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8857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0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楞严经注解——第二章()(敬守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楞严经注解一第二章(敬守版)楞严经第一章讲明了心的问题,即是:从情陈那长老讲的两个现象看,客就是客人,尘就是尘埃。客和尘都有同一个现象就是动态的,都是稍逊既逝的,而主人与虚空都是长久而不动的。拿到人体上来说,那些前尘相想、攀援、识精诸缘就相当于客、尘,。而人体本心就相当于店主和虚空。这就说明白了,人的心在哪了,在哪?除去客尘,除去前尘相想、攀援、识精诸缘就是自己的本心所在!卷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海。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绿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L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妄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这个时候,阿南和楞严大会上的各位大众,听到佛

2、的实例讲解和教诲,顿时感到身心泰然!都感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是把自己的本心丢失了。都错误的以缘尘做为自己的本心,或是以分别影事做为自己的本心。(缘尘,就是上面情陈那长老讲的客尘;分别影事,就是前尘相想、攀援、识精诸缘,就是想象的东西。分别,就是想象)当自己从这些缘尘、分别影事中解脱出来之后,顿时真的是身心泰然了!就像是没有奶的幼儿陡然又遇到自己慈祥的母亲。大家都同时合掌恭敬的礼拜释迦牟尼佛!都想听听如来怎么样来显示自己的身和心,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妄的,哪个会当下生灭,哪个不会生灭。这二种状态怎么展现出来!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版子。咸言。此身死后

3、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就有疑问了,就问释迦摩尼佛,怎么证得这个真实的心性是不生灭的呢?第一章已经讲明了,什么是真心,就像慵陈那长老的比如说法,心如虚空不生灭,其他的都是心的感知,优于尘埃,一会就落下去的。是有生灭的。波斯匿王还说,这个问题就是与会大众以及认识不到位的人都想知道的!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

4、。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膜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味。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

5、。悟知汝灭。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如是佛启发波斯匿王说道:你感觉你现在的这个身体,就是你的肉身,你说说看,他是金刚不朽呢,还是会变坏呢?波斯匿王就说会变坏!佛就说了:你身体还健在,也没有灭掉,怎么就知道自己将来身体会毁灭呢!王就说:自己心里的这些念头一个个不停的迁移消失,如同火中添柴,迟早会把自己的整个身体给烧光的!佛就接着启发道:是这样的。人的年龄在衰老,那容貌是怎么变化的呢!王回答:孩时咋样,壮年咋样,现在已是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哪能和壮年时候相比呢!佛接着启发道:大王的容貌,应该不是一下子就变老的吧

6、!王回答道:虽然变化蜜移,不能觉察,但是十年十年的变化是知道的,二十老于十岁,三十衰于二十岁。我今年62岁了,感觉五十岁的时候还是强壮的;再认真想想,自己不仅年变,更是月化日迁,以至于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在不停的衰老朽坏,这样下去,我这个身体,迟早会毁灭的!佛就说:大王从自己身体中不断的变化、迁改中,悟到自己的身体会毁灭。可知道你身体中也有不毁灭的东西呢!王就合掌,对佛说,这个我真的不知道。佛说:今天,我就让你看看你身上的不生灭的东西。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

7、。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O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否O王言。否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佛就说:大王啊,你几岁的时候,见到恒河水的啊!王说:三岁的时候,慈母带着我拜谒耆婆天,路过此河。那个时候,就知道是恒河水了。佛说:大王啊,就像你说的,二十岁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都

8、在不断的变老。念念都在迁变。但是,你想想看,你三岁见此河时。到你年十三岁的时候。这个恒河的水可有什么变化呢。王说:一点都没变。就是今年我是62岁了,也没觉得这河水有什么变化!佛就对波斯匿王说到:你自己对头发变白、面部变皱感到伤感。面貌比童年肯定是变皱很多的了。可是,你想想,你现在观看这个恒河,与童年比较起来,这个自己的见性,可有童年和老者的区别呢!王就说,这个见性没有变化!佛就说:大王,你的面容已经是变皱了,但是,你的见精,就是见性“,是没有变皱的。皱是在变化,不皱,就是不变化。变化的,如同尘埃,迟早会落下消灭;不变的,如同虚空,怎么会和尘埃一样起起落落的呢!他本就没有生灭!同样的,人们不变的

9、见性,也不会随着自己的身体的衰老消灭而消灭的!波斯匿王听见佛这么开导之后,相信人体消失后,人的本性会舍生而趣生另一个自己。与诸大众。踊跃欢喜。感觉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收获。总结佛是怎么启发人的心性是不生灭的:由于身体也是心外之物,首先,佛就启发波斯匿王感觉身体的变坏,让自己观察自己的身体,这样来体现心性是与身体相互独立存在的。下面的例子,就揭示心性的不变,让人觉知身与心是不同的。从而说明,人的心性是不生灭的!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

10、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阿南这个时候,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提出一个疑问,说道:既然说见性是不生灭的,那么,见性就始终是与人体在一起的,怎么佛就常说我等,把人的真性遗失了呢。还说我们是颠倒做事呢!即时。如来垂金色臂。五指朝下。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的众生。都

11、是通常的,以此为倒。而我不知道哪个是正哪个是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那世间人以为怎么做才是正的呢。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五指朝天。则名为正。佛即竖臂,让五指朝天。告诉阿南说:如果刚才这么一番操作,就是首位相换,就是颠倒的意思的话,那同理,你的身体和如来清净的法身相比,就是一个是正,一个是倒。如来之身。就是正遍知7汝等之身。就教叫“性颠倒”。如来接着就问阿南了,你静静观察看看,你的身体和佛的清净身体比较,称作颠倒的,是在什么地方,意思是哪个地方颠倒了。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曹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

12、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惟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讴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这个时候,阿南和与会大众,都是瞪大一双迷茫的眼睛瞻仰着佛,目不暇视。不知道自己的身心和佛的身心颠倒在哪里!佛于是兴起慈悲之心,哀愍阿南及在会大众,发海潮音,对同会的大众说道:人的各种心态(色心),

13、及各种心态产生的联想(心诸缘);及心里所要做的活动;所有这些有牵涉的想法,都是自己心性展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你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妙明真精妙心性中所展现的物体。你们为何要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以悟中迷作为自己呢!什么是悟中迷?就是在迷茫之中,不能自拔,不能审时度势。而且,还在这迷茫之中,去悟,去联想,找一个亮点作为自己有起色的东西,然后就在这个色相里面妄想连篇,以这个想相的作为整个的自Bo再然后,就是聚集所有能牵扯的关系,不断的起起落落,就是聚缘内摇;摇到自己以为有味道的时候,还向体外去寻寻觅觅。即是趣外奔逸。人们通常的,就是以这个昏扰扰的相做为自己的心性。只要这样一迷惑,就决定了自己沉浸

14、于色身之内。上面说到了,色相是自己想相出来的,这个想出来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这样就造成人的生灭了。打个比方,比如说,一个人想赚钱。一点方法都没有,就迷茫。就在这迷茫之中去联想,就是”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就是想着,假如自己一下子有很多钱,那我就开个大店面接着会有很多顾客,再联想有钱就可以游玩,可以照顾家庭等等,然后心神都放在这个想相里面。这样做了,按照佛的说法,就是沉浸于色身之内!通过上面分析,站在色身的角度,身外的山、河、虚空、大地等等,都是妙明真心所展现出来的。心性清净了,什么都不会出现。浮想联翩,什么都可以出来,还不仅仅是山、河、虚空、大地呢!打个比方说,有一个人,在澄清的佰仟

15、大海之中,看到一个漂浮的物体,动荡摇落,他就以为这个就是大海潮水的样式了。而且以为不论什么海潮,都是他见到的那个漂浮的物体的样式。就不知道还有风浪,还有台风海啸。就是现在讲的片面看问题,不是全面的看问题。通常人就是这样的想问题,看问题,就是加倍的迷惑了。如来说,这个样式,就像我刚才把手颠倒过来一样的。你们都是相想为身,佛是以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做为自己的心性的。这样的人,如来称作“可怜愍者”。这里把色身这个词认真理解一下:原句“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从这一句话来看,本来就已经迷惑了。然后以这个迷惑为空,在这空而迷惑之中,找一个自己以为有特点的东西,作为自己认可的目标。然后把他现实化。差不多就是迷中迷了。这个色”,不是指的现实中人的世界,现实之中,可不能指着某个山、河、虚空、大地,说到,这个是我的心里显示出来的东西。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绿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Web服务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