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8334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直流电机的调速与测速的设计摘要直流电机的调速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用到的是改变输入电压的大小,来调节电机的转速。产生PWM脉冲信号时,用555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大小,由4=7=(&+R2)/(R|+2R2)可以看出,PWM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得到改变,从而改变平均电压的大小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在驱动电机的硬件上,选取了H桥作为驱动电路,从而可以实现对电机转向和转速的控制。在电机的测速电路中,分别用到LM393作为电压比较器,CD4029作为脉冲计数器和74LS47作为数码管的译码器;一个共阳极的数码管作为显示装置;光电码盘作为测量转速的脉冲信号源。在一定的时间内,测量

2、电机转过圈数,从而可以计算出电机的转速。关键词:PWMH桥光电码盘转速目录vte211vf-212113第二章硬件设计与连接32.1 电源模块32.2 NE555产生PWM波模块42.3 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和显示524H62.5 脉冲信号源产生模块72.6 十数器模块.827数码模块9第二章电路仿真及实物展示10第四章设计优缺点分析114.2 11第五章心得体会12第一章总体方素设计1.1 设计思路利用NE555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可以产生一个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利用产生的这个PwM波可以实现对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在产生脉冲引号的引脚上多加上一个LED灯,利用LED闪烁的快慢也可以间接地反映电机转

3、动的快慢。直流电机的驱动选择了由电子开关组成的H桥型PwM电路。H桥电路保证了简单的实现电机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电机测速时,利用光电码盘开关特性,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可以被CD4029计数,再次通过74LS47译码利用共阳极的数码管显示出当前电机转过的圈数,利用=N”,计算出转速。1.2 总体设计现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块划分,提出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找到较优的方案。总体设计思想采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整体划分为:电源模块,NE555产生PWM波模块,H桥驱动模块,脉冲信号源产生模块,计数器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这6模块。这样模块化的思想,便于查错,便于集成,便于外围扩展。图1.1总体

4、流程图第二幸硬件设计与连接2.1 电源模块将220V的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后降压为低压24V的交流电,之后整流桥,滤波电路,稳压电路三个过程之后,按照下图的电路图,即可得到正负直流电源。78127912图2.1稳压电源的电路图2.2 NE555产生PWM波模块555是常用的定时器装置,由于能形成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而作为脉宽发生装置,其中产生矩形波的频率为f=L443(R9+R1O+R11)*C2而有电压和无电压的时间为TI=O693*R9+R10(上)*C2、T2=0.693*R11+R1O(下)*C2,易见,通过调节RlO可以调节电压的占空比,根据有效值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在3端口得到可调的电压的

5、。电机M是用它的输出脉冲驱动的,脉冲占空比越大,电机电驱电流就越小,转速减慢;脉冲占空比越小,电机电驱电流就越大,转速加快。因此调节电位器RlO的数值可以调整电机的速度。整个电路的脉冲频率选在35千赫之间。频率太低电机会抖动,太高时因占空比范围小使电机调速范围减小。电路图如下:图2.2.2多谢振荡器的工作波形2.3 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和显示用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使打开和闭合时的两组电压加到H桥的两端,而实现正反转,用两个发光二极管加到单刀双掷开关的两对端子上,当一对端子接通时,就会是这侧的二极管导通而另一侧关闭从而实现正反转的可视性操作。使用电路图如下:2.4 H桥驱动下图所示为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机控

6、制电路。电路得名于“H桥驱动电路”是因为它的形状酷似字母H。4个三极管组成H的4条垂直腿,而电机就是H中的横杠。H桥式电机驱动电路包括4个三极管和一个电机。要使电机运转,必须导通对角线上的一对三极管。根据不同三极管对的导通情况,电流可能会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流过电机,从而控制电机的转向。驱动电机时,保证H桥上两个同侧的三极管不会同时导通非常重要。如果三极管Ql和Q2同时导通,那么电流就会从正极穿过两个三极管直接回到负极。此时,电路中除了三极管外没有其他任何负载,因此电路上的电流就可能达到最大值(该电流仅受电源性能限制),甚至烧坏三极管。基于上述原因,在实际驱动电路中通常要用硬件电路方便地控制三极

7、管的开关。图2.4H桥驱动电路图2.5 脉冲信号源产生模块此模块用到了光电码盘,用于测速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原理示意图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光源遗饺码盘透屈先抬元件.大整7图2.5光电码盘工作原理图2.6 计数器模块VddQd Qc Qb QaC D4 O 2 9

8、 r V*CD4029使能控制端功能表输入控制端逻辑电平功能B/DH二进制计数L十进制计数UDH加法计数L减法计数LDH预置数L禁止预置CLH禁止时钟在上升沿时计数L允许时钟在上升沿时计数PEU/5B/DDCRAVSS11093131248由功能表可以得到:将U/5电平拉高,BID,LD,互电平拉低,即可使CD4029的功能选为十进制加数计数器,在脉冲上升沿时,开始计数。所接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计数器CD4029U/DBiResetCarry outENB2.7 数码管显示模块74LS47为共阳极的译码器,配合共阳极的数码管使用,及可得到显示装置。注意在接线路时加上限流电阻,防止数码管中的LED

9、被烧坏。第三章电路仿真及实物核示555产生PWM波示波器波形图VCC555产生PWM电路仿真第叩幸设计优缺点分析4.1 设计优点:1、电源集成了正负12V,正负5V稳压芯片,集成度高,充分利用了资源;2、各个功能充分的模块化了,各个引脚全都引出来了方便以后对模块进行扩展;3、各个模块有自己的功能,而且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个具体的应用。4.2 设计缺点:1、NE555所产生的PWM的频率不够高,导致控制电机时速度不是特别平滑;2、电机上所安装的自己制作的码盘精度不够高,在转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干扰信号;3、电机的转速过高,而计数的数码管只有一个,导致数码管显示的的频率过快,从而看不出来计数的多少

10、,应该多接几个可以进位的数码管,以显示转速。第五幸心得体会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设计与思考,最终在Proteus上完成了数字钟的模拟。其间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最后都一一得到解决。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 .设计初期要考虑周到,否则后期改进很困难。应该在初期就多思考几个方案,进行比较论证,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动手设计。总体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应该花较多的时间在上面。2 .方案确定后,才开始设计。设计时,多使用己学的方法,如列真值表,化简逻辑表达式,要整体考虑,不可看一步,做一步。在整体设计都正确后,再寻求简化的方法。3 .在设计某些模块的时候无法把握住整体,这时可以先进行小部分功能的实现,在此基

11、础上进行改进,虽然可能会多花一些时间,但这比空想要有效的多。4 .尽可能是电路连线有序,模块之间关系清楚,既利于自己修改,也利于与别人交流。如果电路乱的连自己都看不懂,那还如何改进和扩展。5 .很多难点的突破都来自于与同学的交流,交流使自己获得更多信息,开拓了思路,因此要重视与别人的交流。6 .应该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整个实验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设计过程中使用了许多理论课上学的内容,如真值表、卡诺图等。本次设计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同时通过设计,也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六章参考丈故1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子技术试验指导书及验收报告,2012年3月2清华大学教研组编,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袁脾平,何志刚,罗开玉,,快速精通AltiUnldeSignCr6电路图和PCB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4蒋黎红,黄培根,朱维婷,模电数电基础实验及Multisim7仿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