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六月份护理业务学习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射人体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但注射给药会造成组织肯定程度的损伤,在工作中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以下为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临床表现:主诉疼痛。2 .预防措施CD注重心理护理,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配合。(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化。(3)精确配制药液,预防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精确注入药液。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枯燥后进行。3 .处理方法(二)局部组织反响1 临床表现
2、: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D2 .预防措施(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精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预防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响的药物。3.处理方法对己发生局部组织反响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虚脱1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眼花、耳鸣、心率加快、
3、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严峻者意识丧失。2.预防措施(1)注射前向做好解释工作,排除紧张心理;询问饮食情况,预防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注射时宜采纳卧位。3.处理方法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马上做出正确推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冷静,给患者及家长以平安感;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通过给氧或呼吸新奇空气,病症可逐渐缓解。四)过敏性休克L临床表现:2.预防措施(1)皮内注射前须认真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者则应停止该项试
4、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响疾病史者应慎用。(2)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和家长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响,正确推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假设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纳脱敏注射)。3)医治单元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氧气、吸引器等急救药品和物品03.处理方法: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马上按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进行抢救。二.皮下注射(一)出血1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注射点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2.预防措施(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预防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重视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精确、时间要充分,
5、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3.处理方法(1)如针头刺破血管,马上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2)拔针后注射点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依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纳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汲取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却出血凝块。(二)硬结形成1 .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痛痒,可触及硬结。2 .预防措施(1)预防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2)注射深度和角度适宜。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3)操作前
6、应检查针头是否锋利、无倒钩。(4)注射点选择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预防在同一处屡次反复注射,预防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5)注射药量一般以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6)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皮肤消毒,预防注射部位感染。3.处理方法:己形成硬结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取新奇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三)低血糖反响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X导致血流加快使胰岛素的汲取加快。2.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
7、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2)精确抽吸药液剂量。(3)依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预防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4)预防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X、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6)注射胰岛素后,紧密病人情况。3.处理方法:如发生低血糖病症,马上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等易汲取的碳水化合物。严峻者可遵医嘱静脉推注2550%葡萄糖。三.肌肉注射(一)疼痛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
8、经疼痛,严峻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2.预防措施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按规定配制药液;(4)轮换注射部位。3 .处理方法(二)局部硬结:是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常发生于长期肌肉注射的。1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皮肤发红,凸起。触碰时,患者有疼痛感。2 .预防措施(1)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汲取。(2)注射难于溶化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化后,再行注射。(3)注射难于汲取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4)长期注射的患者,应有方案的轮换注射部位。3 .处理
9、方法:硫酸镁湿热敷,如意金黄散调和蜂蜜湿敷可医治肌肉注射所引起的硬结。(三)药液回渗L临床表现:(1)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2)注射部位皮肤变色(脱色或着色)。(3)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2 .预防措施肌内注射法:在注射前以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皮肤侧移ICm左右),然后以左手食指和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该部位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复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3 .处理方法:四)感染1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2 .预防措施1)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
10、用过期产品。2)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马上更换。(3)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 .处理方法:给予抗感染医治,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五)神经性损伤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当时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坐骨神经是臀大肌肌肉注射时最易损伤的神经。2.预防措施(1)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2)精确选择肌内注射部位,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3)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为幼儿在未能独立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善,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肌或臀小肌注射。3.处理方法(1)在注射药物过程中假设发觉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
11、须马上停止注射。(2)发生后可行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汲取,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医治,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六)晕厥(W)1 .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严峻者意识丧失。2 .预防措施(1)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排除患者紧张心理;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预防在饥饿状态下进行冶疗。(2)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预防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应采纳卧位。3.处理方法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马上做出正确推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晕针。如患者发生晕针现象,护理人员首先
12、冷静,给患者及家属以平安感;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奇空气,病症可逐渐缓解。七)断针1临床表现:注射过程中针头折断。2 .预防措施(1)注射前认真检查注射器质量,针头与针栓连接处是否牢固。(2)嘱患者取舒适体位,肌肉放松;年龄小或不配合的患者,需请家长协助固定患者。(3)进针时避开疤痕、硬结。3 .处理方法:一旦出现折针,不要慌张,嘱患者不要移动或嘱家长继续固定好患者,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外露于皮肤的断端迅速拔出;如果断端完全进入肌肉,应马上请外科大夫处理。四.静脉注射(一)静脉炎1临床表现:按临床表现进行
13、临床分型,包含:(1)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2)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3)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4)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渐形成机化,严峻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病症。2.预防措施(1)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依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输液工具。(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长期输液者,应有方案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预防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4)严格操纵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5)强化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期间的
14、护理;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3.处理方法(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动。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4)可遵医嘱抹喜疗妥软膏或中草药外敷;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医治;(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强化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二)液体渗出和外渗1 .概念:(1)输液渗出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非腐蚀性药液或液体渗出到正常的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2)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治理疏忽,刺激性药液和发疱剂或液体输入了周围组织。2 .临床表现(1)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变慢。(2)静脉
15、推注时感觉有阻力。(3)输液部位局部肿胀、疼痛。(4)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或发热。5)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可见组织坏死。3.预防措施1)提高穿刺技术。(2)尽量预防使用静脉钢针。(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预防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4)X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5)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协助。(6)过度活动的患者适当固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冷静剂。7)输液过程中,应定时观察穿刺部位;假设出现局部疼痛,不能依据回血排解渗漏。(8)告知患者和家长输液渗漏的病症,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3.处理方法U)发生渗漏时马上停止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2)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可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敷或热敷患部,以促进渗出药液的汲取。(3)发生渗漏后,应注意观察和评估渗漏部位的运动、感觉和肢端血运等情况,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4)发生腐蚀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