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型城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新型城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深化新型城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实施方案一、要素双向流动更加畅通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消除,城市人才入乡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 建设用地市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更加健全完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 率达到75%左右,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模式更加成熟定型, 人口自由流动制度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治理精 准高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共同富裕取 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新型城镇化建设
2、走在全国前列。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等综合优势,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 中蒙俄、中国一中南半岛、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对接区域 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加强与东盟经济合作,打造中国一东盟 深度合作的重要门户、文化经贸交流新中心。推广班列+商业模式,提 高运贸产一体化水平。高水平建设临沂、胶州一带一路省级综合试验 区。三、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扎实迈向全民共同富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城市空 间、社会、资金等领域治理体制机制,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 人口全覆盖。第一节统筹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布局深度融入全国两横三纵城镇
3、化战略格局,发挥山东省处于北横、 东纵的十字交汇区位优势,按照统筹协调、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 约高效的原则,围绕一群两心三圈,构建适度集聚、分工协作、功能 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一、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密切联动黄河中上游城市群,积极构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通道, 引领带动黄河流域整体提升。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协调机 制,共商对接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和省际重大合作事项。深化与省界 相邻城市的联动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沿黄省区、国家综合 运输通道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服务水平。二、推动济南、青岛提升能级联动发展加快提升济南辐射带动作用和青岛开放创新功能,鼓励社保转接
4、 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打造错位互补发展的双引擎。织密济南 与青岛之间联系通道,构建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聚带。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 东营六市一体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优先打造济(南)一淄(博)、济(南)一泰(安)发展轴。以青岛为核心,聚集形成潍坊 一烟台一威海一日照一体联动发展的沿海城镇高质量发展带。三、促进三大经济圈一体发展坚决破除经济圈之间、城市之间行政和市场壁垒,加强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经济圈城镇体系,形成多中心、 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做强做大省会经济圈,打造全 国数字经济高地、世界级产业基地
5、、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 的地。全面提升胶东经济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 对外开放枢纽和黄河流域开放门户。振兴崛起鲁南经济圈,打造乡村 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和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建立更加有效 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优势互补、 协调联动、一体建设。四、提升交通网络支撑能力五、青岛为中心,烟台、临沂、潍坊、荷泽等城市为节点,构建 中心凸显、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全省公 路网密度达到188. 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400 公里左右,市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0个左右,2030
6、年实现经济圈内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城市群内城市 之间2小时通达,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城市群。第二节推动城镇体系结构均衡协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 市环境,补齐城市设施短板,增强城市承载力,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 现代化城市。一、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品质,疏通老城区微循环,建设文化、体育、 休闲活动场地,完善老城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公园城市, 开展公共开敞空间、城市公园、体育公园、社区公园等城市增绿工程 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质景观环境的城市特色片区和魅力街区。提 升城市设施支撑能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三级医院和高等 院校在大中城市布局,
7、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推进文化馆、博物馆、 科学馆、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 建设,完善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经济高 效、绿色便捷、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促进人流、物 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二、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统筹安排生产、生活、 生态空间,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增加基本 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 进公共服务、环境基础、市政公用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产业支撑能 力,引导县域特色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在中小城市集聚,优化发展劳 动密
8、集型产业,鼓励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努力形成小企业、大群 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产业园区、 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区。三、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培 育发展卫星镇,遴选一批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积极对接城市需求, 承接城市发展外溢红利。精心打造专业功能镇,加强对占据区位优势 或具备独特资源的小城镇的政策保障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促进特色小 镇规范健康发展,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精深加工、交通枢纽、商贸物 流、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聚力提升综合性小城镇,引导远离城市的 小城镇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好服务乡村发展。配套完善 相关政
9、策,进一步优化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 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动大中型搬迁安置点与周边小城镇统一规 划建设,合理引导村(居)人口向县城、小城镇周边集聚。增强城镇 发展活力,培育10个镇区人口过10万、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新 生小城市和30个大城市卫星镇,新增一批全国百强镇,打造就地就近 城镇化示范区。第三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以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为重点,努力办 好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按常住人口规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科学统筹布 局商务、产业、游憩、消费等功能和学校、
10、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 等场所,促进城市空间机会公平。优化社区生活服务网络,打造包括 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家政服务等在内的15分钟社区服务圈。引导社 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开展无 障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深入 推进公共服务信息无障碍建设,实现无障碍提供、无障碍传递、无障 碍获取,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无障碍城市。二、促进教育均衡供给保障与城镇常住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学位供给和教师编制,将农业 转移人口全部纳入流入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 教育保障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保障范围扩大至托育服务。以公 办学校为主,保障随迁子女平
11、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异地升学考试制 度。稳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到2025年达到IL 3年, 2035年达到12. 3年。三、提升医保社保服务水平巩固提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农民工 随迁子女疫苗及时、全程接种,保障农民工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医疗 卫生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着力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 保覆盖面。依法为包括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职工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 险费。完善城镇线下大厅、网办大厅、自助终端、移动APP等社保服 务系统,构建线上线下结合、上下层级贯通的社保服务体系。四、提供可负担住房保障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
12、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方式,合理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 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济南、青岛租赁住房供给,逐步使租 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 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将符合条件的人才住房建设项 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居 住水平整体提升,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0平 方米。(一)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倡导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推动建设福利平等、机会公平、全龄 友好的包容性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城市银发经济,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 养老服务和互
13、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 养老机构,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2025年、2035年分别 达到60柒80%o统筹人才引进、创业就业等资金,为青年人才提供教 育、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济南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 支持青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建立健全未 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和民政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一批社区儿童公 园、儿童运动中心等满足儿童休闲娱乐需求的公共设施及空间,在中 小学、幼儿园周边,依托绿道打造与机动车完全隔离的安全无障碍学 径网络。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和托育服务供给,发展早教中心、婴幼儿 综合性托育服务,利用三年时间将每千人口拥有
14、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 数达到3.1个。五、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困 难残疾人分级分类保障政策,确保弱有所扶。完善城镇社会救助申请 和信息公示掌上办指尖办功能,推动数字救助体系建设,加强对低收 入人口智能化动态监测,实现家庭经济状况智能核对,做到精准识别 救助。第四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推动城镇各类基础 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开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新局面。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县
15、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鼓 励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布局 乡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统筹城乡基 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加大以城带乡力度,推动 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 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 用,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运用电 代煤、气代煤、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改善农村集中居住社区供暖条件。二、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
16、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 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优化 农村学校、幼儿园布局和办学条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 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 体。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完善医联(共)体运行机制,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优 化中心村卫生室、一般村卫生室和村卫生室服务点建设布局,积极推 行村卫生室产权公有。统筹城乡区域养老产业发展和设施布局,建立 多层次、广覆盖、城乡互补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乡、村两级综 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三、建立全周期资金平衡机制四、县(市)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对省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等提供有效转移支付。深化预 算管理制度改革,以绩效为导向优化支出结构,建立量力而行、量入 为出的城市财政资金支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