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4929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讲义文稿】授人以渔的“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字面意思很简单,指的是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人怎样捕鱼,意喻与其施予对方一时的帮助,不如教授给对方长久的饱腹技能。但是,这个故事最初并非用来启发普通人,它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后被汉书董仲舒传引用,其目的在于以小见大地开通文识者特别是当局者的思维。所以,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虽妙,但作为教育类故事,它令人感同身受的程度实际远不如孟母三迁这样的育儿故事,操作难度也是更上一层楼,属于典型的绕弯子式教育,而绕弯子恰恰才是“授人以渔”的重点所在。有了以上前提后,不知是否就会有人生出这样的感受了呢?“授人以渔”的故事未免有些戛然

2、而止,它只达成了“教授”的问题,却没有对两位主人公后续的故事进行交代。可在生活中,往往后续的牵扯才更为现实。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不能否定授人以渔这一行为,它本身是自发地去做一件善事。其次,我们也应该发现它的“善”是由“智”作为支撑点的,而授人以渔的“智”不只是体现在教授上,更体现在教授后的自我保护和获利上,这正是故事最后隐去的部分。不过,历史中无数真实的“授人以渔”案例却为我们保存了后续。拿晋朝举例,时任甘肃甘谷东南地区太守的庞仲达因闻辖区中有位名叫任棠的老先生身负才学,且为人颇具节操,所以上任后便立刻前往他隐居的地方拜访。谁知任棠见到他后却拒绝与他交流,只是拔了一把蓬根,拿了盆清水放在门

3、前,然后就抱了孙子匍匐门前。身边的主簿对庞仲达说:“大人,任棠这么做是因为生性倨傲。”可庞仲达却认为其中必有隐藏含义。最终,他在经过几番思索后终于明白过来,对方用的是暗示手法,水代表清廉,拔莲根代表打击当地豪强,抱着孙儿匍匐门前是希望他能够体恤老弱百姓。由此可见,任棠用这种绕弯子的方法进言不是因为他倨傲,相反是因为他同属于弱势群体,一些得罪人的道理他不能直说,匍匐更是在表明他自己身份的低微。当我们粗看这个故事时,或许只会将视线聚焦到意识形态上的“至善”,却很难从中领悟到善的形态一则在于保全,二则在于完善。用智慧保全自己,甚至能够使双方日后都有所得才是至善,这才是聪明人之间的“交易二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一带一路”中的授之以渔。在世界几次三番地发生粮食风暴后,我国制定了“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粮食生产与贸易计划,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支援,而是要在教会对方种植技术的同时,既能令他们自给自足地产粮,又能在日后通过贸易途径购买他们的粮食,至善地去解决未来肯定会再度发生的粮食危机。所以,中国式的授人以渔最重要的在于正确地理解“善”。善意确实不能以回报计,但真正的善意总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做一个聪明的好人,如此“绕弯子”才能变成走大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