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安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广安市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川委发(2016)2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8)7号),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加大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力度,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金融支持支
2、柱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为主线,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通过金融组织、融资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创新,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引导投资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二、发展目标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创新为主导,以证券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支撑,以华壁市电子信息、广安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前锋区轻纺等支柱重点产业,广深产业园、成广医药“双飞地”、华箜山大凉城等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为重点,逐步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和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在优
3、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到2020年,绿色信贷占比达到15%,绿色信贷(节能环保和服务项目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全市绿色企业累计实现债券融资15亿元、股权融资5亿元。全市绿色A股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达到20家。在全市构建强制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商业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结合、保障较全、运行良好的保险市场机制,督导企业投保。逐步提供与环境风险、气候变化、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挥保险在经济补偿方面的有效作用,支持和促进我市经济向绿色发展。三、主要任务(一)
4、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深化间接融资。1 .完善绿色信贷管理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鼓励大型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根据各总行战略定位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金融专业支行,为绿色信贷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引入符合赤道原则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创新开发绿色信贷新产品,开辟绿色信贷审批专项通道,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动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本机构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逐步建立绿色信贷专业化体系。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确定牵头管理部门和经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制定相应的机制和流程,并定期组织
5、开展检查和评价。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将绿色信贷标识嵌入信贷管理系统,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加强绿色信贷实施情况监测评价。2 .建立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定期收集、主动跟进绿色项目信息,开展绿色项目评级,建立“绿色信贷行业、企业和项目清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列入清单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信贷政策倾斜。构建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绿色信息共享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对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最新政策要求,重点审查企业环境行为等情况,切实发挥绿色信贷的引导作用,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环境和社会风险。3 .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服务。大力推广
6、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合同环境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特许经营权质押、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融资、节能减排融资等金融工具和服务。开发绿色车贷、绿色储蓄卡、绿色信用卡等零售类金融产品,积极满足个人绿色消费需求。充分利用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提前续贷、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模式,有效满足其融资需求。4 .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以大规模绿化广安行动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契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项目和绿色消费等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
7、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养老、现代旅游、科技服务等行业发展,积极支持重大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和增强经济新动能,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支持广安绿色经济强市建设。在贷款准入环节,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等产业行业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化解过剩产能金融政策,大力推进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有效去产能。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第三方治理重大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合理确定项目利率和收费标准,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绿色信贷成本。5 .强化信息披露。推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开绿色信贷战略和信贷政策,充分披露绿色信贷发展情况。对涉及重大环境
8、与社会风险影响的项目,根据法律法规披露相关信息,接受市场和利益相关方的监督。(二)积极推进绿色投资,扩大直接融资。1 .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抢抓中国证监会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政策机遇,积极支持国定贫困地区引进和培育绿色企业上市挂牌。加强绿色企业上市和挂牌后备资源库建设,加大券商培训辅导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通过IPO上市、“新三板”上市、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等方式实现融资。发挥上市企业再融资功能,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扩大再融资规模。2 .支持绿色企业发债融资。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用好用活绿色公司债券“即报即审”政策,探索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
9、私募债,支持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PPN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降低财务成本,改善融资结构。支持融资规模大、期限长的绿色项目利用永续票据、可续期债券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专项用于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支持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建立健全绿色项目企业融资便捷机制,提升市场对绿色项目的融资功能。3 .引导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培育绿色投资文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机构、保险机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等市场主体及其管理的产品投资绿色项目。支持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加大对我市绿色产
10、业投资力度。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绿色项目投入,推动绿色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鼓励机构投资者提升对所投资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4 .积极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推动建立以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整合相关资金资源,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积极推动证券经营机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等对接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地方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发展。支持绿色发展基金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结构化融资,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各区市县、园区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绿色产业、绿色企
11、业、绿色项目,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管理。5 .稳妥推进环境权益融资。探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合理核实排污权,推动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鼓励开展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大力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配套建立和完善交易制度。探索发行碳债券。(三)创新发展绿色保险,加强风险防控。1 .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大力推动环境风险高、环境污染事件较为集中的领域或相关企业应保尽保,将保费高低与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挂钩,借助市场价格杠杆,抑制高污染行业扩张,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将一般
12、环境风险企业纳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投保范围,拓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覆盖面。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和技术规范,指导保险机构加快定损和理赔进度,及时救济污染受害者,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2 .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专业化产品和定制特色服务,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行业的保险支持力度,助推绿色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环境保护技术装备保险、低碳环境保护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森林保险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灾害保险等产品。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参与养殖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建立农业保险理赔与病死牲畜无
13、害化处理联动机制。3 .鼓励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功能,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风险监测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实时开展风险监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提示风险隐患,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建立“绿色理赔”通道,加强理赔工作管理,规范、高效、优质地开展理赔工作,对案情复杂或损失较大环境污染事故,建立预付赔款制度。支持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环境风险管理知识普及工作,提升全社会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四)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优化发展环境。1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逐步扩大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在金融机构中的运用。推进工业
14、企业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严格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逐步建立广安市企业环境标准化和信用评价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环境保护部门与人民银行的有效对接,加强各类信用信息整合,将企业环境保护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2 .健全绿色担保机制。积极对接省再担保公司、省信用增进公司和省农担公司,整合省、市、县三级现有政策性担保资源,探索构建新型担保增信体系,完善专业化的绿色担保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推动应收账
15、款质押、履约保函、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以及林权和农村土地“两权”抵押,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担保方式创新。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绿色增信业务,优先向绿色领域配置担保资源,为全市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提供增信支持。引导担保机构为企业绿色债券提供担保,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探索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分担部分绿色项目信贷风险损失,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绿色信贷。3 .注重绿色金融融智。着力引进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环保技术与金融管理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增强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的专业能力,健全完善绿色金融人才服务体系。4 .加强宣传推
16、广力度。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生产和消费方式,营造共建生态文明、支持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化金融知识普及和绿色金融推广的有机融合,大力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金融机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和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绿色金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二)加强监督管理。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机制,充分运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探索建立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和绿色金融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防范绿色金融风险,促进形成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模式。(三)加强执法追责。强化主体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企业环境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