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改革和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决不是一经建立就永远不变的,而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加以改革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但是与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不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已不再具有根本对抗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运用自身的力量,通过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在当前,改革具有更为紧迫的意义。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
2、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解放后,国民经济虽有显著增长,但这种落后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仍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快的情形。这是由于一方面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急于实现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向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的过渡,另一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排斥商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了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与僵化的经济体制相联系,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这种体制模式,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早就
3、指出:“再不进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J由此可见,改革之于中国,不是一个偶发事件,而是长期以来被压抑的生产力求得自身发展而发出的深沉的呼唤。在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生产力即将产生一次新的飞跃的情况下,这一呼唤就愈发强烈。只有加快改革,深化改革,才能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匾得时间,提供广阔的空间,才能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否则,面临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形式和现实的挑战,我们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因此,全面改革已成为更加迫切的历史要求。第三,全面改革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不能动摇的,但它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4、的全面进行,不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趋于完善,而且必将成为推动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四,对外开放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机器大工业得以确立,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开拓。自此,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便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商品经济愈来愈发达,国际经济关系也就愈来愈密切。这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新产品、新部门不断涌现,从而导致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扩大;现代工业生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需要巨额资金、多种资源和技术,
5、许多主要工业产品往往需要几个国家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从而促进生产过程乃至整个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缩小”了地球,便利了交使世界各国实际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本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技术,其经济发展都不能不受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当今的世界必然是而且也只能是开放的世界。第五,对外开放是当代任何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战后,日本的起飞、“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生动有力地说明了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开放程度最大的,也是从开放中获利最
6、多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完全靠自己力量的积累实现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将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更是一个基本历史条件。第六,历史经验证明,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闭关自守是死胡同,只能越走越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特别是“左”的错误,我们吃够了闭关自守的苦头。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不仅是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激烈竞争的时代,在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我们必须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坚持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置身于国际竞争的舞台,促使我们在更大的压力下进行改革,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进行选择。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就会赢得时间,加快步伐,进而以其强有力的形象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