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接处警改革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接处警改革经验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公安接处警改革经验材料近年来,XX公安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以进一步方便群众报警求助为出发点,以接处警流程再造为切入点,以深化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点,以规范执法行为为着重点,整合全市各市县公安机关110报警求助资源,在全国第一家先行先试市级公安机关集中统一接转110报警求助,建立健全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情报、指挥、勤务、舆情处置体系,着力提升接处警工作便民化、实战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2020年11月我市报警求助统一接转以来,群众接警满意度为99.73%,处警满意度为98.34%
2、,达到历史新高。一、以畅通渠道为出发点,推动接处警工作便民化。搭建全市警情统一接转平台,拓宽网络报警渠道,推动报警工作从单一报警向多维报警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质效。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统一接转全市报警求助。利用通讯和互联网先进技术,依托我市一云一网一平台,搭建110服务中心,统一接转全市Iio报警求助,各市、县公安机关不再设置110话务台,全面提高接警效率。合理设置接警坐席,确保群众报警求助时不占线、不排队,有效解决打不进、打不通等问题。统一接转以来,日接报警求助X万余次,每起报警求助均能在3秒内接听,30秒内直接与处警民警通话,全市平均出警时间缩短近30%。全市110话务席位由原来的X余
3、个减少至X余个,工作人员从X余人减少至X余人,节约了近亿元财政经费。二是推出网络报警,全面拓宽群众报警渠道。在传统电话和短信报警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开通微信、微博、QQ、110APP等报警渠道,拓展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报警形式,推动接处警工作向移动化、可视化方向发展。报警群众可根据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报警方式,并可通过IIOAPP查看处警民警与自己的距离以及到达时间,处警民警能接收报警群众上传的现场图片视频,实时掌握现场状况,做好相应处置准备。三是紧跟技术更新,持续升级完善系统平台。积极适应网络应用迭代更新快的实际,加快对110APP的谋划布局,不断优化功能、提档升级,持续
4、满足群众新的应用需求。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各类受众广泛的通信平台,当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出现时,能够适时将报警客户端部署或嵌入新的互联网应用,使之成为新的报警渠道。二、以流程再造为切入点,推动接处警工作实战化。取消派警环节,畅通协作渠道,实行接警处警一体化,推动接处警工作从层层调度向高效联动、密切协同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实战效能。一是指挥调度扁平化。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初步判定为警情的,110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发起与报警群众、最近网格单元处警民警的实时多方通话,减去以往转述警情事项的中间环节,变接警处警分离为接处警一体化,进一步压缩警情处置时间。同时,警情信
5、息推送至市县公安机关及属地派出所,实现同步同息感知和上下实时联动,各级公安机关根据警情等级和指挥处置职责,有针对性地指挥调度处置工作。特别是对重大敏感警情,能够实现在县域、市域、市域范围内第一时间调集支援警力,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紧急突发情况,能够做到快速反应、高效指挥、稳妥处置。二是合成作战一体化。强化多警种协同作战,遇有重大敏感警情,立即启动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运行机制,联合开展现场态势、警情风险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向一线处警民警推送警情背景、现场情况、人员信息、危险预警等关联信息,并根据警情性质及时向处警民警提供现场执法处置指引,为处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类警情,首
6、先推送至市反诈中心采取紧急止付、冻结等快速处置措施,实现警情最快接转,做到以快制快、以专制专,最大限度帮助群众止损。三是警情分流精准化。强化与12345政府民生服务平台的双向对接联动,畅通非警务类诉求分流渠道,对接到的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直推送至12345政府民生服务平台予以办理,严防出现接管错位问题,切实减轻基层民警负担。对于管辖不清、事权不明的群众诉求,首先推送到属地公安机关进行先期处置,严防出现接管脱节问题。全市报警求助统一接转以来,日均向12345等政府服务平台推送非警务类民生服务诉求X余起。三、以数据应用为支撑点,推动接处警工作智能化。全量汇聚和应用警情数据,全面感知违法犯罪趋势和
7、规律,推动警务工作从被动应对向提前预警、精准防范转型升级,为服务警务实战和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搭建警情大数据库。全量实时汇集电话和网络报警警情,以及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派出所受理的自接警、群众举报投诉的各类违法犯罪警情等各类警情数据。按照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维度以及不同的地域、时间、类型,对警情数据进行归类分级,为数据的分析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将警情数据库与案事件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系统平台关联互通,当出现杀人、抢劫、绑架、爆炸等重大敏感警情关键词时,系统平台自动预警,提示公安机关及时予以关注并进行调度处置。针对各地不同警情实际情况,设定警情预警阈值,一旦
8、超过或者增幅过大,自动提示属地公安机关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叠加警情热力图与警力冰点图,直观展示警情与警力的咬合关系,为动态部署和最优配置警力提供依据,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三是有效支撑风险研判。建立治安形势评估模型,对警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各类突出治安隐患,及时提醒属地公安机关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提高对重大突发案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能力,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苗头和事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围绕社会热点、焦点,结合警情数据,开展专题关联研判,分析潜在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党委政府、推送相关职能部门,提前落实源头防范措施。四、以监督管理为着重点,推动接处警工作规范化。紧盯接处警工作全环节、各要素,充
9、分运用数据铁笼开展全过程监督管理,推动执法监督从阶段可溯向全程留痕、公开透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执法监督效能。一是突出源头管理,强化事前监督。严格进行勤务报备,接处警系统实时、动态、客观显示全市接处警部门值班民警基本信息及状态,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详细记录警情工单签收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对于处警民警电话接不通的情况,立即接通民警所在单位或所在单位上级机关介入处置,有效防止有警不出、出警不及时等问题发生。二是突出过程追踪,强化事中监督。打造执法监督数据铁笼,每起警情统一编号,接处警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并上传平台,集中存储到警情数据库,实现接处警各环节轨迹可溯,同时也从源头上确保全市警情数据真实可靠。市
10、县公安机关情指、督察、法制等有关警种部门实时开展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并立即提示整改。建立随机抽查通报机制,每日对接处警行为开展随机抽查并评判打分,全警公开通报,形成整体监督、闭环监督格局。三是突出评估问效,强化事后监督。常态化开展警情回访,通过110APP或短信方式向报警人征求对接处警工作的评判意见,对接处警的速度、态度、效率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反馈不满意、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或引发投诉的警情,推送属地公安机关核实处理,做好解释答复工作,发现违纪违规违法的,提请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关于“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经验材料我们聚焦困难群众救助瓶颈
11、性难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社会救助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增强社会救助合力,探索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综合实施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社会救助,织牢民生保障网,推进帮扶救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改革前存在的问题(一)救助政策有待整合。现行社会救助政策项目繁多,涉及民政、人社、教育等X个部门X项救助,各救助单位之间联系沟通渠道不畅,各救助政策呈现条块分割,以条申报审批为主,政策与政策之间独立运行,信息存在孤岛现象,区、镇街、村社三级块上缺乏统筹机制,在救助对象审核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在救助政策的制定上缺乏相互衔接,工作中缺乏有效地协调和联系,
12、甚至出现有的最困难、最需要的家庭未完全享受相关社会救助的现象。(二)申请程序有待优化。目前,全区涉及社会救助的部门单位有X个,各部门有自己的申请程序、救助流程,但部分困难群众存在同时符合多项社会救助的情况,需要反复提交申请、反复核查信息,导致困难群众来回跑路、反复提交证明,从而加重了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负担,降低了救助的效率。(三)数据信息有待更新。各救助单位存在互用对象数据、重复叠加等情况,现有的条件下,只能通过互换数据,然后手工比对、剔除的方式,信息资源共享不及时,导致错救、重复救、漏救、群众多跑等问题。(四)精准施救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社会救助无主动发现机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不够主动积极,
13、即使群众申请了,也存在部分部门、镇街、村居的工作人员对待困难群众的诉求相互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由于社会救助政策项目多、互有关联,部分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知晓度不高等原因,导致精准施救水平不高。二、主要改革举措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按照三统一、两不变、一共享的原则(三统一即统一受理窗口、统一救助对象核查、统一台账管理;两不变即各救助部门政策权限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一共享即各救助部门共享困难群众协同办理平台信息),探索实施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通过社会救助资源的有效整合,破解制约社会救助难题,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一)搭建两级平台,畅通救助堵点。针对救
14、助政策项目繁多、职能部门协调渠道不畅、申请程序较为复杂等问题,通过搭建区和镇街两级平台,减化各项救助流程,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建立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区级层面,以现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为基础,增加统筹协调全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工作职责,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镇街层面,建立由镇街党委(党工委)或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分管领导为第二召集人,民政和社会事务、公共服务、财政、农业服务等科室为成员的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联席会议,统筹实施辖区内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通过联席会议,共商救助事宜,构建起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民
15、政局牵头,相关部门和镇街协同办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协同救助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设立两级救助服务窗口。加强对全区X个镇街公共服务中心、X个村社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进行整合,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整合涉及救助职能的人力社保、民政、卫生计生、教育、国土建设等窗口为唯一镇街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村社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涉及救助职能的民政社保、卫计妇幼岗位等为唯一村社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负责对辖区内困难群众救助申请进行登记,确定救助项目和分事项转办,群众仅需到一个服务窗申请、查询各项社会救助。通过窗口整合和流程再造,优化精简救助流程,提高救助审批效率,有效解决救助申请诉求无门的问题,让困难群
16、众只跑一次路。如困难群众既符合低保政策,又符合教育资助政策,则只需在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提交一次申请,无需同时向民政、教育等多部门申请、提交材料。(二)搭建网络体系,疏解救助痛点。针对因救助信息不对称、救助资源未及时共享造成的错救、救助不合理、群众多跑路等问题,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通过研发全区协同救助信息平台,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一是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以采购形式,通过三方专业机构搭建起区级救助单位、镇街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和有关科室、村居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三级上下贯通,X个区级救助单位、X项社会救助帮扶事项、X万余人次救助对象全面覆盖的协同救助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将社会救助有关的单位、人员、政策、对象等信息有效联通。二是组建大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全区X项社会救助政策涉及的所有救助对象信息录入系统,由系统按户形成全区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