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311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三要素敏捷制造是美国国防部为了指定21世纪制造业发展而支持的一项研究计划。该计划始于1991年,有IOO多家公司参加,由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IBM、德州仪器公司、AT&T、摩托罗拉等15家著名大公司和国防部代表共20人组成了核心研究队伍。此项研究历时三年,于1994年底提出了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既能体现国防部与工业界各自的特殊利益,又能获取他们共同利益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生产技术,组织方式,管理手段。敏捷制造的目的可概括为: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三要

2、素)集成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实际做出快速响应。从这一目标中可以看出,敏捷制造实际上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生产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术一、敏捷制造的生产技术敏捷性是通过将技术、管理和人员三种资源集成为一个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实现的。首先,具有高度柔性的生产设备是创建敏捷制造企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所必需的生产技术在设备上的具体体现是:由可改变结构、可量测的模块化制造单元构成的可编程的柔性机床组;智能制造过程控制装置;用传感器、采样器、分析仪与智能诊断软件相配合,对制造过程进行闭环监视,等等。其次,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能运用计算机能力和制造过程

3、的知识基础,用数字计算方法设计复杂产品;可靠地模拟产品的特性和状态,精确地模拟产品制造过程。各项工作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按顺序进行的的。同时开发新产品,编制生产工艺规程,进行产品销售。设计工作不仅属于工程领域,也不只是工程与制造的结合。从用材料制造成品到产品最终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每一个阶段的代表都要参加产品设计。技。术在缩短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周期上可充分发挥作用。再次,敏捷制造企业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组织。信息在制造、工程、市场研究、采购、财务、仓储、销售、研究等部门之间连续地流动,而且还要在敏捷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厂家之间连续流动。在敏捷制造系统中,用户和供应厂家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都应起到积

4、极作用。每一个产品都可能要使用具有高度交互性的网络。同一家公司的、在实际上分散、在组织上分离的人员可以彼此合作,并且可以与其他公司的人员合作。最后,把企业中分散的各个部门集中在一起,靠的是严密的通用数据交换标准、坚固的组件(许多人能够同时使用同一文件的软件)、宽带通信信道(传递需要交换的大量信息)。把所有这些技术综合到现有的企业集成软件和硬件中去,这标志着敏捷制造时代的开始。敏捷制造企业将普遍使用可靠的集成技术,进行可靠的、不中断系统运行的大规模软件的更换,这些都将成为正常现象。术二、敏捷制造的管理技术首先,敏捷制造在管理上所提出的最创新思想之一是虚拟公司。敏捷制造认为,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是

5、当今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推出新产品最快的办法是利用不同公司的资源,使分布在不同公司内的人力资源和能够经常形成虚拟公司的能力。将成为企业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只要能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企业资源集中起来,敏捷制造企业就能随时构成虚拟公司。在美国,虚拟公司将运用国家工业网络-全美工厂网络,把综合性工业数据库与服务结合起来,以便能够使公司集团创建并运作虚拟公司,排除多企业合作和建立标准合法模型的法律障碍。这样,组件虚拟公司就像成立一个公司那样简单。其次,敏捷制造企业应具有组织上的柔性。因为,先进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激烈竞争环境已经开始形成,越来越多的产品要投入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上去参与竞争。产品的设计、制造、

6、分配、服务将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资源(公司、人才、设备、物料等)来完成。制造公司日益需要满足各个地区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不仅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价值,而且还反映人们对环境安全、能源供应能力等问题的关心。在这种环境中,采用传统的纵向集成形式,企图关起门来什么都自己做,是注定要失败的,必须采用具有高度柔性的动态组织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有是可以采取内部多功能团队形式,请供应者和用户参加团队;有时可以采用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形式;有时可以采取虚拟公司形式。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就能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源三、敏捷制造的人力资源敏捷制造在人力资源上的基本思想是,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关键的因素是人员。柔性

7、生产技术和柔性管理要使敏捷制造企业的人员能够实现他们自己提出的发明和合理化建议。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原则来指导此类企业的运行。唯一可行的长期指导原则,是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和组织资。源,支持人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敏捷制造时代,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制造过程的不断改进,是竞争优势的同义语。敏捷制造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有知识的人员是敏捷制造企业中唯一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不断对人员进行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企业管理层应该积极支持的一项长期投资。每一个雇员消化吸收信息、对信息中提出的可能性做出创造性响应的能力越强,企业可能取得的成功就越大。对于管理人员和生产线上具有技术专长的工人

8、都是如此。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战略规划和业务活动,对敏捷制造企业来说是带决定性的因素。在制造过程的科技知识与产品研究开发的各个阶段,工程专家的协作是一种重要资源。施实施敏捷制造的有效措施1、把继续教育放在实现敏捷制造的首位高度重视并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员工能获取新信息和知识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创造力的竞争。企业的员工知识面广、视野宽,才有可能不断产生战胜竞争对手的新思想。2、虚拟企业的组成和工作从竞争走向合作,从互相保密走向信息交流,实际上会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实施敏捷制造的基础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通讯网络,在网上了解到有专长的合作伙伴,在网络通讯中确定合作关系,又通过

9、网络用并行工程的做法实现最快速和高质量的新产品开发。3、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制造业中强调人的作用,并不是贬低技术所起的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计算机仿真与建模分析技术,都应在敏捷企业中加以应用。另外,还要提至广团件(GrOUPWare),这是近来研究比较多的一种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软件,强调作为分布式群决策软件系统,它可以支持两个以上用户以紧密方式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人工智能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应用,是另一个重要的先进技术的标志。从底层原始数据检测和收集的传感器,到过程控制的机理以至辅助决策的知识库,都需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4、方法论的指导就是在实现某一目标,完成某一项

10、大工程时,所需要使用的一整套方法的集合,实现企业的整体集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对每一时期每一项具体任务,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方法,这些方法的集会就叫集成方法论。这样的方法论能帮助人们少走弯路,避免损失。这种效益,比一台新设备,一个新软件所能产生的有形的经济效益,要大得多,重要得多。5、环境美化的工作环境美化不仅仅指企业范围内的绿化,更主要是对废弃物的处理,主动地、有专门的组织积极地开展对废物的利用或妥善的销毁。6、绩效测量与评价传统的企业评价总是着眼于可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对生产活动的评价,则看一些具体的技术指标。这种方法基本上属于短期行为的做法。对于敏捷制造、系统集成所提出的战略考虑,

11、如缩短提前期对竞争能力有多少好处?如何度量企业柔性?企业对产品变异的适应能力会导致怎样的经济效益?如何检测员工和工作小组的技能?技能标准对企业柔性又会有什么影响?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提出来需要解决的。又如会计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核算主要适合于静态产品和大批量生产过程,用核算结果来控制成本,减少原材料和直接劳动力的使用,是一种消极防御式的核算方法。这些都是不适应敏捷企业需要的,当前要采用一种支持这些变化的核算方法。如ABC法把成本计算与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相关联,是未来企业中很有希望的一种核算方法。合作伙伴资格预评是另一种评价问题,因为虚拟企业的成功必须要合作伙伴确有所长,而且应有很

12、好的合作信誉。7、标准和法规的作用目前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各种标准还不统一,而未来的制造业的产品变异又非常突出,如果没有标准,不论对国家、对企业、对企业间的合作、对用户都非常不利。因此必须要强化标准化组织,使其工作能不断跟上环境和市场的改变,各种标准能及时演进。现行法规也应该随着国际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演进,其中包括政府贷款、技术政策、反垄断法规、税法、税率、进出口法和国际贸易协定等。8、组织实践外部形势要求变,内部条件也可以变,这时的关键就在于领导能否下决心组织变革,引进新技术,实现组织改革,实现放权,进行与其它企业的新形式的合作。现在不仅要求富于革新精神和善于根据敏捷制造的概念进行变革的个人,更需要而且是必然需要这样的小组,才能推动企业的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