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关于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关于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校长关于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30日,途经张家港,我们参观了小学,听取了该校校长 对“绿野寻踪”湿地课程的介绍。我虽是第二次参观,但这 所年轻学校焕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令人惊叹,从校长到教师 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精准把控、深度挖掘令人叹服。项目研究、 学习场域创新、自然生长课堂,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学科拓展、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所作的探索。把“湿地”这一独天得厚的 自然条件作为一个点撬动了整个学校,既依赖于湿地,开展 基于品格的向阳课程研究;又跳出湿地,开展融合课、综合 课、跨学科融合的研究。31日,我们走进了 *小学。一天的时间,围绕论坛主题, 安排了主旨报告、学术研讨、参观校园、案例分享、实践分 享、论
2、坛评述等环节。“探索、共创、共生”是我们共同奔赴的方向。聆听了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管理编辑部、北京上海的名 校长张东娇、周成平、叶应松等8位专家的主旨报告、学术 研讨,在迷雾中探索的我仿佛看到了灯光,找到了方向。对 如何打造高品质学校、如何构建学校文化蓝图、建设热气腾 腾的学校文化有了清晰的认知。作为校长,首先要认识到课程的力量,不忘校本课程开 发的初衷。李希贵校长曾说过:“学校教育是赋予一个灵魂、 一个生命的成长,它是崇高的同时也是服务的。在课程体系 的选择上,必须顺应每一位学生的天性,创造适合每一位学 生发展的教育。”我校以“儒家文化”为主,辅之以“地域 文化”,逐步打造书香校园。我
3、们的文化宣传语是“风雅一 小,醉美书香。“希冀我们的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知书达 理,文明儒雅。围绕“书香校园我们建立校本课程体系。环境育人于无声处,每栋教学楼的命名以天长地方名人 朱寿昌、王贞仪、戴兰芬、王贞仪来命名,学校四季景观园 内设有他们的塑像及事迹介绍。每栋教学楼楼道、教室内文 化布置都是从儒家经典中节选的名言警句。经典诵读贯穿孩 子小学整个阶段,唐诗、宋词、论语儒家经典是必读书目。 设立以天长地方名人命名的文化节日:“寿昌之春孝亲节、 兰芬之夏读书节、贞仪之秋科技节、瘦梅之冬文学节”, 拓宽文化建设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典礼课 程、节日课程、红色堡垒课程、行走课程、质量课
4、程等。每 项课程的开展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分阶段、抓细节的思路, 让每个孩子在课程中得到锻炼、得以展示,拥有快乐和自信, 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所有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唤醒人 类心灵中的真善美。作为小学校长,我认识到再好的教育也 比不了人的内力觉醒。学校需通过丰富的课程为师生赋能, 通过活动为孩子造梦。学校文化是一种导向,让师生都能拥 有信仰。一次体育赛事,让师生激情澎湃,教师声嘶力竭为 学生加油,学生汗流泱背全力以赴,这既是学生人格塑造的 过程,也是师生内力觉醒的绝佳时刻,为了共同的价值驱动 并肩拼搏。幼小衔接,在我以前的认知中,就是一群幼儿园 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
5、下,到小学校园里参观一下就结束 To时至今日,我才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 迫性,这也是一门课程,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且 是需要小学、幼儿园、家长、老师多方联动,从思想认知到 实际行动,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目的是培养幼儿对小学生 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孩子做好入学 的准备,是着眼于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听了专家的报告, 我觉得这项课程开发的难点,就是校长、老师、家长观念的 改变。司马迁曾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这句话形容我此时的心境最为贴切。学校文 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好学校是慢慢长出来的。 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 和善而坚定,教书育人于细微处,守正创新,放眼未来,做 有担当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