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docx(5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二。二二年六月前言6第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8、农田基本况.8二、建设成效9三、主要问题11四、有利条件13第二章总体要求15、才曰JZj?1二、基本原则15三、建设目标17四、规划范围19第三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20、20二、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重大工程24第四章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27一、建设分区27二、建设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2第五章效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一、经济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O3三、生态效益二、社会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3错误!未定义书签。4第六章建设监管和管护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5一、严控建设标准二、强化质量监管
2、三、规范竣工验收 四、统一上图入库 五、加强后续管护 六、严格保护利用 第七章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5错误!未定义书签。5错误!未定义书签。6错误!未定义书签。7错误!未定义书签。7错误!未定义书签。850一、强化组织领导50二、强化规划引领51三、强化资金保障四、强化科技支撑五、强化监督考核52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t刖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要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
3、标准农田建设。李克强总理对发展粮食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2021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2021203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的任务并细化了各省的任务目标。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中之重,省委第十二届九次全会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现代农业“十二项工程”;省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列为全省“百大项目”,举全省之力强力推进。2021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
4、黑龙江省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黑政办规(2021)21号)。市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116.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2019、2020年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并将其作为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建设“六个龙江”重要任务之一,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5、)要求和下达我省的规划目标,编制了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十三五”以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为基础,对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黑龙江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等相关规划,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建设监管和管护利用、效益分析、实施保障等,是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规划期为2021-2030年。第
6、一章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黑龙江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全省土地总面积45.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8%,居全国第6位,其中耕地面积2.5794(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含不稳定耕地)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全省地貌为山地与平原相间错落,地形总趋势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与西南部低,土地总面积中,山地占24.7%,漫岗占35.8%,平原占37%,水面占2.5%。西部松嫩平原和东北部三江平原两大平原。北部大兴安岭山区、小兴安岭山区、东南部山地三大山区。全省境内水系发育,江河纵横,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
7、2881条。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6亿立方米,地下水287亿立方米(重复量163亿立方米)。全省土壤主要类型有暗棕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泥炭土、盐碱土等。优质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占耕地面积78%。典型黑土耕地面积L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一、农田基本情况(一)基本农田。全省耕地大部分集中连片,地势平坦,2以下耕地占73.l%o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L68亿亩。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2020年我省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68亿亩。其中,粮食生产功
8、能区面积1.11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0.57万亩。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68亿亩中,松嫩平原9448万亩,占56.0%;三江平原5811万亩,占34.6%。(二)高标准农田。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8116.5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L4%,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东部、绥化市中部、哈尔滨市周边市县以及松花江、牡丹江、拉林河、呼兰河、蚂蚁河、穆棱河沿岸。土壤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三)未建高标准农田。全省现有未建高标准农田L77亿亩(含不稳定耕地),约占耕地面积的68.6%,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三江平原及东南部山区、大小兴安岭山区、松嫩平原西部风
9、沙盐碱干旱地区,以旱田居多,耕地土壤以黑土、黑钙土、白浆土、草甸土、暗棕壤、风沙土、盐碱土为主,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二、建设成效(一)粮食产能大幅提高。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黑龙江省亿亩生态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各地各部门通过采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培肥改良等措施,持续推进农田建设,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物质基础,为全省粮食生产连续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完善气象、植保等为农服务体系,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建成后高标准农田,亩均增加粮食产能10%以上。(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坚持良田粮用,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
10、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任务,通过集中连片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配套输配电和科技服务,累计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管、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8116.5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增强了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三)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黑土地保护工程,坚持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在项目区大力开展秸秆、畜禽粪肥等有机物补充回归,实施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措施,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项目实施前得到显著提高。(四
11、)管理效能明显增强。通过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形成了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省级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创新运用“飞检”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市级统筹任务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从规划设计入手,全过程跟踪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质量提升;县级扛起主体责任,主动作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数量、质量双丰收的好成绩,深受项目区群众欢迎,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我省经验做法。(五)综合效益日益显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紧扣生态安全主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通过林网建设、坡耕地治理,提高土壤保湿和涵养水源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通过田块整治、集中连片推进建设,有效破解了土地流转难、种植品种统一难等问题,促
12、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出效益,项目区农民年收入增加500元以上。三、主要问题尽管全省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高标准农田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质量等级,都不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步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一)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灌溉水源保障工程不足,缺少控制性工程,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目前,尚有近1亿亩以上耕地没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条件。未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远未达到“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合理、生态防护完备”的标准。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不同程度存在着工程不配套、设施损毁等问题,影响农田使用成效,改造提升任务
13、仍然艰巨。(二)集中连片经营推进难度较大。目前,大部分相对集中规模经营的耕地已基本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一些农户独立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零散耕地将是下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对象。由于分散经营,农户的要求各异,建设占地、改垄改向、地块合并、土地平整、水土保持治理等涉及到承包户的实际利益,规模推进难度逐年加大。(三)工程建后管护相对滞后。农田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建后管护责任不明晰,管护资金不能落实;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尤其是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致使设备和设施损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影响工程效益发挥。(四)涝区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不足。近年来,台
14、风频发,平原区排水不畅,涝区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多有发生。全省重点涝区多年没有进行系统治理,排水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已不能够满足农田排水要求,目前尚有涝区257个、易涝面积6759万亩(三江平原4042万亩,松嫩平原2376万亩,中北部山区341万亩)。小流域局部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影响地力保持和粮食产能提升。(五)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充分。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为现代农业的数字赋能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我省在“耕、种、管、收”中信息共享,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中提供数字化决策,精准化生产中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等领域还刚刚
15、起步。数字农业综合平台、数字植保、农产品质量溯源、数字农产品物流配送等还不成熟,亟待完善和拓展。(六)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不平衡。由于我省“雨热同期”,大部分年份多雨少旱,尤其是东部地区,夏季植物生长期雨量充沛,旱田作物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人们对高效节水意识不强,再加上部分地区地下水限采,灌溉水源受限,对建设高效节水设施积极性不高。同时,已建的灌溉节水设施还存在着运行管理低效,部分节水设施没有充分发挥效能。随着农业灌溉用水在整个水资源分配中比例减少,保水、蓄水、节水将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大水漫灌式的用水方式,将不再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有利条件(一)各级普遍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系统部署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列入国家“十四五”期间102项重大工程任务,作为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现代“十二项工程”之一,被纳入全省“百大项目”重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