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议红河源头保护、治理、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议红河源头保护、治理、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浅议红河源头保护、治理、发展红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性河流,发源于巍山县永建镇红河源村委会密鹿么村后面高山深箸中,全长1200多公里。作为红河发源地的巍山县永建镇,境内有6条支流汇入西河,拥有锁水阁、五茂林2座中型水库,及磨房箸1座小(一)型水库,同时还并存永乐水库、碗城上台、碗城下台、西山鸡头村水库、永利统寺旁大塘等5座小(二)型水库、93个小库塘。红河源是巍山县水源地,巍山县90%的水源来自永建,作为红河源头的永建镇保护好源头水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绝大多数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流经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源头水资源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做好红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
2、开发、利用,必须要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利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局面。依托项目改善红河源头生态环境,形成红河源头生物链。要精心编制红河源头生态保护整体规划,储备一批项目。红河源头水库、塘、渠众多,而且地势较高,村庄都星罗棋布散布在水源地周边,环境污染、防洪任务较重,相应配套设施较少,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撑,提升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植树造林、筑牢生态屏障、水土流失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生态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旅游景点开发、打造红河源头生物链等方面做一个整体科学规划,储备一批项目库,积极争取项目,逐步实施。不能漫无目的,毫无
3、章法或无序投资导致效益、作用发挥不明显,要注重实效,通过项目改善红河源头生态环境,形成红河源头生物链。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倡导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生态环境治理需要上下结合、内外联动,其中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利用一切机会,多形式开展全民生态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大规模、大范围开展保护植被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卫生等宣传教育引导行动。大力推进和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活理念:同时,把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团体、党员志愿服务队、民间环保组织等动员起来,不断增强对河流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以实际行动带头参与到植被
4、生态、河流水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氛围。加快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体系。永建镇总面积204.60平方公里,80%以上是山地、坡地,林业用地面积13422公顷,2021年末森林覆盖率61%,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可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通过实施绿化、植树等相关生态项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储备、改善水资源,形成良好生态效应循环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体系。上下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红河源头治理问题。加强多渠道协同控制,推进水质改善和水体环境保护工作,分级分类加快农村环境整治,从根本上解决红河源头
5、环境治理问题。红河源头因为面积广、河流多、人口众多、库塘集中,有现实与历史的多种因素,造成红河源头生态保护、沿线河道环境治理难度较大,森林保护、垃圾处理、养殖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切实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的工作机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且生态保护治理工作点多面广,需要的人力多,投入大,有时会出现工作相当吃劲的情况,虽说有专门监管部门,但有时也会“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要增加镇、村两级专职工作人员,把上一级编制多落实到基层来,充实基层生态保护治理的人力,把河长制、林长制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多渠道多部门协同联动,想方设法推进水质改善和水体环境保护工作,美化河库塘,在河库塘周围、
6、河堤两岸种植绿化树、风景树,还原“杨柳依依小河边”的美景,为群众提供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场所。要改善面貌,堵源截流,涵养水源。由于巍山县90%水源来自红河源头,干湿季明显,缺水情况时有发生,雨季来临时红河源头干流支流易发生水患灾害,可以争取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附近建一个“湿地公园”,雨季把过剩的大水引入“湿地公园”里面,缓解水患灾害,涵养水源,保证干湿两级平衡。高度重视挖掘红河源头生态潜能,发展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要努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红河源头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多种生态产业经济,要发动、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发展生态产业,扶持一批龙头生态产业户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
7、济、中药材种植,使生态效益最大化,实现生态、经济双赢。要围绕红河源头生态资源走出一条旅游生态发展新路子,把生活资料转化为生产资本。借助红河源头这张名片,打造红河源头生态旅游景点,挖掘当地民间文化,赋予红河源头文化灵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通往红河源头“一滴水”道路;加大旅游策划,拓展旅游景点景区,发展“探源游”“生态浴”等;加大红河源头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的品牌效应,在东莲花周边适宜地方建设“湿地公园”,打造东莲花红河源头支流米汤河,将其打造成“流水潺潺”“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杨柳依依,绿水茵茵”的河堤美景,提升景点质量,发挥其景点品牌效应。通过发展旅游生态经济,带动民宿、种植、加工、工
8、艺、饮食、养殖等经济发展,把群众的房子、山水风光、地里的作物、养殖加工产业,都转变为生产资本,把整个红河源头变成宜居宜游的旅游打卡地,带动经济发展;利用生态、气候、水源、土壤优势,围绕生态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以香椿、树头菜、花椒等为主的生态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以核桃、松子等为主的生态坚果产业;发展以红心蜜桃、木瓜、香椽等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以重楼、续断等为主的生态中药材产业,让做强做大生态产业成为红河源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地保护、治理、建设美丽红河源头,全力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让红河源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