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1276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复习总结11-15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营养性疾病细目一: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一、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1 .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脾胃受纳腐熟运化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进而累及他脏所致。2 .西医病因多为供给不足、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因消化功能异常、低体重儿、早产或官内感染及先天代谢缺陷等所致。3 .临床表现及分度(1)临床表现消瘦型营养不良: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病程持久时身高也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响。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差;体温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食欲低下,腹

2、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常见于13岁幼儿。凹陷性水肿为本病的重要表现。(2)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离差法)体重低下(UnderWeighI):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Smnting):其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消瘦(WaSI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

3、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二、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1 .中医病机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脾胃失和,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全身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形成疳证。疳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津液消亡。2 .西医病机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或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停奶;或长期以淀粉类食品为主,以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等均可导致长期摄入不足而发病。三、营养不良的中西医治疗1 .中医治疗应根据疳气、疳积、干疳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攻、补之法,一般疳气阶段,表现为形体略瘦,脾胃失和,以和为主;

4、疳积表现为明显消瘦,四肢枯细,肚腹膨胀,脾虚积滞内停,则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阶段极度消瘦,精神萎靡,脾胃虚损,气血两败,以补为要。出现兼证者,应按脾胃本病与他脏兼证合参而随症治之。2 .西医治疗西医采取祛除病因,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改善消化功能和积极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细目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紊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西医认为本病病因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光照不足、生长过快,以及疾病或药物的作用造成肝。仔损害,使维生素D的羟化远程发生障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血液生化及X线检查,本病可分为四期。L活动早期、(初期)常自

5、23个月起,烦躁多哭,多汗,枕秃。X线骨骼检查多正常或仅有钙化线轻度模糊。血清总钙正常值降低或正常,钙、磷乘积稍低,碱性磷酸酶大多已有增高。3 .活动期(激期)主要出现骨骼病变,此外还有肌肉关节及神经系统改变。(1)骨骼表现: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59个月以上小儿;前因迟闭,甚至迟至23岁:乳牙萌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多方可出牙;胸廓:肋骨串珠,以第710肋为明显;郝氏沟;重症佝偻病肋骨软化;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脚镯,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小儿;腿的畸形;脊柱通常为后凸畸形。(2)肌肉松弛,肌力减弱,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贫血及肝脾肿大。(3)血钙可稍低,血磷下降明

6、显,钙、磷乘积大多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为活动期重要指标.(4)X线改变:常规摄腕部正面片,长骨骨陆软骨带明显增宽,临时钙化带模糊不清,毛刷样。3 .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减轻,骨版重现临时钙化带。碱性磷酸酶一般1个月至1个半月达正常水平,血钙、磷乘积又可达到40。4 .后遗症期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恢复正常水平,骨饰畸形,轻者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渐行矫正。见于大于2岁以后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1 .症状(1)惊厥:婴儿期最常见。突然四肢抽动,两眼上窜,面肌颤动,持续几秒钟至数分钟,甚或更长,数日一次,或一日数

7、次。(2)手足搐搦:多见于2岁以上小儿。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掌指关节屈向掌心,拇指内收。足踝伸直,足趾强直不屈,足底略弯,酷似芭蕾舞者足。(3)喉痉挛: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喉部肌肉及声门突发痉挛,致吸气时喉鸣、呼吸困难。2 .体征(1)佛斯特征:即面神经症。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颔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口角及眼睑抽动,即为阳性。(2)罗斯特征:即腓反射。以叩诊锤骤击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如同侧足向外侧收缩,即为阳性。(3)陶瑟征:即人工手痉挛症。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表的压力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即为阳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

8、症的诊断】L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骨骼改变、血生化检查,结合年龄、季节、生活环境及喂养史,佝偻病诊断不难。碱性磷酸酶增高早于骨骼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血液中1,25-二羟胆骨化醇或血清中25-羟胆骨化醇常在活动早期已降低,对早期诊断常比其他检查更灵敏可靠。3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根据年龄、季节、诱因、典型临床表现及不发作时可诱发神经肌肉兴奋的体征,可作诊断。必要时可查血钙,常低于2mmol/L(8mgdL),或钙离子低于LOmmOl/L(4mg/dL)o【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L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鉴别诊断(1)甲状腺功能低下:出

9、生后23个月即出现甲状腺功能不足表现,如生长发育迟缓、出牙延迟,前囱宽大闭合延迟,但患儿智力低下,有特殊外貌,体温低及大便秘结,血清钙、磷正常,X线见骨龄虽较正常同龄儿迟,但钙化正常。血清TSH测定可资鉴别。(2)软骨营养不良:头大、前额突出、长骨箭端膨出、肋骨串珠、腹隆等与佝偻病相似,但四肢及手指粗短,五指齐平,腰椎前凸,臀部后凸,血清钙、磷正常。(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出现佝偻病表现,但患儿畸形显著,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排碱性尿(尿pH6),血钙、磷、钾均低,血氯高,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应考虑本病。(4)肾性佝偻病: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引起慢性肾功能障碍所致。钙、璘代谢失调,

10、血钙低,血磷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普遍脱钙,骨骼呈佝偻病表现。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低血糖症:常发生于清晨空腹时。有进食不足或腹泻史。血糖测定低于22mmol/L(40mgd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后立即恢复。(2)低血镁症: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常发生于新生儿或幼婴。有肌肉颤动,甚至惊厥、手足搐搦,或有长期腹泻史。血镁常低于0.580101。1/1(1.40/(11)。注射或口服镁剂后可控制症状。(3)婴儿痉挛症:1岁以内起病。常呈突然发作,头及躯干、上肢均前屈,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作点头状抽搐,智力多受影响,脑电图呈特有的高峰节律紊乱。(4)颅内感

11、染:大多伴有发热和感染中毒症状,常有颅内压增高体征及脑脊液改变。(5)先天性喉喘鸣:生后即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喉喘鸣,吸气时明显,数月方愈。(6)急性喉炎所致的喉梗塞:多有感染症状和体征,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1 .补充维生素D2 .补充钙剂3 .整形治疗下肢严重畸形至4岁后尚未自行纠正者,可考虑手术矫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急救处理】1 .止惊可用10%的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0.103mgkg;或配合中医针灸治疗。2 .吸氧可加压给氧。3 .通畅气道喉痉挛者须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

12、插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L首先注意孕妇及乳母的饮食及多晒太阳。4 .小儿坚持户外活动,多晒太阳。5 .足月新生儿,出生1月左右可给维生素D治疗,早产儿,双胎儿可适当提前。第十二单元感染性疾病细目一:麻疹一、麻疹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发病年龄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以6个月以上,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患者及亚临床带毒者是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带病菌的飞沫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直接传人呼吸道。二、麻疹的临床表现1 .典型麻疹(1)潜伏期:一般为618日。可有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体温轻度升高。(2)前驱期:一般为34日,发热为其首

13、发症状。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发热23天出现“麻疹黏膜斑”,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3)出疹期:发热34日开始出疹,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渐及额、面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及四肢,甚至达手掌及足底。(4)恢复期:出诊35日后,皮疹从面部起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疹退处有麦熬样脱屑。并留有棕褐色色索沉着,约经23周后完全消失。2 .其他类型麻疹(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多见对麻疹病毒有部分免疫力的患者。前驱期短且症状轻,常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可无脱属及色素斑,无并发症。(2)重型麻疹:此型中毒症状重,出疹时间长,往往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等,预

14、后不良。(3)无皮疹型麻疹:见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整个病程不见皮疹,仅有麻疹黏膜斑。三、麻疹的中医分型论治L顺证(1)邪犯肺卫(初热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目赤怕光,神倦纳呆,口腔颊部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舌苔薄白,脉浮数。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2)邪入肺胃(见形期)症状发热持续,疹随外出,初起稀疏,色较鲜红,以后逐渐稠密,融合成片,色转暗红,口渴多饮,目赤哆多,咳嗽加剧,烦躁或嗜睡,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治法清热解毒透疹。方药清热透表汤加减。(3)阴津耗伤(收没期)症状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减轻,疹点依次渐同,皮肤呈麦熟状脱屑,并有色索沉着,胃

15、纳增加,舌红少津,脉细缓。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方药沙参麦冬汤。3 .逆证(1)麻毒闭肺症状高热不退,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口渴烦躁,疹点不多,或疹点密集色紫,或疹点早回,舌红,苔黄,脉数。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2)热毒攻喉症状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声重,状如犬吠,喉中痰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清咽下痰汤。(3)邪陷心肝症状高热烦躁,神昏诡语,甚则抽搐,或有鼻煽,皮疹密集遍及周身,色紫喑,舌红绛,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四、麻疹的预防与护理1 .预防按规定程序按时预防接种;在麻疹流行期间,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一旦接触立即隔离。2 .护理患病后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给予营养、易消化之食物。细目二:风疹一、风疹的病因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风疹病毒只有一个抗原型。二、风疹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L临床表现(分期)(1)潜伏期:一般1421天。(2)前驱期:约半日至2日,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咳咽痛,流涕,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待皮疹出透后,逐渐缩小。(3)发疹期:发热后12日出疹,先见面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