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段联合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段联合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报告.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段联合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报告为探索构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3+2”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制定应用型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教高字201313号)和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字201320号文件精神,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合作企业三方联合,在共同调研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共同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32分段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与原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电子信息科学
2、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比,在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有着显著优势,现将比较结果分析如下: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师资及实训设备比较分析贯通培养方案与原高职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师资及实训比例比较分析见表1。表1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师资及实训比例比较分析表项目职业技术学院学院32贯通本科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制345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人才规格知识必需、够用,技能熟,具有技术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理论扎实,重视学术,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理论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技术综合研发应用和创新设计能力课
3、程体系服务岗位强化实践系统完整重视学术整合重组,理实并重,专本一体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服务就业,双证资格重视理论。学科体系强化实践,夯实理论,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2+13.5+0.5四轮工学交替,素质养成提升师资标准双师型,专兼结合学术型双师型,专兼结合实践学时比例53.6%29.5%50.65%二、特色与创新L依据当前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先进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探索建立本科院校(学院)、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行业企业(通信科技公司)“三方参与、工学交替、合作培养”人才培养模式。2 .按照“课岗对接、理实并重、强化技能、突出应用”的课程设计理念,构建了“重理论基础、强技术技能、引行企
4、标准、融工学交替、行五年贯通”的课程体系。3 .教学进程按照“三轮工学交替、素质养成提升”的模式分段展开。每学期安排2周的集中实践环节,实现工学交替的校内小轮转;第一、六、十学期均安排企业实习,实现工学交替的校企大轮转。学生五年修业期间共经历三轮次的校企工学交替,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提升。三、预期效益1 .通过“优势整合、三位一体”的合作育人和五年贯通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路径。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的教育理念均得到提升,职业院校的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培养得到加强,本科院校也深入引入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实训手段,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2 .经过五年的贯通培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职业教育本科毕业生,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产业调整升级的实际需求,能够填补市场对于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缺口。3 .带动了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的发展。为后续高职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探索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提供了样板。4 .合作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经过联合办学交流,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本科学校教师的技术技能得到锻炼加强。5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层次得到提升,成为省级特色名校的建设成果之一,能够在区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