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琴进谏邹忌为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琴进谏邹忌为相.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说琴进谏,邹忌为相一、典故及其语义典故:邹忌说琴(谏齐王)。语义:原指战国时期,田齐威王委政大夫,沉湎淫乐,邹忌携琴晋见,用弹琴的节奏,比喻治好国家、安定人民的道理,说动威王,被任命为相,而励精图治的故事。后用以比喻使用以小喻大的方法,说明大道理。邹忌影视像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日:“善哉鼓琴!”王勃然不悦,去琴按剑日:“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邹忌子日:“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也,所以存亡也:故日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J王日:“善。”邹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二、“邹忌说琴”典故本事邹忌(公元前385前319年),世称邹(
2、忌)子,战国齐人,历事田齐桓公、威王、宣王三朝,经纶满腹,以讽喻善谏见称,为威王相国。前356年,威王田因齐即位,他耽于酒色,沉湎淫乐,委政大夫,不理国事。虽然也曾放言高论,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就像当年的楚庄王,然而九年了,却依然如故,以致于诸侯并侵,政务废弛,外患内忧,纷至沓来。大臣震惊,人民恐慌,可是威王也完全不在乎。这可急死人了!有人曾去劝说,说轻了他当耳边风,说重了他就恼怒,久而久之,也就再没人敢劝了。一天,宫中宴乐,鼓声叮咚,琴音幽扬,花天酒地,其乐融融。邹忌一袭青衣,肩负琴袋,叩阙请谒。宦者如实报告,威王说:“我正想听新曲,快叫那个琴师进来献技J邹忌进殿施礼后,威王令他就坐,
3、急不可耐地说:“你,也是琴师!快弹一曲,让我一饱耳趣。”邹忌不紧不慢,解放琴袋,取出弦琴,调理一气,抚弄一番,做出弹琴姿态,却久久也不弹奏。威王心急,催促他说:“你只做抚琴样子,怎么就是不弹奏呀?”看着威王着急,邹忌不仅不弹奏,还干脆推开弦琴,说:“光会弹琴,算不上什么本事。一个真正懂琴者,不光会弹奏,更要懂得琴理。”威王说:“我只听过别人弹琴,还从未听过别人说什么琴理。你既然懂得,就说说让我听听J邹忌说:“弹琴听琴,高尚的娱乐,具有无限的听觉魅力,给人精神享受,同时,更能让人在美妙的享受中,体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情缘际遇,陶冶了情操,升华了人品,使浊者向清、贪者向廉、懒者向勤、俗者向雅。琴弦
4、的清浊,旋律的高低,指法的轻重,弹拨的缓急,丝丝入扣,环环相承,配合得当,悦耳动听;稍有失调,有伤大雅。邹忌说琴画“弹琴犹如治理国家,必须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能体味到其中的奥妙。这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切似大王君临天下,春风浩荡,细雨润物;小弦音就像相国治事,叮叮咚咚,欢畅顺当;轻拢慢挑,七弦协调,流淌出和谐的旋律,演奏出美妙的乐章,就象君臣各得其所,吏民各司其职,君臣相得,吏民和谐,上上下下,万众一心,政通人和,家国昌盛。所以说,琴声调和,则国家治理,情理是相通的。”威王说:“你道理讲得好,不知琴艺如何?说了一大气了,快弹一曲听听吧。威王越是心急,邹忌越是不忙,他反而不紧不
5、慢地说:“大王,您心急了吧?我是琴师,弹琴是我的职业,我当然不能只摆着个空架子,抚琴不弹,让您着急,心情不舒畅。“大王呀,您是治理国家的,国家在您的手中,就象琴在我的手中一样,我一小会儿未弹,您就着急了;可大王您呀,手抚着我们齐国这张大琴,九年了,您也没有弹奏一下,您想想,朝野上下,千千万万人,该有多么着急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王呀,琴不弹不鸣,国不治不强啊,您要三思!”齐威王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曾心思向上,只是即位以来,少了管束,思想放松,贪图安逸,懒散惯了,养成习性。王妃虞姬早有谏言,要他励精图治,现在,听了邹忌的一番类比,以琴理喻国事,把他弹琴的兴致引至治国方略,他恍然醒悟,仿佛脱胎
6、换骨似的,终于弄明白了做国君淫乐懈怠,不司其职,该是多么荒唐的蠢事!他站了起来,郑重地说:“你说得好!我想,你能说到,自然也能做到。你就帮帮我,把齐国这张大琴弹奏起来吧J威王把邹忌留在朝廷,安排住在右边的朝房值班室,以便及时地商讨国家大事。邹忌静下心来,针对当时国内外新形势,按照自己的治国理念,提出一整套安邦定国的措施:推行改革,革新内政,修订法律,严明赏罚,奖励贤臣,惩处奸吏,选拔人才,加强边防,特别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以资改革参考。齐威王十分看重邹忌,试用三月,授官相国。后来,邹忌积功封成侯,食邑下邳(江苏邳州)。三、邹忌善谏,广开言路邹忌善于进谏,而威王善于纳谏,这对君相,各以其长而垂名史
7、册。最让人永志不忘的,当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华章,说的是邹忌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出众的大帅哥一个。他也颇为自得,往往穿好衣服,还要在镜子前,照一照,瞅一瞅,自我欣赏一番。一天,他照镜子时,想到了城北的著名美男子徐公,就一一询问自己的夫人、如夫人和客人,他和徐公哪个更美,结果,他们都说,他更美,徐公比不上。邹忌有点不自信,在一片赞美声中,没有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而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正巧,一天徐公上门拜访,邹忌怎么看都觉得徐公更美。徐公走后,他又照照镜子,找到了实事求是的答案:自己比徐公差得多了,远远比不上人家。邹忌窥镜画可是夫人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认识误差呢?他反复地
8、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因为夫人爱我、如夫人怕我、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怀有私心,站在个人的自私角度看待我,所以都不免产生了偏见。不过,他们的曲意恭维,甚至拍马屁,永远也改变不了我比不上徐公的事实。他透过表层现象,看清了问题的实质,明白了一项人生道理。接着,邹忌又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因小悟大,由此及彼,从感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闺房私语到社会问题,进而又联想到朝廷大事,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这样,他的认识,又得到了一次升华。于是,他运用巧妙的讽谏艺术,以及娴熟的从政谋略,入朝进谏威王,把他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及如何从中提炼出大道理,生动地讲述出来。他说得头头是道,威王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
9、,水到渠成,他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勤于政事,长于思索,善于讽谏,而威王则胸怀宽广,重贤明理,从谏如流,立即发布命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并按民所求,治理朝政。一年之后,齐国得到大治。西汉刘向将此事载入史册战国策齐策,文成千古美文,事成千古美谈。流风余韵,脍炙人口。邹忌讽威王纳谏画四、淳于责难,邹忌有才淳于髡,博学多才,好设隐语,滑稽多辩,是稷下学宫中最具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同孟子有过数次精彩辩论,荀子也曾多次同他研讨。他就是在威王沉湎声色时,曾用“南山大鸟”寓言进谏,让威王也说出“一鸣惊人”豪言壮语的人。邹忌拜相
10、时,淳于髡为了摸清他的底细,曾率领稷下70多位学者向他问难,从而使他更加重视礼法,厉行改革。淳于隐语设喻说:“大车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调试,就不能成就五音。”邹忌马上回应:“国家的政治,就象大车运转、琴瑟和鸣一样,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才能使百官协调一致。因此,要谨修法律,整顿吏治,树立正气,杜绝歪风,严厉惩处蒙上欺下,贿赂公行的阿邑大夫之徒J淳于私下,就这样,一共提出类似的、改革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邹忌都心领神会,一一明确作答,赢得了淳于的信任。淳于对稷下学者们说,邹忌才识卓越,对国事胸有成竹,一定会胜任相国,建功封侯的。事实证明,淳于髡的判断是正确的。五、邹子,也留下
11、历史的遗憾邹忌为相,胸怀韬略,修订法律,监督官吏,加强军备,固守边疆,革新政治,稳定社会。他不仅善于思考,勇于进谏,让齐威王广开言路,采纳群言,革除敝端,修明内政,还善于举贤纳士,选拔与培养了一大批贤能的文官武将,群英荟萃,人才济济,让齐威王管理国事得心应手,国力日强。所以,在此期间,整个齐国呈现出一派蓬蓬勃勃、国泰民安的局面,20多年,没人敢犯齐境。国君、相国和将军当此之时,七雄并立,战争频仍,正是我们民族上演蔺相如、廉颇将相和历史大剧的高光时代。可是,这位位高权重的相国邹忌,却干了一件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丑事,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相害将”的活报剧。当时,齐王本家田忌将军功勋累累,声望日高,而邹忌却胸襟狭窄,心怀嫉妒,担心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保,便设计栽罪,蒙蔽威王,陷害田将军,使他有家难回,有国难投,而流落楚国。威王去世后,宣王知道田忌冤枉,便招回复职。据野史记载,邹忌也许自愧之极,精神失常,疯癫了;还有一说,他是装疯卖傻,伪装自己,以逃脱别人对他的防范之心,总之,他是稀里糊涂地度完了余生的。邹忌,世称“邹子”,身材魁梧,仪容堂堂,聪敏智慧,居功甚伟,多么卓越的一位历史人物,但却犯下了根本就不应该犯的错误,从而留下了深沉的历史遗憾。陈存选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