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程序.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程序一、发生事故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应按特种设备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立即向当地公安IlO报警,同时报告当地政府(管委会)和市场监管部门。当地政府(管委会)和市场监管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迅速报告上级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必须2小时内报至省政府。二、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要分级响应市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处置较大事故(In级),一般事故(IV级)由县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处置。发生涉外特种设备事故,对外协调工作按有关规定实施。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采取先期处置原则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
2、损伤轻重,在及时上报的同时,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开展自救。当地政府和市场监管、消防部门要迅速调度力量,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全力控制现场事态,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同时,及时将事态变化信息上报。四、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进行现场紧急处置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县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预案,成立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县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相关领导、事故所在地政府(管委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同志及相关人员、专家,迅速赶赴事发现场,负责或参与指挥决策、参与作业和信息保障等工作。一是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对
3、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二是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三是危险物资探测及控制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技术、结构和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物资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采取特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四是建立现场工作区域。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
4、抢险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对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危险介质泄漏应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五是抢救受害人员。及时、科学、有序地抢救受害人员或安排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六是设立人员疏散区。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迅速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区域。七是在抢险救援的同时,开展事故调查与取证,初步分析事故原因,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八是清理事故现场。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继续和环境污染。五、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信息的发布工
5、作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县委宣传部组织协调新闻媒体的报道工作。县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或现场指挥部根据灾害事故影响程度和类型,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以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拟写新闻稿,按规定程序送审后发布。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政府公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或通报特种设备事故信息,方便群众及时获得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并有效引导舆情。必要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发表电视讲话,通报有关情况。六、特种设备事故安全应急结束具备下列条件时,现场指挥部报请县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批准后,宣布解除灾情、终止应急状态,转入正常工作。(1)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2)事故危害基本得到控制;(3)次生事故因素基本消除;(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5)紧急疏散人员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