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7030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时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是提升城乡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相关要求,更好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依据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共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101座

2、,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1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83.4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33.75万吨/日;乡镇污水处理厂84座,污水处理能力达20.4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12.81万吨/日。累计新建污水收集主干管1696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均已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全市1286个涉农行政村中已建成841个行政村(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设施覆盖率为65.4%。全市共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3座,设计处理能力共18.5万吨/日,尾水均已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固废收集处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

3、期间,全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固废(危废)申报登记等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完善工业企业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材料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020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5.89万吨,综合利用量190.62万吨,处置量13.96万吨,贮存量1.31万吨。全年生活垃圾收集处置量为129.36万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焚烧方面,全市建有垃圾焚烧厂4座,总焚烧处理能力3600吨/天;填埋方面,全市共有填埋场4座,总填埋处理能力1360吨/天。全年污泥处置利用总量为1

4、5.13万吨,主要处理方式为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能力逐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建成宇新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4万吨/年焚烧项目,扩建中油优艺环保服务有限公司2万吨/年焚烧项目,实现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能力由L5万吨/年增至6万吨/年。建成一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综合利用能力增至22.98万吨/年。建成惠然实业有限公司回转窑协同处置表面处理废物12万吨/年项目,开展工业炉窑协同处置。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34家,其中填埋处置单位1家,焚烧处置单位2家,采用其他处置方式并部分综合利用单位10家,回转窑协同处置单位1家,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单位15家以及废矿物油收集单位5家

5、。另外,全市仅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高温灭菌处理能力2970吨/年、微波消毒处理能力3300吨/年。监测监控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目前建成各类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15个,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现全覆盖。建有各类水质自动监测站点69个,主要布设在国、省、市考等重点河流及汇入支流断面。布设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460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156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27个,同时在市区部分交通干道及声环境功能区建成10个噪声自动监测站。布设126个土壤监测点位,其中风险点50个。已有261家企业部署安装末端监控设施,共计312个监控点,约570套监控设备。用电监控方面,已在811家重点工业企业

6、安装监测点,涉及产污设施2844处,治污设施1898处。目前,全市769家产废企业全部纳入危废动态管理。建成覆盖市县(区)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共安装10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施。主要建筑施工工地均安装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仪器,在11家港口码头安装26套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应急监测能力大幅提升。依托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服务中心,在大气环境应急监测方面,已建立“人工值守+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监测+互动预警”一体化监测体系;在水环境的应急监测方面,针对农田退水排口、汛期排涝站等特定污染源和化工园区上下游等监测点位,以人工监测为主,进行不定期水质监测,为水环境污染溯源提供支撑。在取得积极成效的

7、同时,也要看到,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全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置系统尚不完善,污水处理效能偏低;一般固废存在回收困难、回收量小等问题,亟需建设完善固体废物收运分拣体系;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存在结构性失衡,综合利用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设施设备运行不稳定;自动监测站点部署密度不够,部分要素覆盖面不广,无法满足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应急监测需求。(二)面临形势1 .机遇分析生态大公园建设高位推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了建设“生态大公园”的发展定位,要求我市必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生态为底色,实现开发

8、与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珍惜好、利用好、维护好良好生态禀赋的基础上,工业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全面打通,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实现和谐共生。“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入。2021年9月22日,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赶上全省现代化建设步伐。要充分发挥好工业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信息化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城镇化的支撑和聚合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以“四化”同步发展的蹄疾步稳,推动示范区建

9、设行稳致远。生态文明建设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赋予“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这为我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对污染防治工作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要解决好生态环境领域依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弥补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应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严峻挑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必须再接再厉深入攻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2019

10、年3月,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对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共赢新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8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部省合作框架下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必将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领域释放更多红利和先机,为全市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指导。2 .挑战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我市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十四五”时期,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资源能源密

11、集型产业仍将占有一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偏重的产业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的矛盾依然存在,快发展需求与生态环保空间矛盾正愈发凸显。如何进行重污染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淘汰,如何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更高要求。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对污染防治工作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全市必须再接再

12、厉深入攻坚,围绕生活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方向持续发力,弥补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在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上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支撑“四化”同步及生态大公园建设的挑战。当下,全市正全力开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及生态大公园建设,要求我市科学谋划全局,准确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护。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多元共治机制,完善价值实现机制,优化执法监管机制。这些都要求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增效,从而为“四化”同步及生态大公园建设

13、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外部形势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的冲击和多维度的影响百年难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更多非经济因素挑战。“十四五”时期,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统筹发展和保护的难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降低、刚性支出增加,势必影响政府环保投入尤其是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受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资金压力增大,环保治理的积极性可能会打折扣。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

14、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以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工业废水集中收集处理、一般固废收集处理、危废处理处置及监测监控能力建设为重点,树立治污系统思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加快补齐短板,提高运行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增量、提质、增效,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奠定坚实基础。(二)建设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整体性,结合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实

15、际需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既要满足当前迫切的需求,又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针对不同领域,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辐射作用。补齐短板、共建共享。针对全市区域现状,重点加大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设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倡导集约节约和共建共享理念,坚持循环低碳发展,鼓励各类污染物协同治理,鼓励采取产业园区统一选址建设模式,形成一体化项目群,探索跨行政单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一定区域内共建共享。加强监管、提质增效。按照效率优先原则,科学论证、优化设计,优先加强涉及城乡稳定发展及高水平建设的生态环境

16、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适应性。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践行提质增效,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保障城市及园区健康稳定发展。创新机制、多管齐下。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公益性特征,建立简洁高效的投入机制、市场竞争的价格机制、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制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多元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与管理,深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布局完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支撑。-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目标。到2025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全面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加快农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