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文稿 月相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文稿 月相变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月相变化合肥市翠庭园小学王赛一、使用教材本课是教科版(2003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二、实验器材(1)月相模拟装置(见图1)。主要组成:移动光源、泡沫球、地球仪、摄像头、平板电脑(智慧课堂)、电机及齿轮组、遥控器和无线接收装置等(见图2-图8)。图1月相模拟装置图6平板电脑图7电机及齿轮组图8遥控器和无线接收(2)实验记录单(见图9)和竹笔(见图10)。记录单中的月球是用黑色刮画纸(见图10)制做,能用竹笔刮出白色的亮面。图9实验记录单图10刮画纸和竹笔三、实验设计思路(-)教材中的安排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模拟月相变化的活动(见图11)。模Kl月相变化川h一分不发光.的厚
2、体.fttf不,HRWHl.方育生不mftVUtnmtti.Alt室* 出2a上 txm. &中X上个几个 H-FMttBh.代表JtitiI第鹿名,名日,个 十山鼻先的度域.代* n. In允*面 /示JIItd堆单 届一个月.ittC *r.痴月单只4 Ht M* S 月/ ftMSt!l IWMW STftflKlffX 的月r 图11模拟月相变化(二)存在的不足(1)场地限制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难有一个空旷的地方来进行这样的模拟活动。(2)观察不连续。站在地球上的观察者,只能看到部分月相变化,观察不到其他方位的月相,观察不具有连续性,这对于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非常不利。(3)操作不简
3、便。手举皮球的学生很难保持亮面始终朝向太阳,如果其中一个观察者画错了月相,整个小组都无法归纳出正确的月相变化规律。(三)实验创新点改进后的实验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点。(1)月相模拟装置。用移动光源模拟太阳,泡沫球模拟月球,给地球仪加装摄像头来模拟观察者,并用数据线连接到学生平板,与智慧课堂深度融合。实现了装置的一体化,方便了学生进行操作。同时可以调节月球公转轨道的角度以及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最大程度模拟了真实宇宙中月球的运动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平板电脑中的月相变化,现象直观明显。同时我还加入了远程遥控设计,让操控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通过遥控开关,即时停止或启动月球转动,方便了学生对典型月相进行观察
4、和记录。(2)刮画式实验记录法。传统的月相记录方法是用笔涂黑月球暗面的方式来凸显月球的亮面,这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月相。因此,我用刮画纸和竹笔对记录单进行了创新,用黑色刮画纸制作月球,并用刮画的方式把月球亮面呈现出来,这样的记录方法既能客观反应真实的情境,又非常有趣,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3)一器多用。本实验装置能通过转轴、滑轨以及连接月球的金属丝,对月球公转轨道和日地月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实反应出月球公转过程中,黄白交角的变化和地月距离的变化,模拟出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四、实验原理(1)通过月相模拟装置,模拟出在太阳的照射下,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出现的月相变化
5、,隐藏在地球仪中的摄像头可以将拍摄到的月相变化图像传输到学生平板中,让观察能够更直观。同时对比实体模型,学生能容易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2)月球公转轨道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而是与地球时近时远,同时黄白交角有着周期性的变化,通过转轴、滑轨以及连接月球的金属丝等设计,模拟装置可以对月球公转轨道和日地月的位置进行调整,能更接近真实反应月球的运动情况。本装置也能模拟出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五、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四维目标(1)科学概念:月相是变化的,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2)科学探究: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并通过模拟实验,整理、分析、总结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3)科学态度:如实记录观察到的
6、现象,认识到实验是获取事实的一种途径。(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月相变化与人类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月相模拟装置,观察月相的持续变化。(2)教学难点: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和变化规律。六、实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来深入探究月相变化。(1)根据观察猜测月相规律。在上课前,学生已经持续一个月观察了现实生活中的月相,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吗?学生通过分析,作出假设。(2)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并制订实验计划,组织开展月相变化模拟实验。总结出月相变化规律和形成的原因。七、实验教学过程(-)诗词导入,创设情境出示与月相有关的古诗词,提出问题
7、:同学们,你见过哪些形状的月亮?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月相变化。(二)根据观察猜测月相规律在上课前,学生已经持续一个月观察了现实生活中的月相,但是因为时间、天气等因素影响,这些观察多有中断。教师整理出示各组的月相观察记录,此时,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吗?通过分析,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能猜测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提出自己的假设: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三)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在出示自制的月相模拟装置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并制订实验
8、计划,组织开展模拟分组实验。在黑暗的环境中模拟月相变化,孩子们对这样的实验方法很感兴趣,他们能持续观察到月相变化的整个过程,并将不同时间的月相截图保存下来,同时用刮画的方式来进行月相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将实验成果上传到教师机,并呈现在大屏上,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分享。通过实验,学生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也能总结出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月球亮面引起的。(四)拓展延伸在拓展环节,教师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调整,呈现出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面学习第四课“日食和月食”埋下伏笔。八、实验效果评价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本节课的实验有以下几点突破:(1)现象直观。把抽象的空间转化为实体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真实情境下的月相变化过程。(2)操作简便。一体化的装置,让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学生可以远程操控装置运转,方便对典型月相的观察,也缩短了月相观察时间,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3)融合创新。实验装置中加入了技术、工程、美术等多学科内容,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尽可能模拟出月相变化及其成因,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