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4305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致中和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3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第十讲 儒学思想与中医药儒学思想与中医药内容提示:内容提示:儒学思想核心内容及其对中医药学的影响儒学思想核心内容及其对中医药学的影响要求:要求:了解儒学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儒学仁爱、中和等思想对中医药的影理解儒学仁爱、中和等思想对中医药的影响响第十讲第十讲 儒学思想与中医药儒学思想与中医药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l儒学思想的人文关怀儒学思想的人文关怀第十讲第十讲 儒学思想与中医药儒学思想与中医药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论语颜渊】樊迟问仁。樊迟

2、问仁。子曰:爱人子曰:爱人弟子入则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则弟,谨而信,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左传-黄帝内经:很少涉及医德伤寒杂病论序批评居世之士。“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孙思邈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一存一存仁心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二通二通儒道儒道

3、,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悟。十勿重利,当存十勿重利,当存仁义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明龚廷贤龚廷贤 医家十要和病家十不要医家十要和病家十不要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明明陈实功陈实功 外科正宗外科正宗:医者五戒医者五戒一戒:凡病家大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之,勿得迟延厌弃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药金毋论药金

4、毋论轻轻重有重有无无,当,当尽力一例施与尽力一例施与,自然,自然阴骘日增,无伤方寸。阴骘日增,无伤方寸。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己,视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己,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毕便回。贫窘者药金可壁,看回只可与药贫窘者药金可壁,看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不可再去,以希邪淫之报以希邪淫之报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明明陈实功陈实功 外科正宗外科正宗:医者十要:医者十要:一要: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或内或外,或内或

5、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慧之于目,凡临,凡临证自无差谬矣。证自无差谬矣。七要:贫穷之家及游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七要:贫穷之家及游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命亦难保。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医德八纲中医医德八纲“仁、仁、和、谦、廉、

6、精、诚、慎、严和、谦、廉、精、诚、慎、严”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医者仁心?医者仁心?儒学思想与中医药儒学思想与中医药l中医道德规范的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仁、爱”基础基础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礼记礼记 中庸中庸】中也者,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育焉。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7、中和整体和谐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中庸中庸行为的适度,无过也无不及行为的适度,无过也无不及1988.11988.1,75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如果人类要在合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返回到返回到2500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致中和致中和”是在时间、空间上的一种动态是在时间、空间上的一种动态趋向和动态稳定趋向和动态稳定自然界中,有冬去春来,寒极生热,日月运自然界中,有冬去春来,寒极生热,日月运行等,

8、均是在一定行等,均是在一定“度度”内的消长变化;而内的消长变化;而人亦如此,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人亦如此,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动态平衡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七情,指中医:七情,指喜、喜、怒、怒、忧、忧、思、思、悲、悲、恐、恐、惊惊七种情志活动,过度伤身七种情志活动,过度伤身喜、惊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忧伤肺 恐伤肾各种情志活动太过,都能伤及心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子贡曰子贡曰师与商也熟贤师与商也熟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曰

9、子贡曰然则师愈与然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注:师,颛孙师注:师,颛孙师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庸思想对方剂名称的影响中庸思想对方剂名称的影响中和汤(中和汤(鸡峰普济方鸡峰普济方 )白术白术-补气健脾燥湿补气健脾燥湿黄橘皮黄橘皮-理气调中,燥湿理气调中,燥湿人参人参-补脾气补脾气甘草甘草-补脾益气补脾益气茯苓茯苓-健脾渗湿健脾渗湿厚朴厚朴-长于行气燥湿长于行气燥湿诸药使脾胃升降得宜,既不太过,又非不诸药使脾胃升降得宜,既不太过,又非不及,达到及,达到“中和中和”的目的的目的功效:功效:调阴阳,和荣卫调阴阳,和荣卫养脾胃,增

10、饮食养脾胃,增饮食治:治:胁肋胀满胁肋胀满止呕逆恶心止呕逆恶心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庸思想对方剂制方原则的影响中庸思想对方剂制方原则的影响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台论: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使药各失其性 。陈嘉谟本草蒙筌: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则气味

11、反失 。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举例:举例:麻黄汤(麻黄汤(伤寒论)处方:处方:麻黄麻黄 9 9 桂枝桂枝 6 6 杏仁杏仁 6 6 甘草甘草 3 3功能: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中庸思想对方剂制方原则的影响中庸思想对方剂制方原则的影响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庸思想对治疗法则的影响中庸

12、思想对治疗法则的影响“阳盛阳盛”、“阴盛阴盛”相当于相当于“过过”“阴虚阴虚”或或“阳虚阳虚”相当于相当于“不及不及”“过过”与与“不及不及”都将产生疾病都将产生疾病 “无过无不及无过无不及”亦即亦即“阴平阳秘阴平阳秘”,才能,才能“精神乃治精神乃治”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l中医中医“致中和致中和”思想思想中庸思想对治疗法则的影响中庸思想对治疗法则的影响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外不内,半

13、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 ,又非吐,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u以人为本以人为本u养身孝道养身孝道u三立不朽三立不朽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苟子苟子王制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故最为天下贵也。【尚书尚书泰誓泰誓】惟人万物之灵惟人万物之灵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u以人为本

14、以人为本孔子 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序卦传:“有生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荀子 礼论:“天地者,生之本也。”朱熹强调“人受天地之气而生”,“人气便是天地之气”(朱子语类),指出人有自然之特质。u以人为本以人为本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孝经圣治:“天地之性,人为贵。”“伤人乎?不问马”的典故u以人为本以人为

15、本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u养身孝道养身孝道孝道是儒家最重要的伦理观念,也是奉养父母的孝道是儒家最重要的伦理观念,也是奉养父母的准则,珍惜生命,养护身体又是孝道的重要内容准则,珍惜生命,养护身体又是孝道的重要内容孝经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开宗明义第一章:“身体发肤,受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扬名于后世于后世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

16、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u三立不朽三立不朽儒家如何面对死亡?儒家如何面对死亡?论语论语先进先进记载: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日:季路问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敢问死。日:未知日: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生,焉知死?”?”“死生有命,富贵由天死生有命,富贵由天”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说的说的“尽数尽数”黄帝黄帝 内经内经说的说的“天年天年”宿命论?宿命论?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儒家如何面对死亡?儒家如何面对死亡?u三立不朽三立不朽在自然生命无法延长时,可以通过道德价值的途在自然生命无法延长时,可以通过道德价值的途径,使之死而不朽,达到永恒。径,使之死而不朽,达到永恒。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叔孙豹的话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久而不废此之谓不朽。”l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儒学思想的生命关怀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孟子孟子尽心尽心:“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