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城排水涵洞-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城融合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城排水涵洞-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产城融合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城排水涵洞-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施工图设计说明(业主提供)(业主提供)(业主提供)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业主的设计委托书(2)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图(1: 500)(3)机械市场地块相关图纸(4)黔江公安局地块相关图纸(5)行政中心地块相关图纸(6)肃庆市黔江区正阳新城行政中心园区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庆市华宏建筑规划勘探设计有限公司2010.08)(7)黔江区公安业务用房及警务训练基地总平面图(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0.01)(8)黔江区行政中心马鞍路场平工程场图施工图(海南京创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0,01)(9)行政中心排水涵洞工
2、程(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重庆纵横设计有限公司2014.10)(10)重庆市黔江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行政中心排水涵洞工程(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初步设计审查的批熨(黔江新城建初设201421号)(H)重庆市黔江区新城排水涵洞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KO383.63KO+73O.28)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2)重庆市黔江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行政中心排水涵洞工程(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初步设计审杳的批豆(黔江新城建初设I2OI42I号)(13)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主要规范及规程(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 2014年版(2)给水排
3、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X)8)2、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黔江新城正阳组团。由于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本次设计管道上下游均已 修建雨水涵洞,为了保证上游涵洞的排水畅通,本次设计结合周边地块、道路的修建以 及行政中心景观水体的打造,修建一条涵洞,新建雨水涵洞上游接现状d30
4、00涵洞从黔 江公安局地块与行政中心地块中间穿过,最终排入下游d3200涵洞。本次设计涵洞为管 涵,管径为d3000,长度约为194m。2)现状排水系统概况根据重庆纵横设计仃限公司设计行政中心排水涵洞工程(香山寺路至马鞍路段)仍能正常工作。试验结果证实,聚乙烯管材在7.0nVs的流速下耐磨性能良好,因此设计流速在5.2ms是适宜的。(3)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360混凝土满包的设计依据是什么?(6.3.4管道地 基处理宜采用豆合地基处理方法,不得采用打入柱、混凝土垫块、混凝土条基等钢性地 基处理措施回豆:本次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加水稔碎石层满包加固,钢筋混凝土底板非混 凝土垫块,其为柔性基础,
5、加之半刚性的水稳层包封,可保证大口径管道在回填土和软 弱士基情况下的管道基础稳定,此类型基础为复合地基。该设计是根据埋地整料排水 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ZTJO8-308-2002)和埋地聚乙烯钢肋复合缠绕排水管管道工 程技术规程(CECS2010: 2006)对管道基础的要求,并结合重庆地区实际工程情况的 经验总结而来。目前,根据专家审杳意见修改后的初步设计已经重新报送,并已得到新城管委会的 批复。5、地质条件概况5.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场地正在整平,无高陡边坡,局部存 在高度约312m的临时边坡,场地周边斜坡地段整地坡度一般325。拟建物范围内 场地中部最高
6、点高程约500m,最低为场地东侧485m,相对高差约15m,地形起伏较 大。地形总体较陡。5.2 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濯河坝-大集场向斜核部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据场地附近 施工图(2014.10),沿行政中心地块和黔江公安局地块之间新建 条d3OOO132OO的 雨水管涵,距行政中心地块约3.5米,横穿园区路与马鞍路交叉口经一字式排水口排入 行政中心水体。现场根据地块开发时序分次修建了原设计Y-lY-7以及Y-10-Y-13两段箱涵, Y-7Y-10段管网由于平场时序,暂未修建,由于地势低洼现状形成现状水塘。图2/现状水塘3、设计范围和内容本设计结合最新地貌、雨水箱涵原设计与雨水管网规
7、划情况设计一条d3000雨水管 涵,连接现状两段行政中心排水涵洞。本次设计管道使用年限为50年。4、初步设计审查及执行情况2014年5 Jl 22日下午在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行政中心涵洞(香 山寺路)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会。与会专组审阅了相关设计图说,并经过认真讨论, 认为初步设计文件深度符合相关文件规定,审查结论为修改通过,设计单位对以下内容 进行完善:(1)补充管道设计使用年限。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补充管道设计使用年限。(2)设计流速5.2ms是否合适?(4.0.7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不应小于075ms. 最大设计流速不宜超过4.0ms )回复: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8、50014-2006 ) 2014年版条文说明第4.2.5条的解释,重庆地区坡度较大,当设计流速达到最大规定流速3倍或以上时,非金屈管道2)白垩系上统正阳组(K2z)分布于土体之下,拟建场地内地表局部地段出露,岩性以砂岩、石灰岩为主。砂岩:紫红色,中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石英等,中厚层状构造。 岩芯较新鲜,较完整,短柱、柱状,强度较高。石灰岩: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由方解 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岩心较新鲜,强度较高。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砂、石灰岩,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强度较低, 岩体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
9、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岩体多呈层状或大块状。5.4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处于丘陵地区,由于勘察区地势相对较高,无地表水体出露,土层厚度较薄, 基岩以砂岩、石灰岩为主,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1)地下水类型区内地下水水量主要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控制,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 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可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等 类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土层中,含水岩性般为填土层。场地内 第四系素填土,孔隙大,透水性强为透(含)水层。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模盖层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当大气降水时,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
10、处 排泄,部份地表水下渗入土层,因此浅部有地下水存在,属上层滞水,无统一潜水面特 征,水动态变化极不稳定,受季节影响大。基岩露头测产状为倾向95 ,倾角4。区内发育有2组裂隙:裂隙产状150。/77。,裂隙面平直,张开约Imm,间距IaI.5m,延伸58m, 贯通性一般,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裂隙产状707XT/65。,裂隙面平直,张开约0.5mm,间距l.P2.5m,延伸3 5m,贯通性一般,结合程度般,屈硬性结构面。通过本次勘察证实,场地内无断裂通过,且周边断裂距场区较远,无明显活动痕迹, 拟建场地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的地壳稳定区,对拟建工程无不良影响。因而场地所在 地段地质构造简单
11、,属稳定地块。5.3 地层与岩土体工程特征勘察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Q4m,),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层(Q/例)、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J。,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o(1)第四系(Q)1)人工填土 (Q4d)分布在勘察区大部分地段(HDIHD18段),红褐色,稍密,干燥,主要由砂、 泥岩碎块石夹杂粉质粘土构成,碎块石含量约85%,碎块石粒径约535cm,最大粒 径约1.0m.回填时间约2年。勘探深度约1.80m (BK27)24.8Om (BK26)o2)残坡积层(Q4d*d,)粉质粘土:浅黄色,可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手感微光滑,切 面
12、无光泽,局部含砂质较重。一般厚度。3.2m,由于场地正在进行开挖回填,粉质粘 土层破坏严重,仅在勘察区中部地段分布。2)冲积层(Q4b,)淤泥质粘土:灰褐色,软塑状流塑状,湿,有腐臭味,般厚度2.53.2m,仅在 勘察区西侧地段分布。根据区内已有的勘察资料及本次勘探结果,区内地下水贫乏,为了避免地表生活 用水及施工用水流入基坑,影响基础施工,应注意防止地表生活水、废水等渗入,完善 地表排水系统。5.5 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为丘陵地貌区,斜坡地段坡度般325。,上覆土层较薄,斜坡无拉裂变 形迹象,现在稔定;沟谷地段地形土层局部较理,地势平坦开阔,无不良地质现象,区 内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综上:勘
13、察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岸坡失稳等不良地质 现象。5.6 管线工程地质评价该雨水管涌工程评价如下:该段管涵(K0+383.63K0+730.28)为明挖回填段,采用1.5mx2.4m管涌,该段 线路设计地面高程为505.000513.059m,设计管底高程494.000506.418m。该段属 浅丘地貌,地形平缓,管线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该段无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稳定,适宜排污管线建设。屈川类场地, 但由于管涵底部为素填土、淤泥质粘土等软弱土,该段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建议拟建 管涌区域采用换填淤泥质粘土和分层夯实填土作为其持力层,素填土地基承载
14、力取 14OkPa。5.7 管线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及措施建议设计管涵大部分采用明挖回填段,施工开挖形成的临时边坡评价如下:该段管涵(K0+383.63KO+73O.28)为明挖回填段,换填淤泥质粘土形成的基坑 边坡1225m,主要成分为素填土和淤泥质粘土,由于边坡高度较高,易发生沿土体 内部的滑移,因此建议施工时应选择跳槽开挖,并对形成的边坡进行临时防护措施。5.8 基坑边坡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多赋存于砂岩网状风化裂隙之中,主要接受降雨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 给,其富水性受岩性控制,勘杳区下伏基岩主要为砂岩,夹少量角砾岩,砂岩被相对隔 水的角砾岩层相隔,因此,砂岩层形
15、成了各自独立的含水单元。角砾岩为相对隔水层, 含水性极弱。砂岩虽然为含水层,但由于场地地势相对较高,高于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且周 边无地表水体等稔定补给源,富水性较差,总体勘察区地下水较贫乏。整个场地地下水 量少,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冲沟附近及场地中部的谷间洼地。3)灰岩岩溶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赋存于正阳组石灰岩岩中,石灰岩岩体较完整,裂隙、溶隙、 溶蚀孔洞不发育,透水性一般,地下水径流弱,水循环条件较差,本场地内未见泉水出 露,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弱,岩溶地下水不发育。据现场作抽(提)水试验表明,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本次勘察区内地下水以 基岩浅部风化带裂隙水为主,随深度增加,岩层透水性减弱,赋水量减少。(2)提水试验为查明地下水发育情况,本次勘察在钻孔(ZKlO)中作提水试验。提水试验操作过程:在钻探完成后,钻孔内残留有少量施工用水,对其进行提水试 验,5分钟后,钻孔内的水即被提干,然后对其进行观察,观察时间间隔为1, 2, 2, 3, 3, 4, 5, 7, 8, 10, 15分钟,随后,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连续观察3个小时。间 隔24小时后,再次进行观察。经观察,每次钻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