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879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一、建设总体意义及目标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技术方向的职业能力和服务当地社会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岗位技能模块,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电气技术与应用、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和维修等工作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务,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需要,并具有对未来职业变化适应性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信息人才。通过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可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进行选择、调整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稳定实

2、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把该专业建设成学校最具特色的示范专业。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重点1、依据信息服务业岗位需求,建立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培、共管、共育培养过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2、探索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团队、科研团队的培养方案及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动态培养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的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3、负责本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1)落实专业设置前期准备工作;

3、负责组织制(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本专业教学计划编写的原则意见,组织本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初审工作,并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审定;(3)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方案;(4)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和本专业发展动态,对本专业教学计划提出修改建议,包括课程的调整、课程内容的变化等,并提出书面意见。4、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组织、培育重点专业和精品专业,形成专业特色,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方案,并协同学校和专业所在系组织实施。5、负责安排本专业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提出本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负责

4、联系本专业校内外实习的有关事宜,对实习业务内容提出具体意见。(1)参与本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协助系部联络校外实训基地;(2)负责联系并落实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项目,协助本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工作;(3)提出本专业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计划和要求,协助安排指导老师,组织答辩和评定成绩等。6、参加本专业的教学评价:(1)负责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2)制订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方案并协助系(部)实施,要求在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每年进行一次。7、负责本专业的教研教改:(1)协助教研室主任,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本专业教研会议;(2)组织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本专业建设

5、的学术研究和教研教改工作;(3)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方案;(4)掌握本专业在教学改革、就业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1)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服务行业发展为背景,根据专业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基于职业发展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个性、就业、发展为内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思想,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以“共育共管、共享共担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积极争取相关

6、行业企业的支持参与办学,职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人才、组织教师培训、共建实训与实习基地,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实训、实验、实习等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重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环境的一体化;积极探索定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基础、核心加方向的课程体系,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见下图。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向拒学课务共承教授任同设取”师伍共速U

7、师教队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具体项目任务及实施组织方面,建立两级责任体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完成工作任务立项、管理、监控,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主要执行完成工作任务。2)完善工学结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以岗位需求培养人,按专业标准训练人,用企业文化成就人,构建了“学校-学校+企业-企业的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在第一阶段以学校培训为主将学生基本素质、技能与中级工技能认证培训相结合;在第二阶段,与企业合作,通过模拟实训,将学生专业专项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来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相结合;第三阶段,与企业合作,将学生

8、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与企业真实情境的岗位顶岗实习相结合。在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紧密合作,实施工学交替。这些企业都是能够体现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使专业群的的各专业都有用武之地.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跟踪调查、实习质量及安全管理。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制度、实习指导办法、实习检查制度、成绩评价方案等,形成“校、企、行共评的多元化的人才质量监控体系。培养合格的专业群人才。3)构建新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了使专业群课程体系能更好的服务于本地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专业群中设立了三门专业群内专业的平台课程,又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设置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体情况如下:各专业现设专

9、业核心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专业名称课程一1课程二1课程三1课程四1课程五1职业资格取证2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产品结构工艺SMT设备操作与维护EDA技术电子产品装配、调试与检验*电子技能与实训选取:维修电工(中级)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液压与气动电气制图及CAD技术传感器技术机械常识电气控制与PLC选取:维修电工(中级)电气自动化专业PLC编程与应用自动检测转换技术电气制图及CAD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常识选取:维修电工(中级)专业群现设专业平台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L不包括公共课;2.与各专业现设专业核心课程中的课程名称或实际课程内涵不重复)课程一1课程二1课程三1课程四1课程五1职业资格取

10、证2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B)*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技术应用电机与拖动*专业英语必取:维修电工(中级)专业技术上,主要使学生掌握万用表、电工技能、电子技能、电子电工各类仪器仪表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方向化课程打好基础,同时还能适应岗位能力要求。2、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围绕信息服务行业,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在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内容中,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充实和完善相关课程的建设体系。同时,系统构思,以职业技能认证训练的实践操作要求为重点,

11、围绕平台课程和各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专题学习资源库.3、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1)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水平为建设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抓手,以校企联动培养为手段,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双师培养,关注专业发展,提升团队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把教学团队建成专兼结合,年龄、学历、职称更加合理、符合现代高职教学要求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通过培养和引进,聘请特聘企业专家1人,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另外,再聘请5名企业技术骨干、聘请3名能工巧匠。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建成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建立教学团队的创新、科研活动机制细化

12、并加强教学团队中师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建设。专门成立师生创新团队、科研团队,并制定创新团队、科研团队的建设方案。培养师生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科研团队带头人1名。每年举行校级以上师生创新活动不低于3次,市级以上创新成果1-2项。科研团队每年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服务企业技术项目2-3项。3)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动态培养机制建立优秀教学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及双师型教师的动态培养机制,在3年建设期内,分阶段、按方向、定目标、有计划、有考核的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同行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将双师素质由现在的81.5%提高到90%,同时注重双师能力的培养。把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取得专业

13、技能证书。每年选派23人下企业顶岗实践和挂职工作,专任教师每两年至少应下企业或到校外实训基地担任实习教师一次。50岁以下教师,都应通过培训,取得技师资格证书。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4)建立兼职教师的培训、管理机制探索“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兼职教师的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规范兼职教师聘用条件、明确兼职教师的岗位职责、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训。重点从合作企业中遴选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师或技师作为专业的兼职素质库,每年根据情况聘请6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习教学任务,共同开发课程,编写实训讲义,参与顶岗学生的指导和管理等。同时聘请行业的知名专家5名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

14、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实验实训建设方案的论证。4、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围绕3个重点建设专业,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吸纳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探索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途径。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从生产性实训环境、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模式等级方面营造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实现课堂与实习环境一体化,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的需要,满足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需要,满足面向社会技术服务的需要。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增加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持续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和半年以上的顶

15、岗实习的需要。根据共建、共管、共享的校企合作建设基地思路,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和实训教材,全面推进实训实习实验教学改革,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使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达到同类校先进水平。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未来的五年里至少有1项省级、4项市级的立项科研课题,10项企业技术服务项目,100%的教师参与下企业锻炼,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技术服务,使企业生产、专业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得到实质性结合。大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加强对在校生和各信息服务行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力争实现年培训在岗职工、转岗人员100人次,职业资格鉴定500人次,开展信息化培训200人。6、学生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创新观念、培养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师素质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来设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一一基于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共建创新型实验实训基地,并依托基地开展“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学生自主性创新活动的新模式。7、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在校、系两级管理体制下,以能本管理为核心,参与闭环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构建以系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管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