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景城融合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景城融合发展规划.docx(7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时代景城融合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5第一节重大意义5第二节基础条件6第三节存在问题8第四节发展形势10第二章总体要求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H第四节发展目标14第三章构建空间发展新格局15第一节统筹空间规划15第二节优化空间布局16第三节分类引导发展17第四章共同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19第一节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19第二节打造南山生态康养胜地20第三节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22第四节丰富发展旅游业态23第五节提升旅游承载能力23第六节深化旅游开放合作24第五章协同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引领区28第一节促进商贸转型升级28第二节大力提升餐饮住宿29第三节加快发展医养康养29
2、第四节做大做强赛会业30第五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31第六章组团打造高品质宜居地34第一节优化景区职能34第二节做精城市品质34第三节做靓缓冲区域36第四节做优城镇特色36第五节做美幸福村落37第七章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38第一节统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38第二节统筹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39第三节统筹构建现代能源体系40第四节统筹布局信息基础设施40第五节统筹完善防灾减灾体系41第八章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43第一节加强自然资源保护43第二节实施重点生态工程44第三节创新生态保护机制44第四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45第五节形成绿色生活方式46第九章健全景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47第一节健全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4
3、7第二节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47第三节探索一体化建设投入机制48第四节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机制48第五节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49第六节完善行政管理高效运转机制50第七节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共治50第十章规划保障措施51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1第二节健全配套政策52第三节扩大有效投资52第四节抓好考核评估53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市“十四五”景城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风景名胜区和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一体发展,推进
4、体制机制创新,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第一章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是市全面落实国省战略部署和市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景城融合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统筹景城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新机遇。第一节重大意义推进景城融合发展,对市融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发展空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景城共生共荣、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具有重大意义。加快景城融合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推进景城融合发展,将通过规划协同、产业合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政策联动,促进景城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充分激发和释放内需潜力,推动“一核
5、一带四区”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整体效应,增强对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加快景城融合是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必由之路。推进景城融合发展,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基础,丰富发展旅游业态,全面夯实基础设施,切实增强景城功能,重塑重构峨眉历史文化名城名片,不断放大“”概念,推动市加快建成中外游客向往、人文魅力彰显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景城融合是重构景城地理空间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景城融合发展,抓住空间规划编制窗口期,推动景城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调整景区范围和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区域性项目布局和景观风貌管控,拓展景城发展腹地,加快景区南拓、城市南向,形成景城空间发展合力
6、,实现景城职能互补,促进景城一体发展,提升景城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景城融合是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支撑。推进景城融合发展,将统筹峨眉“山水、人文、城市、乡村”一体,突出山城融合、景城融合、产城融合,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塑造公园城市形态,强化居住、休闲、康养等功能,推进景城高效能共管治理,打造彰显厚重文化特色、展现灵秀风光、呈现公园城市特质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第二节基础条件市因山而名,风景名胜区与黄湾镇、高桥镇、罗目镇、南部片区以及主城区相融、相邻和相依。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山水城林相因相生,景区保护开发联动城市开发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自然遗产传承与城市文明发展脉络相互贯穿,实现景
7、城交融、古今交汇、共生共荣。景城融合稳步推进。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资源,串联景区景点、红珠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峨秀湖旅游度假区、黄湾民宿群落、特色文化主题街区、大佛禅院、国际旅游博览交易中心等,打造旅游核心节点和城市地标,点、线、面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依托城区高标准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着力为游客提供山上山下一体化优质服务,打造成景区的观光休闲承载区、旅游消费聚集区和综合服务功能区,景城整合聚集能力全面提升,具有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的景城融合雏形初具。服务设施显著提升。“快进慢游”一体化旅游交通网络基本构建,景区内循环及景城区域循环基本畅通,景城实现无缝衔接。景城供水改扩建
8、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网改造、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和“宽带乡村”工程深入推进,景城能源、信息基本实现互联互通。游客接待中心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主题酒店、国际连锁酒店、乡村酒店、精品民宿串联布局,智慧景城数字化服务旅游各个环节,景城旅游接待能力显著增强。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景城一体,深化文旅“四篇”文章,构建旅游业共建共享格局。形成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基本形成一套拳、一台戏、一首歌、一根针、一展会“五个一”等新业态,成功举办旅博会、音乐节、国际武术节、药博会、茶博会等一系列节会赛事。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6.28亿元,接
9、待中外游客达1886.8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景城治理多元共治。从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入手,由市党政“一把手”分别兼任景区党政“一把手”,推动景城部门之间互动增强、干部同步调迈进。着力打破长期“各自为政”局面,聚合多元力量,联合开展景区市场管理、城乡治理、生态共治、应急调度、综合执法,推动部门街道联动、商家店铺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景城共治共管。创新建立旅游联合执法监管模式,开展景城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实现旅游纠纷高效处置,涉旅纠纷快速解决,旅游市场违法行为严打严惩,景城依法治旅“同频共振”。第三节存在问题景城
10、融合发展也面临较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空间布局尚需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麓城镇建设空间拓展,对景区形成压迫之势。同时学校、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域用地纳入景区范围,天景社区、报国社区和万年村人口密度达到400人/平方公里,远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人地关系紧张,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压力。景区边界与地形地貌界线、景区面积与规划图纸边界矢量化后面积不一致,影响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融合发展尚需提升。景区和城区尚未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规划布局建设尚未合一,影响制约景城深度对接融合。景城空间结构尚未一体开
11、发,空间形态尚需优化。景城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均衡、文化内涵丰富尚需提升,职能分工互补尚需进一步明确。景城缓冲区旅游配套要素布局和建筑景观设计统一协调不够,“山脉”“水脉”“文脉”彰显不够。文旅融合尚需深化。景城文旅主要体现在景区观光休闲与吃、住等要素简单叠加,“商养学闲情奇”聚力聚焦不足,不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文旅消费需求。南部片区、沙溪森林康养度假片区打造尚处起步阶段,罗目古镇文化休闲体验产品、黄湾武术康体产品发展尚需丰富,峨眉河休闲度假产业带尚需提升,推进生态本底、文化旅游和道地中药材等资源优势融合开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体制机制尚需健全。虽然市党政“一把手”分别兼任景区党政“一
12、把手”,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景城一体”管理体制和扫清体制机制障碍,但本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密不可分的景区与城区分别隶属于相对独立的两个同级行政机构,管辖区域地理分割,部门职能重叠,干部“互派互挂”缺失,导致景城协同发展、协同治理有时存在相互掣肘、资源割裂、管理缺位、权责不匹配以及成本投入分担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统筹管理质量与效率亟需提升。第四节发展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快景城融合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面临的机遇。从国省来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
13、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省委“一干多支”等重大战略汇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加快景城深度融合提供更加有力的战略支撑。从来看,坚持旅游兴市、产业强市战略,聚焦三大任务、优化四区布局、实现五个提升的“345”工作思路,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景城深度融合提供更高站位的方向引领。从全市来看,聚焦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发展愿景,锚定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奋斗目标,提升城镇功能品质,促进山水入城和谐相融,增强峨眉旅游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深化县级市改革、县域集成改革试点
14、等重大改革落地,为加快景城深入融合提供更加可持续的强大动力。面临的挑战。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景城融合发展质量不高,依然面临景城职能分工尚需优化完善、文旅融合尚需提升拓展、基础设施尚存短板弱项、体制机制尚存不少壁垒、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强、要素保障能力亟待提升、景区共治任务十分繁重、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艰巨等多重挑战。总体来看,景城融合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全市上下必须立足发展基础,抢抓新机遇,顺应发展趋势,破解突出问题,全力推进景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
15、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发展愿景,牢牢锚定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以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为核心,以保护文化自然双遗产和实现景城共荣为主题,按照“一盘棋”思维统筹谋划,着力推进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共兴、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实现资源要素同用、运营管理同体、竞争优势同享,共同打造新时代全国景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典范,高质量推动全市文旅发展大突破和经济实
16、力大跨越。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景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景城空间资源有效调控,调整优化景区边界和城镇开发边界,设置并做美缓冲地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和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景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平衡。坚持整体谋划,一体发展。统筹景城一体规划和资源配置,推进景城产业协同、设施共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塑造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促进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山城、景城融合发展和城乡统筹,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共荣共兴的新格局。坚持优化布局,彰显特色。明确景区和城镇职能定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