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9510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件浙江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编制大纲浙江省能源局二。二三年六月1规划总则规划背景1.2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基本原则1.3 规划依据1.4 规划范围及期限2区域概况2.1 自然条件2.2 经济与社会发展2.3 相关发展规划3供热现状3.1 已有供热规划内容及实施情况3.2 集中供热现状3.3 分散供热现状4规划热负荷4.1 供热规划分区4.2 热负荷规划原则4.3 现状热负荷4.4 近期新增热负荷4.5 远期新增热负荷4.6 热负荷汇总5热源点规划5.1 热源点布局原则5.2 热源点布局规划5.3 热源点整合方案(若有)6热网规划6.1 供热管网布置原则6.2 热网系统概述6.3 供热管网

2、布局6.4 热网自控系统7热源点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7.1 电网现状及规划7.2 热源点接入设想7.3 热源点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8实施效果评价8.1 节能8.2 能耗、煤耗平衡8.3 环保8.4 经济社会效益9投资匡算9.1 投资匡算依据9.2 规划热源点投资匡算9.3 规划热网投资匡算10主要结论及保障措施10.1 主要结论10.2 保障措施H附件12附图1规划总则1.1 规划背景根据区域热电联产发展现状,结合国家、地方相关政策和能源、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等相关要求,以及规划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热负荷变化情况,论述编制本轮规划的必要性。1.2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基本原则1.1.1 指导

3、思想根据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有关规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情况,满足区域供热需求、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环境。1.1.2 规划目标合理分配供热分区,满足各类热用户的用热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合理确定近、远期集中供热项目及配套供热管网的建设方案;有序推进集中供热范围内分散供热锅炉的淘汰改造,节能减排、保护当地生态环境。1.1.3 规划原则坚持“统一规划、以热定电、结构优化、合理布局、提高能效、环保优先”的原则。1.3规划依据1.3.1 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重点列出国家、省、市有关热电联产、大气污染防治、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燃煤小热电及锅炉关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规范

4、。1.3.2 相关规划重点列出区市、县(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等。1.3.3 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城市供热规划规范、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燃气分布式能源站设计规范等。1.4规划范围及期限1.4.1 规划范围原则上应覆盖设区市、县(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1.4.2 规划期限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期限原则上与电力发展规划相一致。规划期原则上为5年,可展望到K)年。2区域概况2.1 自然条件简述区域自然地理、行政区划、人口、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运输等条件。2.2 经济

5、与社会发展简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发展及产业结构等情况。2.3 相关发展规划重点介绍区市、县(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关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相关内容。2.4 现状3.1 已有供热规划内容及实施情况简述上一轮规划的范围及期限、热负荷、供热片区划分、热源点及热网布局等内容,总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3.2 集中供热现状重点对区域现有(含已开展前期工作和在建)煤电、气电、生物质发电(含垃圾发电)、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分布式能源站等热源点的规模、布局、供热能力、供热范围、热用户、供热量、参数、主干热网布局、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介绍。3.3 分散供热现状对区域内分

6、散锅炉分布、数量、容量、供热量、参数、燃料类型及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简要介绍。4规划热负荷4.1 供热规划分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可利用能源资源,以及环境约束等外部条件,结合热负荷分布、现有热源点布局及运行现状,以及燃煤小热电和锅炉整合替代计划,划分供热片区。4.2 热负荷规划原则热负荷包括生产热负荷、生活热负荷(热水热负荷和空调制冷、采暖热负荷等)。阐述区域热负荷的主要类型,明确近期、中远期热负荷的规划原则及计算方法。4.3 现状热负荷4.3.1 集中供热负荷在供热规划分区的基础上,调查并统计规划区域内集中供热负荷。热负荷按照编制年的上一年实际热负荷统计。4.3.2 分散供热负荷

7、在供热规划分区的基础上,调查并统计规划区域内分散小锅炉现状热负荷。热负荷按照编制年的上一年实际热负荷统计。4.4 近期新增热负荷在满足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内建成投产工业项目的热负荷需求,预测规划近期新增工业热负荷。调查近期住宅、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民用设施热(冷)负荷需求,确定单位面积用热指标,预测新增民用热(冷)负荷。4.5 远期新增热负荷根据规划区域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及热负荷系数,按照国家或行业最新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按照工业热负荷、民用热负荷分别预测规划远期热负荷。4.6 热负荷汇总根据现状、近期、远期热负荷,汇总各规划区域规划热负荷

8、,并计算设计热负荷。设计热负荷要综合考虑焰折系数、同时率以及管损系数等因素,将现状、近期、远期热负荷折算成热电机组供热参数下的热负荷。焰折系数应综合考虑热用户蒸汽参数和热电机组出口蒸汽参数差异后选取;同时率应综合考虑热用户最大用热量时间点差异后选取,一般可取0.6-0.9;管损系数应综合考虑热电机组到热用户之间的管道热损失后选取,一般可取L05-L1。设计热负荷计算公式如下:现状(近、远期)设计热负荷二现状(近、远期)规划热负荷X熔折系数X同时率X管损系数4.7 点规划5.1 热源点布局原则5.1.1 选址原则热源点选址要结合区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满足大气污染物防治要求,尽量靠近

9、热负荷中心,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气象、交通运输、电力等综合因素。鼓励热源点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供热范围。原则上以蒸汽为供热介质的供热半径,按15公里考虑,15公里范围内不重复规划建设新的热源点;以热水为供热介质的供热半径,按20公里考虑;以冷冻水为介质的直供半径,按1.5公里考虑。区域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其蒸汽供热半径不宜超过5公里。5.1.2 建设方案确定原则以近期设计热负荷为基准,遵循“以热定电的原则确定热源点规模。扩建燃煤和生物质热源点采用高温高压及以上参数背压机组。合理确定供热压力等级,最大限度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合理调整现有供热管网布局,加大老旧低效管网改造

10、力度,采用热力长输技术,减少管网压损、温降,扩大管网供热半径。5.2 热源点布局规划5.2.1 热源点类型及规模根据现有热源点的供热能力与近期、远期热负荷需求,对各供热分区内热负荷供需进行平衡分析,提出热源点的布局方案。鼓励对规划范围内现役大型燃煤机组、生物质发电机组、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热电联产。鼓励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跨市界、县(区、县级市)界供热,尽可能减少热源点数量。可供选择的热源点类型包括:(1)现有大型火电机组供热改造;(2)利用生物质、沼气、固废、工矿企业的余热、余气等资源建设热电联产机组;(3)高参数燃煤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4)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5)清洁

11、高效集中供热锅炉房;(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7)现有核电机组余热利用改造。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必须与热负荷相匹配,热电比和热效率等指标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新建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需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即在基准氧含量6%的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35、50毫克/立方米)。当规划供热分区初期热负荷较少且不具备实施热电联产条件时,可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实施清洁能源或电能替代,或者在满足最新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先期建设清洁、高效的集中供热锅炉,待具备实施热电联产后,再按规定程序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原有集中供热锅炉应与后续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相匹配。热电联

12、产规划中提出的装机方案,要根据地区能源禀赋,体现国家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2.2 热源点实施条件根据热源点的布局方案,简要分析用地、交通运输、燃料供应、水源等外部条件。5.3 热源点整合方案(若有)核实现有燃煤小机组和锅炉的基本情况,从环保、节能、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小机组和锅炉进行整合,制定整合替代方案。6热网规划6.1 供热管网布置原则热网规划应与热源布局相协调,充分利用节能新技术和规划区域内已有设施,与新建热源点同步实施。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热源点联网供热和长距离供热。6.2 热网系统概述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和城市供热规划规范的相关要求,明确管网布置、管网敷

13、设、管材和管件选用、管道防腐保温等方面的原则和要求。6.3 供热管网布局叙述现状供热管网情况,根据推荐的热源点布局、机组选型和热负荷分布情况,对热网规划提出初步方案(提供附图),作为热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6.4 热网自控系统为了保证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热力管网应设置自控系统。简要叙述热网自控系统及智慧管网等系统的功能和预期达到的效果。7热源点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7.1 电网现状及规划简要叙述区域电网现状及规划发展目标。7.2 热源点接入设想简要说明规划分区内热源点电力接入系统方案。最终以电力接入系统方案及批复意见为准。7.3 热源点在电力系统

14、中的作用规划热源点的建设,在供热的同时可以增加电力供应,可以作为所在区域电网的补充,就近并网、就地平衡,有利于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电力线路损耗,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增强区域供电可靠性。8实施效果评价8.1 节能8.1.1 节能分析对推荐的热电联产装机方案进行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比较,并对方案实施后的节能量做出定量的分析评价。8.L2热源点及管网节能措施简要说明相应的节能措施,如合理选择辅机备用系数和电动机容量,选用节能机电产品,在建筑和工艺上采取节能措施,加强热力管网保温,尽可能回收外供蒸汽的凝结水,采用旋转补偿器、纳米保温材料、隔热支座等热力长输技术。8.2 能耗、煤耗平衡根据能耗“双控”

15、、煤炭控制和降碳要求,对规划新增能耗、煤耗情况,提出平衡方案。规划区域在规划期限内新增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及对应的发电量可抵扣规划期限内(化石能源)热源点的能耗。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推进存量燃煤热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继续实施燃煤小热电和锅炉整合替代计划,加大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推广大型燃煤电厂供热改造,充分挖掘供热潜力。8.3 环保定量分析推荐装机方案实施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减排量,并分析对当地环境的影响。8.4 经济社会效益简要说明热源点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汽价稳价降价、就业环境、居民物质生活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9投资匡算9.1 投资匡算依据重点列出投资匡算编制的方法、费用构成及执行的计算标准。9.2 规划热源点投资匡算根据投资匡算依据初步匡算各规划热源点的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保温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