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申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申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技术融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一)贯彻落实纲要与“核心素养”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根与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小学生的学习,教师施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是小学阶段值得研究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目前我国存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要寻求改善途径,可以从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入手,融入现代手段提升学习效率,切实推进
2、素质教育。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发布会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二)落实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需要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要求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融合创新、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引领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可以实现有效育人、创新,并实现学校教育的系统推进、实现引领发展。(二)学生发
3、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既是我们人生启蒙教育的初始,又是长远教育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讲,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力度,在学生幼小的心里埋下学习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民族宝贵财富的继续流传并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互动课堂等多媒体手段的介入,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去了解传统、探索未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二、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
4、化形态,包括优秀古典诗词、古典散文、古代历法、古代习俗等。信息技术是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教育教学中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教育学技术。融合,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实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无痕合一。三、国内外研究述评通过检索知网资料以及查阅相关论著,我们了解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美国就比较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美国教育比较注重在学生学习的课前、课后利用信息技术,应用到查资料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中。并摸索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
5、,但整合方式的层次比较低,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未见大的提升。英国最早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国家课程明确除了体育以外的其他科目,必须为学生提供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的机会,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应用来支持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英国利用集成学习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教师反映便捷性以及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稳定性不强。澳大利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是以高等教育为主阵地的,注重的是对未来教师的职前培养,注重整合研究的时效性。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得还不广泛,成果也不多。通过三个国家的现状,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发达国家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相当重视,也为师生创造
6、了便利条件,但基础素质教育的质量并未得到实质的提升,整合理论还未能解决实际存在的教育问题。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就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与网络技术研究院王静、李葆萍教授有关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市的中小学教师也有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及问题的研究。但是目前成果较少,也未深入到学科的腹地,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近几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
7、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亘古未有。源于此种现状,要重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以达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目的。(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习得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该课题可以为此提供方法,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必备品格的锻造有帮助,现代信息技术则是新时代学生应掌握的关键能力之一。(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学习经典古籍、传统技艺,在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挖掘出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因素,可促进教师的生命成长。现
8、代教学技术则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通过课题引领更能促使去学习,去更新已有的知识。五、课题理论依据(一)夸美纽斯提倡的实物教学与直观教学理论。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育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页)。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就在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感知,让学生能在直观教学中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二)卢梭的教育过程思想。卢梭认为,儿童天性好动”、好奇”,只要很好地引导,就能激起儿童求知的兴趣,成为寻求知识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落实好教育过程。(三)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思想。他主张“在提出一个学科的基
9、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39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就是去保留令人兴奋的部分,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积累。六、研究目标(一)形成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理论认识,教师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有一定的认识,以及学习的紧迫感。(二)探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策略与模式,典型案例,为巩固现代化学校创建的成果提供理论支持。(三)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以及现代化技术掌握能力的学生,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四)锻造一支作风
10、优良、教学过硬的师资队伍,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七、研究内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策略与模式的研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课程开发,通过系列活动、课程的建设,提炼出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模式。(二)学生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现代技术使用过程中学习行为、学习成效研究(三)教师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化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的研究。八、研究假设及预期研究成果:(一)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并可供借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策略与模式。(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鉴赏力、应用力,以及现代技术的掌握度,提升学
11、生的能力。(三)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顺应时代而变化,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化技术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九、创新之处(一)选题立足点新:立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交融与共生,符合学生的兴趣与认知规律。(二)课题成果呈现形式新:本课题研究的成果的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知识有全方位的认识,掌握现代技术,这既是出于对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十、研究思路本课题以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将优秀传统教育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以转变观念为重点,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理论框架,探讨、研究实施有效教学的实用策略,通过开展开题与教学实践、研
12、究与交流、检查与指导等活动,推动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并通过不同的研究手段、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构建课程建设模式,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发展,为学生成长助力。十一、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采用现代化手段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与访谈,明确学生、老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知识、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需求。(二)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策略、不足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课题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三)行动研究法。研究学生的
13、学与教师的教,并在行动中反思,调整。十二、技术路线十三、实施步骤第一步(2019年4月一-2019年11月)课题理论学习与准备阶段1、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及现代信息技术项关理论,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的相关资料。2、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3、确定试脸班级。第二步(2019年11月2021年11月)课题实施阶段:1、在课程设置、学生活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并总结方法、提炼策略、形成模式。2、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形式,定期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实验实施的反应和评价。第三步(2021年11月2022年4月)课题总结阶段整理各类视频、论文、案例、学生作品等资料,撰写
14、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工十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参加者的情况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我校作为省级课题经典文化现代化研究的课题实验学校,在古诗教学中进行现代化手段教学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付晶老师的古诗春日教学在全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有十数位老师在不同的刊物发表过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在教研组,每学期都有传统文化教学的专题研讨,并聘请过古诗教学名师广东彭才华老师来校上示范课。本课题参与人员为学校行政、中层及教研组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课题负责人:赵云,光谷八小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级课题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研究与实脸成功结题,武汉市规划课题新区学校成功文化建设与学生
15、自信心培养的行动研究优秀结题,参与武汉市规划课题“五行特色校园”文化建构与实践研究成功结题。富有丰富的课题经验,获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课题主要参与人员:陈翔,光谷八小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东湖高新区学科带头人,承担多项集体课题和个人小课题。陈春红,光谷八小教科研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得国家、省市级比赛荣誉。丁凡,光谷八小课程管理中心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过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湖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基于成功教育理念的群读类学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拥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退国兵,光谷八小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过多个省市区级集体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在区内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李敏,光谷八小语文教研组组长,小学高级教师,是百优班主任,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多个集体课题,个人区级课题已结题,并多次在全区进行教学讲座与经验交流。黄尚凤,光谷八小校级优秀青年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拥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谭铭双、程玲,光谷八小骨干教师,经验丰富型教师,有超过20年的带班经验。完成课题保障条件: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一向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发展学校内涵的重要抓手。学校校长赵云是课题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