《党课讲稿: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党课讲稿: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的重要一条便是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克服了绝对贫困现象。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经济发展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表明不走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不采用西方
2、经济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中的大国同样能够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初期更为重视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依靠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和要素投入,在增长方式上突出一个“快”字。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与此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党中央及时发现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是靠市场化改革不能完全解决发展问题。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
3、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增长方式转变问题。自此以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受到了各方的关注。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发展观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明确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
4、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一是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二是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三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由“快”字当头转变为“好”字当头,突出又好又快。发展效果是明显的,到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进入新时代,支撑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增长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一方面我国进入上中等
5、收入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正在成为增长的自然界限。在此背景下,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转向中高速增长不可避免。接受拉美一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中国找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就是XXX指出的“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基于经济新常态及进入新时代后的发展任务,XXX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规定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第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
6、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二,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形态。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第三,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求生态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四,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外联动发展的机制。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新时代的开放发展就是要根据XXX
7、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建立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五,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全民共享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途径。根据新发展理念,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两个重大的方向性、战略性安排。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其着力点就是XXX概括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即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减法,即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乘法,即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除法,即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二是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即转向经济效益、社会
8、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发展,体现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包容性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二、二元结构现代化之路新中国在建立初期是落后的农业大国,现代工业比重很小,谈不上二元结构。“一五”计划完成后,现代工业体系建立了起来,现代工业和落后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就此形成。后来由于“文革”等原因,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一方面工业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业落后。我国二元结构现代化,既要推进工业化,提高工业化水平,又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改变其落后面貌。改变三农的落后状态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先是推进以农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改革,从
9、家庭财产和经营制度上推动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XX着XX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就此从农村工业化开始。与以剥夺农民为代价的西方式工业化不同,我国的农村工业化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就地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进入城镇自己转移自己,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其效果是,工业化带动了农业发展,城镇化带动了农村发展。紧接着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大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与外资合作合资中,无论是城市工业还是乡镇企业都有明显的提质,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工业迅速转型升级,中国由此被称为“世界工厂”。这同时带动了城市和城镇的繁荣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也由离土不离乡转为离土又离乡,
10、大量进入城市。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但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迅速由农业大国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国家,同时又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其主要路径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入新时代,针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状况成为“四化同步”的短板。XXX指:“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X%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根据XXX关于
11、三农现代化的思想,新时代推进的三农现代化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其主要路径是改变农业发展范式,从已有的追求农业剩余、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剩余”范式,转向追求“品质和附加值”范式。构建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相适应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二是乡村振兴,以振兴乡村为抓手推动三农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三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市发展要素通过“化”到城镇而“化”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四是新型城镇化,这不只是指农民进城,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不仅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要推进农民市民化
12、,让农民在城镇享受城市文明。这就要将提供给市民的机会和设施安排到农村城镇,增加农村城镇的公共产品、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的供给,由此使农民不进入城市就能享受到各种市民的权利。三、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梦想。已有的现代化国家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现代化理论都是指发展中国家以发达国家为样板和追赶对象。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某些方面固然需要达到国际标准,如科技水平、产业水准、人均GDP水平(如我国明确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道路、方式则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
13、情出发,他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后来,他用“温饱”“小康”“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三步战略目标,使人民能够生动地、直观地认识和切身感受到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意义非常重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必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既遵循先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基本路线,又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及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现代化的具体阶段来推进,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
14、中国的创造。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针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党的十九大绘就了两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第一个阶段,从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XXX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
15、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当代的现代化涉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领域。XXX针对现代化进程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区别:“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具体地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领域是同步推进的,尤其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因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可以在时间上大大缩短,所付出的代价也要小得多
16、。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对此,XXX提出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经济现代化方面的中国特色非常鲜明:一是社会主义特色,强调共同富裕;二是内容特色,强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三是道路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四是起步特色,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制度特色,强调有效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有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也是现代化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发展中大国特有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就如决议所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