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事业发展提升实施方案框架通用版4-1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事业发展提升实施方案框架通用版4-10-30.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护理事Q成晨提升实施为拿框有通用版(一)指导思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完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2 .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核心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与当前经济社会
2、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3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补齐护理领域短板弱项,增加妇儿、老年、重症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护理服务供给,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4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顺应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护理领域人民群众新期待,把握护理工作特点,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着力推动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加大护理领域改革创新力度,破除制约护理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护理发
3、展动力。三、发展目标略四、主要任务(一)完善护理服务体系L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我市人口分布及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均衡布局,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引领带动帮扶作用,依托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以医联体、专科联盟等为载体,通过护理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多机构执业等多种形式,促进优质护理资源流动和机构间护理工作同质化发展。健全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
4、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5 .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根据辖区医疗卫生整体规划部署,鼓励和引导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统筹区域护理资源,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为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护理服务。6 .创新
5、护理服务模式。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护士区域注册等政策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护理服务。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参与机构数量,支持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延续护理、上门护理等,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7 .持续增加护士队伍数量。落实护理人力配置,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将实际床护比指标纳入医疗机构评价及重点
6、专科评审等工作,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岗位护士占比。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要素等科学合理配备护士人力,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8 .优化护理队伍结构。加强护理人才梯队建设,鼓励在职护士提升职称和学历水平,畅通护士职称晋升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职称晋升向临床一线人员倾斜。吸引和鼓励高年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工作,为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高层次、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9 .加强护士培养培训。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培养制度。加强临床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切实提升护士护理专业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能
7、力。加强新入职护士岗前及规范化培训,夯实护理队伍的基础建设;结合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岗位培训,持续提升在职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儿科、康复、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适应群众护理需求。扩大专科护士培养规模和范围,增加有技术专长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数量。完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以解决基层患者实际健康问题为导向,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及母婴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10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关心关
8、爱医护人员的要求,在护士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好的条件。医疗机构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士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11 .调动护士积极性。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绩效考核突出岗位职责履行、临床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与护
9、士岗位聘用、绩效分配、奖励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实现护理人员同岗同薪同待遇,体现能级对应、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三)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12 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持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例显著提高。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指南和技术规范,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13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护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作用,不断完善护理专业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及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机制,科
10、学开展质量评价,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着力构建基于循证基础和临床需求的护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切实提高辖区间、机构间护理同质化水平。各医疗机构应以护理专业质量指标为指引,查找薄弱环节,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积极开展指标数据的采集、监测、分析和反馈,夯实基础护理质量,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保障患者安全。IL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加大对护理学科建设的投入,推进护理技术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护士临床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护理人员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以患者感受和健康结局为指引,运用科学的技术与方法切实解决临床护
11、理问题。加大对护理科研的投入,加强院校合作,形成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态势。14 .加强护理科学管理。按照文件要求,加强对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和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健全基于岗位管理的岗位设置、人力配置、培训培养、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紧急调配等管理制度,适应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应对、护理学科发展需要,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四)补齐护理短板弱项15 .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加快落实国家及本市关于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各项措施,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群的数量、疾病谱特点、医疗护理需求等情况,结合实际,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床位及从
12、业人员数量,强化人员培养培训。规范聘用医疗护理员,按要求开展培训I,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更好地适应老龄社会需求。对接失能老年人迫切需求,加快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等。专栏3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增加老年医疗护理资源。各区结合实际通过将部分有一定规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级医院转型扩建,或者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增加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等数量。期间,各区提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显著增加,逐步满足辖区内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率先在完
13、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健全价格支付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以点带面带动本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快速发展。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期间,将老年护理专业护士作为紧缺护理人才加快培养培训,提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各医疗机构应按要求落实医疗护理员配置,对拟从事或者正在本机构内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的人员按照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进行培训,提升提高其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充实老年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推动老年居家医疗护理发展。按照国家及本市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要求,扩大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供给。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
14、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16 .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护理专科联盟、专家联合团队等,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17 .加快发展安宁疗护。按照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加快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要求,通过转型、新建、改扩建等形式,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按照国
15、家及本市相关技术标准,不断规范安宁疗护从业人员实践行为,将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纳入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加强服务质量控制和行为监管。加强包括医学(含中医)、护理、药学、心理、营养、社会工作、志愿者等多学科安宁疗护专业人员培养,切实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质量。(五)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士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建立基于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具备护士人力调配、岗位培
16、训、绩效考核、质量改进、学科建设等功能的护理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健全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和技术操作标准。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强化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七)加强护理交流与合作落实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三地护理领域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护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护理管理、制度政策、人才培养、护理技术等方面加大交流合作的力度。充分借鉴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护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时期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将护理工作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