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8月上旬,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体代表专业小组成员、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区教体局、区城管局和老旧街区改造工作专班在公共体育设施建管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永旺广场公益笼式场地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使用情况。围绕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合理规划布局、加大管理维护力度等方面与部门、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全面了解了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
2、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一)着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围绕构建新时期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印发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将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为重要内容;为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设施的功能,印发区教体局室外健身设施配建办法和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高质量为重点,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全民健身重要载体,保障投入,近年来连续将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为区办实事项目;开发使用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健身场地定位、检索
3、、查询、一键导航等智慧体育服务,不断完善城区”8分钟健身圈”配套功能。(二)有序推进体育设施更新配建。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将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园城市建设相融合,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打造多处体育微场地,扩大健身器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办实事、区办实事项目的示范性、典型性作用,注重建标杆、打样板,更新完善种类丰富的健身器材和健身场地,满足群众体育运动需求;布局建设智慧化、时尚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部分体育公园、健身广场逐步增加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身路径,增强群众运动的舒适度,提升健身效果。截至目前,我区共有957处8815件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58处室内公
4、共健身吧、45个公共笼式球场、46个公共儿童活动乐园、4个公共门球场。(三)扎实做好体育设施管护使用。制定印发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落实属地化管理政策,明确管理维护责任,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建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巡检维修工作机制,设立专员负责日常巡查维护,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网格化管理;发放健身场地设施、体育活动线上调查问卷,回收反馈建议1143条,及时了解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通知,努力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应开尽开;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展社区运动会、登山健步走、篮球赛等各级各类健身比赛活动,使体育场地设施成为群众健身主阵地,提高
5、设施使用效率。二、存在的问题区政府围绕体育设施的统筹规划、有效管理、开放使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作为主城区,人口众多,体育健身需求旺盛,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短板,降低了群众对健身设施的体验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一)规划布局难以适应发展需求。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群众的健身需求不断提高,但受早期规划限制,我区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结构不均衡,老旧小区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少,城市更新改造后,因停车场建设、绿地改造等因素,挤占群众公共健身空间问题越发突出,部分小区因场地限制更加难以配建健身器材。(二)有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体育设施存在多渠道配建、多口管理问题,部门、街道、物业
6、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合力;部分新建小区健身器材未配备、配备不足和标准不高等问题突出,配建标准的不同,造成巡检难度增大;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开发建设、参与运营公共体育设施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三)群众满意度位次还不理想。在2022年省、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关于体育生活方面的问题反映较为集中,为此,教科文卫委员会3月底组织开展了提升群众满意度微调研,对相关街道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数据来看印证了群众对体育生活还有诸多诉求:如公共体育设施种类较为单一、体育活动场地数量不足、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不够、部分社区体育器材维护更新不及时等。三、意见建议为推动我区群众体
7、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要形成共识,加强协同配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有效扩大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和配套设施的供给。(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元建管机制。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全区体育设施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方面的主导作用,组织编制区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统筹全区体育设施资源,不断优化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布局,为促进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和更好满足群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提供规划保障。二是要加强部门协同,抓好矛盾解决和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体育、城建、城管、老旧街区改造专班及各街道等多部门单位的联动协调机制,建立起建设、管理、使用有效衔接的信息沟通制度,密切体育设施规划建设、质量验收、维护管理
8、等方面工作对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三是要强化多元参与,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探索社会力量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路径方法,制定吸引市场主体参与体育设施建设运行的激励政策,扩大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投入。(二)加强规范建设,提高设施有效供给。一是在规划设计上,要进一步优化体育设施结构布局,根据群众需求和区情规划设计主题化、特色化公共体育设施项目,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的运动场、健身步道、健身中心,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民健身网络。二是在设施配置上,尽快出台区全民健身设施“三同步”实施办法,督促落实新建居民住宅、楼院更新改造和公园新建、改扩建时,全民健身
9、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配建、同步投入使用;进一步促进室外健身器材的提档升级,细化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和内容,强化器材的质量,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充分考虑各类群体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注重安全实用。三是在开放服务上,要进一步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创新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探索推广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来促进学校内部体育设施可持续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体育志愿者作用,引导群众安全、文明使用器材,确保场地设施长期发挥效益。(三)创新思路举措,提升管理效能。一是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责任单位工作要求,统一设施验收标准及建管交接流程,鼓励支持社会体育
10、指导员、志愿者参与器材质量监管和维护工作,着力推动设施点位落实“专人专管”。二是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对我区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护、更新的数据台账,对设施保质期、破损报修等实行动态预警报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要强化监督管理。成立体育设施管护督察小组,开展定期巡查评估,加大监管力度,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清单,通过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的跟踪检查。(四)聚焦群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建立群众需求征询反馈制度。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更新项目实施中,通过开展上门征集、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开设服务专线等形式,充分听取街道、社区及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群众参与的互动模式,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要优化体育设施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持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常态化开放管理,推动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着力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舒适的健身场所。三是要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宣传和推广。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电子地图”功能,更加方便群众获得和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积极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或体育活动品牌,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公共体育设施宣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