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I目的为保障输血质量,提高输血效率,减少血液浪费,合理高效用血。Il范围适用于本医院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输血科及业务部门管理。III制度一、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编码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有效期和贮存条件等。二、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入库时间、入库者及移交人等。三、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冷链系统监测记录。全血、各种
2、血液成分按A、B、0、AB血型分类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次按先后秩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四、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红细胞类制品于2-6。C冰箱内保存,血浆和冷沉淀保存于-20C以下,血小板则放在20-24。C振荡条件下保存。五、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对冰箱温度进行记录。六、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各类血液及血液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液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做好相关记录。七、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制定
3、用血计划,每年上报采供血机构,每天根据第二天备血情况做好用血计划和预约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并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及时与采供血机构沟通,随时补充调配,以维持一定的库血量,确保24小时临床供血,特别是应急用血,血型按A、B、0、AB大约3:3:3:1比例贮存。八、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班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做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库存血液一次。九、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总数V80CFU/IOInin或200CFU/m3(培养血90mm细菌培养7天,无霉菌生长)十、必须随时储
4、存足量根据临床用血情况,以及紧急用血时对血液制品的选择性,医院对输血科的血液库存储备制定了明确标准,当库存低于以下标准时,启动二级预警方案程序:(一)A型、B型、O型红细胞血液储备量为各10个单位,AB型4个单位,。(二)A型、B型、0型血浆储备量为各5000毫升,AB型血浆储备量为各2000毫升。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十一、做好储存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十二、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整理保存,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十三、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应根据血液贮存质量检测规范做好各项记录。十四、负责质控工作专职人员应每日定期检查相关各项检测记
5、录,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科室主任报告,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十五、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与省中心血站联系:(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二)血液有明显血凝块。(三)血袋有破损、漏血。(四)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五)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六)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楚或交界面上有溶血。(七)红细胞层呈紫色。十六、在以下环节应严密监测,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并做好记录。(一)输血科值班人员应每日定期检查各项相关检测记录,发生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二)血液从储血冰箱取出时应先观察血液外观是否有破袋、溶血或细菌污染等迹象。(三)血液发出时发血者和取血者共同核对,若有异常应禁止将血液发出。(四)血液输注前护士应仔细观察血液外观,有异常情况立即联系输血科退血。十七、血液输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输血科,以便输血科对输血前检测和血液质量进行再次查证。十八、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当血液保存过期时应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十九、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C保存至少1天后再按照医疗垃圾处理。IV参考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