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院“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 实践能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等文件精神, 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参加对象所有担任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指导的专任教师。实践目的1.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 服务能力;2 .促进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 教学质量;3 .推动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科研成果 转换;4 .与企业共同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三、任务要求1.新入
2、职且无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必须安 排到相关企业先实践后上岗,了解相应的业务流程、岗位素 质、知识技能要求,收集实际岗位工作案例和项目,修改完 善后用于实际教学。2 .已在岗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实训 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参加累计不少于6个月 的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本专业最新的行业动态,学习专 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新规范以及企业文化,收集实际岗位工作案例和项目实施课 程改革,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3 .公共课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学习考察、开 展调研累计2周以上,了解、学习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 市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需
3、求等。四、实践形式1.全职下企业实践:主要适用于新入职且无企业工作经 历的专任教师,同时也鼓励二级学院选派优秀专业课教师下 企业进行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的脱产挂职锻炼或实训指导。 挂职锻炼期间,原则上不安排教学任务,如确实因教学需要, 须回学院上课,以不占用在企业实践和正常上班为原则。经 考核合格的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视作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 量。4 .暑期下企业实践:鼓励已在岗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 任教师利用暑期下企业实践,每期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 个月,实践时间可累计计算。学院鼓励专业课教师暑期下企 业实践的同时在企业指导学生进行暑期专业实习。5 .兼职下企业实践:允许已在岗或有企业工作经历
4、的专 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下企业兼职锻炼,结合“教育教研项目”、 “校企开发课程”、“教材开发”、“横向课题”或“科技 成果转化”等开展相关工作。经批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企业 兼职锻炼的,按照成果认定企业实践的时间。实践内容1. 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 等基本情况。2,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 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3 .学习所教专业在企业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 新工艺、新方法。4 .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 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学校实 践教学环节,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六、审批程序1.下
5、企业实践的教师需提前填写教师下企业实践申请 表,向二级学院提出申请,二级学院根据师资培养计划和 整体工作安排,研究推荐下企业实践的教师名单,并与教师 共同确定下企业实践目标、任务及预期成果。5 .各二级学院统一将教师下企业实践汇总表与教 师下企业实践申请表上报教学科研处审议、组织人事处审 核后,报分管教学校领导审批。组织管理1 .各二级学院应在每学期末制定下一学期专任教师下 企业实践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并报组织人事处和教学科研处 备案,协同对外合作处做好教师实践企业及相关事宜的落实 工作;与对外合作处共同做好下企业实践教师的管理工作, 确保实践效果和实践任务的完成,每月至少下企业一次,对 实践教
6、师进行检查,并及时做好相关书面检查记录;并协同 对外合作处及时对参加实践的教师进行考核。2 .组织人事处根据每年新进教师及在岗教师情况,定期 组织安排各类人员进行企业实践,协同对外合作处做好教师 实践企业及相关事宜的落实工作,二级学院与对外合作处共 同做好企业实践期间的教师管理和企业实践考核工作。3 .教师下企业实践期间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实践 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过程和劳动纪律,注意人身安全,避 免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4 .全职或暑期实践的专任教师须在下企业实践结束后 一个月内提交以下材料:实践报告(专业课教师提交4000 字以上的专业实践报告;公共课教师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 研报告)、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表。兼职实践的专任教师 须在实践结束后四个月内提交以下材料:教师企业实践考 核表、实践报告及成果等相关材料。逾期未提交相关材料 者,视为未参加企业实践。5 .教师下企业实践将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并作为“双师 型”教师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本办法由组织人事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