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目录1 .原材料选用21.1. 1.水泥21.2. 水泥进场检查21.3. 骨料21.4.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21.5. 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31.6. 外加剂的选择31.7. 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32 .配合比设计33 .施工准备33.1.材料准备33.2.机械设备准备43.3.劳动力准备43.4.技术准备43 .5.作业条件5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5 .工艺流程91. 1.基础混凝土浇注95. 2.混凝土的振捣96. 3.混凝土表面的处理107. 4.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118. 5.混凝土保温覆盖材料拆除条件116 .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121. 1.测
2、温系统选择126. 2.测温点布置原则127. 3.测温要求127 .质量标准137. 1.混凝土拌合物138. 2.混凝土施工148 .安全技术措施148.1. 碎泵送设备安全技术措施148 .2.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59 .绿色施工1610 .结语161.原材料选用1. 1.水泥水泥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它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3d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7d水化热不宜大于280kJkg;当选用52.5强度等级水泥时,7d水化热宜小于
3、300kJkg.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宜高于60o1 .2.水泥进场检查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进场时应检查水泥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编号、出厂日期等,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相关规定。1.3.骨料骨料选择,除应符合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粗骨料粒径宜为5.025mm,并应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1%。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1.4. 粉煤灰
4、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和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1.5. 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1.6. 外加剂的选择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材料试验确定。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1.7. 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2
5、 .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拌合物的坍落度不宜大于200mmo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o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用量的45%,矿渣粉掺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总和不宜大于胶凝材料用量的50%o水胶比不宜大于0.50o砂率宜为38%45%.混凝土制备前,宜进行绝热温升、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有影响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泵送验证。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提出混凝土制备的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
6、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3 .施工准备3.1.材料准备(1)塑料薄膜:混凝土表面保水、养护。(2)棉毡:混凝土上表面保温养护。(3)温度计:测定大气温度。(4)电子测温仪及测温导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监控混凝土内表温差。(5)防水苫布:下雨应急用。(6)塌落度检测筒:混凝土进场验收。3. 2.机械设备准备(1)混凝土输送泵: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方量、泵车作业效率和浇筑持续时间确定。(2)混凝土运输车:根据运距确定每台混凝土输送泵所需配置的运输车数量。(3)其他设备:混凝土振捣棒、混凝土抹光机、吸水真空泵、混凝土输送泵管。3. 3.劳动力准备工人按照总人数分两组倒班,每12小时轮流倒班,每班工作1
7、2小时后换班:(1)混凝土工:浇筑现场每泵12人,每台振捣棒2人轮流换班操作。不执棒时人员的工作是拆接移动泵管、清除管内漏出的混凝土、平仓摊铺、移动电箱等工作。(2)泥工: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二次平板振捣器振实、刮杠找平、抹光机反复抹压、找平、压光。(3)木工看模人员:负责侧面、电梯井坑模板的看护,振捣口的封堵,漏浆的处理等。(4)电工:负责施工用电保证、抽水、电箱移动,照明灯具维护等。(5)水暖工:施工用水保证,应急抽水。(6)后勤人员:做饭供饭、班车运送施工人员等。3. 4.技术准备(1)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2)绘制测温点布置图。(3)做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混凝土浇筑体温
8、差计算,确定养护方案。(4)对作业人员进行动员及技术交底。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3.5.作业条件混凝土搅拌前已获得由试验室技术负责人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搅拌前已获得生产部门下达的混凝土生产任务单,施工现场要认真验收核对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做好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并应留取不少于两组试块作为验证配合比强度的依据。施工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及泵管的布置、安装、固定经检查符合规范及施工方案的要求。浇筑混凝土部位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施工现场已填写完成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并报监理单位认
9、可。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施工工艺流程:混凝土搅拌f混凝土运输一混凝土进场验收一混凝土浇筑f振捣f抹面及覆盖保温材料一测温、养护f撤除保温。2、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等措施降低水泥用量,并宜采用低、中水化热水泥;(2)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品种等宜通过水化热和绝热温升试验确定;(3)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选用混凝土配合比,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并宜
10、掺加粉煤灰、矿渣粉和高性能减水剂,控制水泥用量,应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5)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后期强度作为配合比、强度评定的依据。基础混凝可采用龄期为60d(56d)、90d的强度等级;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80时,可采用龄期为60d(56d)的强度等级。采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应经设计单位认可。3、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所使用原材料的一致性;(2)出机混凝土工作性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3)混凝土强度;(4)有特殊要求时,还应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4、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料前,搅拌运输
11、车应排净罐内积水;(2)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3)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4)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5、混凝土进场检验:(1)采用预拌混凝土时,供方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和混凝土运输单;当需要其他资料时,供需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2)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应在
12、交货地点进行;(3)坍落度大于220mm的混凝土,可根据需要测定其坍落扩展度,扩展度的允许偏差为土30mmo6、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选择与支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2)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3)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20m时,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直管或弯管,直管或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高差的1.5倍;(4)混凝土输送泵管及其支架应经常进行过程检查和维护。7、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先进行泵水检查
13、,并应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水检查后,应清除输送泵内积水;(2)输送混凝土前,应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3)输送混凝土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应在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输送;(4)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应设置输送泵集料斗网罩,并应保证集料斗有足够的混凝土余量。8、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多台输送泵接输送泵管浇筑时,输送泵管布料点间距不宜大于IOm,并宜由远而近浇筑;(2)用汽车布料杆输送浇筑时,应根据布料杆工作半径确定布料点数量,各布料点浇筑速度应保持均衡;(3)宜先浇筑深坑部分
14、再浇筑大面积基础部分;(4)宜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法,也可采用全面分层、分块分层浇筑方法,层与层之间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应能保证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5)混凝土分层浇筑应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6)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抹面次数宜适当增加;(7)积水或混凝土泌水应及时采用水泵抽出。9、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2)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
15、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3)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4)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流淌形成的坡顶和坡脚应适时振捣,不得漏振。10、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覆盖物材料、层数、厚度应经过计算在施工方案中确定。1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竖向剖面进行测温,竖向剖面宜通过中部区域,竖向剖面的周边及内部应进行测温;(2)竖向剖面上的周边及内部测温点宜上下、左右对齐;每个竖向位置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3处,间距不宜大于1.0m;每个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处,间距不应大于10m;(3)竖向剖面的中部区域应设置测温点;竖向剖面周边测温点应布置在基础表面内40mm80mm位置;(4)覆盖养护层底部的测温点宜布置在代表性的位置,且不应少于2处;环境温度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且应离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