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449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范文题目:现行金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系研究金融研究论文经济学论文摘要: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 监管模式的正式设立,也是将金融监管业务正式从中央银行的业务领 域中分离出来。在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究竟 应该合二为一还是分开执行,在理论界也存在着争论。本文分别从逻 辑的一致性和现实的冲突性两方面分析了贷币政策执行与金融监管行 为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融与矛盾。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的制度安排。关键词: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关系一、问题的提出1997年英国将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出 来,成立

2、了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 局,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后,韩国、澳大利亚、卢森堡、 日本、匈牙利等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变革。而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世 界一体化,我国加入WTO以及金融混业经营的呼声不断高涨,我国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在实际运行中的矛盾日益 显现。为了克服这种不协调,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顺应世界潮流,进 行了改革。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 立,标志着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我国的宏观金融调 控和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鉴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究竟应 该集中于中央银行还是

3、分开独立,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理论界争论 的热点。为什么要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呢?从理论上 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两项职能的具体目标存在冲突。货 币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目标,而银行 监管是针对特定行业实现的目标,涉及到对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监 管。如果中央银行既要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又要对特定的银行业进行 监管,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产生偏向问题,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第二,赋予中央银行双重职能会导致其权利过大,造成“监管者的监 管者”缺位。中央银行权利越大,就越容易受到各种政治力量的影 响,导致各种寻租行为的发生,损害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银行监管 的有

4、效性,同时对银行业的监管也缺乏再监管。第三,分离的方式有 利于更好的对银行监管。如果中央银行肩负两项职能,往往顾此失 彼,偏好于保护银行系统,使公众利益受损,最终会扭曲银行行为, 降低监管的效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中国政府将银行监管从中央银 行中分离了出来。另一方面,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从 监管职能中脱离出来,因此两种职能的分离这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终 结,准确地说这只是角色冲突的外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货币政策和 银行监管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逻辑一致性(一)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良性互动银行监管营造的稳定而有效率的金融环境是执行

5、货币政策的重要 条件。金融组织体系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严格的银行监管使 银行机构稳健合规经营,不良资产占比较低,能使得货币政策在银行 机构顺利传导。当然,如果监管过于严格,导致金融压抑影响金融深 化,又不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反之,如果银行监管不力,导致 不良资产占比较高,经营风险加大,将会直接降低货币政策执行的有 效性。另外,金融风险将会导致货币的紧缩效应,对于扩张性的货币 政策实施有着直接的抵触。货币政策实施达到的币值稳定是银行监管 的基础条件,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稳定、可持续而又适当 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与可持续性,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就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

6、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机构只有在稳定 的货币环境中才能正常运行。币值不稳将引发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债务 偿付困难,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引发金融风险的产生,银行监管就 难以完成确保银行体系稳定的目标。(二)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的融合在古典市场经济时期既没有宏观的货币政策,也没有银行监管, 有的只是作为“守夜人的政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发的市场机 制所表现出来的周期性破坏作用日益显著,市场失灵成为经济发展不 可忽视的障碍。克服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也为货币 政策和银行监管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前提。1、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完全,成千上万的企业和个人 事前的的

7、分散决策可能会产生事后的重复生产和无效率,市场失灵反 映到宏观经济层面上就是,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剧烈波动,甚至陷入经 济危机,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破坏,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数剧 增,居民收入和社会福利大大降低,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为了 平抑市场周期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政府引入了包括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从197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 陷入滞胀,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2、市场失灵的微观规制市场失灵反映到微观层面上就是银行业属于高杠杆企业。由于市 场竞争不完全,存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可能会利 用信息优势从事高风险资产业务,进而危害存款人的利益。并且由

8、于 现代银行体系普遍采取了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更容易出现支付风 险。由于信息不对称,个别银行机构的支付风险会蔓延成为系统性支 付危机,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造成巨大破坏。为防范银行危机,减少 银行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市场竞争,政府设计了必要的银行监管制度。(三)公共职能目标的一致性无论货币政策还是银行监管,都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公众 利益的工具,作为公共职能,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保证了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目标,在根本上和趋势上必然具有兼容性。从长 期看,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客观地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而一个 稳健的有效的银行体系,也会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供有效的载

9、 体。但同时,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是分别针对市场失灵在宏观和微观 层次的缺陷设计的,作为宏观政策的货币政策更关注宏观指标的改 善,作为微观规制行为的银行监管则主要面对微观银行个体的竞争力 的提高。由于宏观指标的价值性判断并不是微观指标价值判断的简单 加总。宏观运行目标与微观经济主体利益之间必然存在着不一致性, 这就是货币政策操作与银行监管行为在现实中遭遇冲突的逻辑根源。三、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现实冲突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职能分离过程是 一个制度的变迁过程,是一种旧的中央银行制度向新的中央银行制度 的转变。在这种制度变迁过程中,障碍之一就是路径依赖问题,即我 们对原来的制度

10、的很强的依赖性,正是这种依赖性,为中央银行和银 监会的初期工作带了一系列现实的冲突。第一,货币政策职能的实施失去了银行监管职能的支撑。货币政 策与银行监管分离后,一方面在短期内便利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货币 政策措施的权威性下降,使各银行贯彻执行分支机构措施的积极性受 到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支机构不可能再通过传统的监管检查的方 式来及时发现和纠正银行在贯彻执行央行政策措施方面的偏差,疏通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缩短政策措施落实的时滞。此外,由于信息不对 称,分支机构在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措施时,失去了银行监管提供的 大量基础性信息的支撑。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需要借助监管 所获得的有关银行经营信息

11、,表现在:金融机构经营信息是中央银行 正确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强有力的银行监管是确保金融统计数 据准确性的基础;银行监管信息也是中央银行正确行使最后贷款人职 能的重要保证。目前,人民银行不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日常监 管,难以象过去一样直接把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及风险状况,只 能从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上求取相关信息。有无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直 接制约着人民银行对金融宏观形势预测和调控能力的发挥。第二,中央银行与银监会之间会产生业务冲突。虽然中央银行与 银监会之间的职责范围在银监会成立之初就得到清晰的界定,但是实 现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调需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因此,在银行 监管职能分离初期,两

12、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货币政 策方面,银行监管部门在微观领域实施的严格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导 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增加中央银行分之机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机制的难度。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也有可能出 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双方的分歧可能会延缓救助时机,也可能出现过 于随意救助的情况,这都将影响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正常发挥。这 突出的表现在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在经济周期中行为方式存在矛盾。 货币政策具有逆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即在经济高涨时期,为了抑制 通货膨胀往往会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抑 制通紧缩往往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银行监管则具有顺周期运行

13、的特点,在经济高涨时期银行经营效益好,风险低,银行监管对银行 经营的风险约束较松;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业务拓展困难,并往往 伴随大量不良资产,银行监管对银行经营的风险约束较紧。由于在同 一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行为方式不同,导致二者经常 产生冲突。如在经济高涨时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要求提高利率,这 将导致银行经营成本增加或业务萎缩,从而带来风险,与监管目标产 生冲突。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监管对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 要求较严,导致银行贷款更为谨慎,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第三,职能的分离增加了中央银行各分支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 协调成本。银行监管职能分设使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之

14、间的内部协调 转为外部协调,从而导致政策协调、信息沟通和行为联动等协调成本 明显上升。从目前来看,分支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货币政策与银 行监管松紧搭配的协调。监管检查与中央银行相关业务检查的联动协 调、信息资料的实时共享、发展地区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稳定与化解 金融风险的合作等一系列协调问题,如不能尽快尽力有效的协调沟通 机制,其协调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将会急剧上升。四、实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的制度安排无论从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还是从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 管上的一致性强于冲突性的现实来看,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在实施金融 监管上的分工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可以而且应当寻求多层次和多领域 的合作,实

15、现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良性互动,尤其是提高金融监管 的有效性,确保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和高效运行。(一)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目前,我国虽然实行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但随着金融开放不断 深化和金融发展与创新步伐加快,国际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和现实中 金融创新的内在需求,客观上已使不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 产品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强。因此,对某种金融产品创新研究和风险 防范已不是某个监管机构或中央银行单独的责任,需要有专设机构协 调各监管机构政策和力量,形成合力,超前研究和预见有关问题和潜 在的风险,共同构筑风险防范体系,研究防范措施,弥补三大监管当 局对个别金融组织和产品的监管真空。而事实上,三

16、大监管机构早先 已经召开过监管联系会议,通过了三大机构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 的备忘录,在协作配合上迈出了一大步。因此,对于中央银行来讲, 除了整合好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反洗钱局等内部 职能司局,努力提升工作效率之外,还应积极借鉴他国经验,建立一 个由中央银行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机构参加的国家金融稳定 委员会,由中央银行内设的金融稳定局召集,定期通报货币政策运行 与金融监管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研究和协调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 题,减少机构摩擦和组织成本,使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更好的发挥合 力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合法、健康运行。(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从目前金融监管的要求和各监管机构的职责来看,建立基层金融 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途径,可采取以下途径:1、建立金融统计资料定期交流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将有关金融 统计资料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交流,明确双方责任、交流范围、交流 内容和交流时间,及时了解辖内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情况,如人行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