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原材料质量提升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原材料质量提升行动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3年原材料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农产品等9个领域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升原材料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支持我市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制定本方案。一、行动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需求牵引、创新驱动、产用融合,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水平,增加差别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2023年,力争原材料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材料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其中,有色金属行业:有色金属向产品化方向发展;建材行业:
2、建材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建材产品比重稳步提高,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10万元/人,水泥生产企业人均水泥产能达到5500吨以上。二、主要任务(-)坚持标准引领1.推动技术标准创新。进一步强化标准与科技创新的衔接,推动创新型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创建。鼓励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具有领先水平的企业标准,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制定并实施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以材料生产全流程控制、表征和试验、性能评价和服役评价的标准化需求为重点,提
3、升产品和通用工艺类标准技术水平,满足绿色、节能、节水、安全、环保发展需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创新驱动质量提升1 .建设创新平台。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培育建设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示范和检测服务机构等创新平台。积极发挥好创新平台的作用,为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 .强化技术创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质量提升、两化融合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
4、心技术。通过科技市场、技术入股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和机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3 .优化质量控制技术。引导企业建立完备的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制度和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化学分析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活动,确保质量保证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有效。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控系统,提高全流程质量控制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提高有效供给质量1.化解过剩产能破除无效供给。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政策,严禁产能过剩行业建设新增产能项目
5、。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产能置换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4 .增加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产品有效供给。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为导向,鼓励发展传统有色金属下游深加工产品。鼓励生产使用42.5及以上等级水泥、熟料水泥,推广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5 .提升供给服务质量。引导并支持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协调,以预拌混凝土、新型建材等为突破口,加强供给侧管理,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帮助企业建立以需求为导向
6、、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的生产供应体系,推进仓储物流和回收利用等专业服务的发展,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引导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切实提高供给质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厅、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四)“两化”融合促进质量提升1.提高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在冶炼加工环节全面普及基础自动化级(1.1.级)和过程控制级(1.2级)自动化系统,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配备生产控制级(1.3级)和企业管理级(1.4级)自动化系统。普及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P1.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基础自动化技术和系统
7、,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生产装置及生产线,基本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的全面覆盖。应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进一步突出实时控制、运行优化和综合集成,大幅提升原材料工业重点行业的生产装备数控化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 .开展智能工厂示范。针对有色、建材行业生产工厂的不同特点,开展智能工厂示范工作。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建设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建成一批生产装
8、备智能、生产过程智能、生产经营智能的智能化工厂(车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3 .逐步建立行业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引导建立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等一系列覆盖设计、生产、流通、应用等环节的原材料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采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物品编码等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追溯产品来源,杜绝假冒伪劣、来源不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提升企业质量品牌效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五)提升绿色发展质量1.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严格执行国家能耗限额标准,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等政策,倒逼企业提高能
9、源利用效率,促进行业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产品单位能耗逐步降低。推进重点领域清洁生产改造,进一步提升原材料工业能效、水效、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示范标杆。加快推广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持续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4 .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提高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废气、废液和余热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示范工程建设,发展基于垃圾、固废的绿色生态和低碳水泥。鼓励综合利用矿渣、粉煤灰、煤肝石、磷(硫)石膏、尾矿、建筑垃圾等大宗废弃物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等产品,扩大
10、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固体废弃物利用总量。以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为纽带,积极推动原材料工业各行业间耦合发展,构建互为支撑、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产业耦合发展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六)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1.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探索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通过差别电价等手段,倒逼不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企业实施整改,提升行业发展质量。鼓励、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质量监督,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
11、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提高可靠性试验验证、环境适应性评价、故障与缺陷分析、计量测试、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3推进品牌创建。引导企业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建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打造以创新和质量提升为内涵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12、促进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互动发展。建立和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品牌创建机制,支持开展群众性质量品牌提升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为先、品牌引领的意识。(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工作负总责,市级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逐步建立政府、行业组织、研究机构、新闻媒体、消费者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把原材料工业发展质量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内容,确保质量提升行动顺利推进。(二)完善支持政策。各县(区)人
13、民政府要围绕促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有关措施,加大对原材料质量提升、质量创新研究、质量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有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税、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推动原材料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三)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市建材工业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作用,完善行规行约,帮助企业加强改进管理,引导企业遵规守法、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搭建好政府和企业桥梁,开展调查研究、行业统计、检测认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标准化等方面工作,加大对行业关键与共性问题研究力度,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助推全市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