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治疗口腔炎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治疗口腔炎诊疗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口腔科治疗口腔炎诊疗规范疱疹性口炎【诊断】1 .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2 .急性发病,常有严重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病前23天发热、淋巴结肿大、流涎、拒食。3 .查体:口唇周围皮肤粘膜交界处以及口腔内任何部位黏膜出现红斑基础上丛集成簇的帽针头大小的透明小水泡,常双侧分布。水疱极易破裂,初破裂时表面可见白色微隆的疱壁覆盖。不久丛集的水疱融合成大小不等的溃疡。4 .病程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鉴别诊断】1 .口疮性口炎:损害为散在性的溃疡,多好发于角化较差的区域但无口唇部的皮肤损害。2 .手-足-口病:前驱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然后在手掌、足底与口腔黏膜发生散在水泡、丘疹
2、或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较皮肤严重,约经5T0H愈合。对症治疗为主。【治疗】1 .全身治疗:抗病毒,合并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2 .局部治疗:含漱液、金甘油、雾化治疗。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又称鹅口疮。【诊断】1 .系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2 .口腔黏膜损害呈乳白色,可单独或并发口角区损害,表现为充血与戟裂,即感染性口角炎。3 .检查要点: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的一处或数处,早期呈白色针状斑块,轻度隆起,感染严重时可融合成条索或丝绒状斑块。急性期由于损害区黏膜充血,白色损害非常鲜明。陈旧性损害常呈白色或淡黄色。发生口角炎时有以下特点:双侧口角损害较多,口角区的皮肤-黏
3、膜充血潮红,伴皴裂、糜烂与少量渗出,可结成淡黄色或合并血性痂皮,启口受限,张口稍大感疼痛或引起少量溢血。【鉴别诊断】口角炎:多见于寒冬干燥季节或伴舔唇与舔口角习惯;凡由维生素B族缺乏所引起的口角炎往往伴有舌背丝状乳头或兼有菌状乳头萎缩,甚至并发眼结合膜炎或皮炎。【治疗】局部盐酸洗必太清洗,制霉菌素甘油涂抹,注意口腔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球菌性口炎【病史采集】病因: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症状: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特点较厚为粘膜突出表面,致密光滑,擦拭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围粘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体格检查】同症状【辅助检查】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诊断要点】1 .见于体弱和抵抗力低下的患者。2 .假膜是灰黄色,致密而光滑,假膜易拭去而出现溢血的糜烂面。3 .病损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炎性口臭,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数增高。4 .必要时可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鉴别诊断】手足口病、带状疱疹、口腔单纯疱疹、口腔念珠菌病。【治疗原则】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中药治疗、局部治疗。【疗效标准】症状消失,患者可以正常饮食。【出院标准】无需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