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23479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本文时,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

2、触动。同时,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二、教材简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

3、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词语的理解上,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查字典自主自学,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明确学习要求,重视朗读训练,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

4、能力。最终深刻体会到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凋零、绽放、含苞、袭击、辗转、空旷、暂停、身躯、同胞”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谈何容易、突如其来、根转”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五、教学重、难点: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六、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七、教学准备:多

5、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课题。1、欣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引入课题。这首歌里彩桥架到哪里啊?是啊!一座彩桥将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要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和杭州之间架起一座生命之桥。板书: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齐读课题。3、质疑课题,提出疑问。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师:是呀,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设计意图:文章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喻意深刻,阐示文章主旨,是对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比较适合运用课题质疑导入法,放手学生质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和调动,饶有兴趣地

6、进入本课的文本阅读之中。)(二)、初读课文,复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1、出示9个词语,复习,指名读。凋零绽放含苞袭击辗转空旷暂停身躯同胞2、播放视频,介绍白血病。(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

7、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3、知道“根转”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指导体会,茫茫人海要想找到有适合骨髓的人谈何容易!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根转。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辍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

8、,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台湾青年捐出自己的骨髓,挽救了杭州小钱的生命。)板书:杭州台湾小钱青年(设计意图: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三)、精读重点,品悟语言。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1、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的内容,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体会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2、交流讨论。“

9、此时此亥L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指名读这一句。谈谈你的体会。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师: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那应该跑到哪里才安全?(空旷)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呢?在这摇晃当中李博士怎样地站着?(沉着)沉着得站着等什么呢?“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

10、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J(1)指名读,谈谈体会。(2)也许,他的爸爸仍在废墟下挣扎;也许,他的妈妈();也许,()(3)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J(4)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给小钱带来什么呢?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1)指名读这一句话,齐读。(2)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骨髓的保存期

11、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J(1)出示李博士带骨髓赶赴杭州的时间表,师快速地读时间表。(2)引导学生从“十几个小时”“连夜”“奔波”体会李博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而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3、体会生命桥的含义,回扣课题。(1)什么是生命桥?(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2)是什么让生命桥跨越了两岸?(爱心)4、再读读让你感动的句子。5、面对祖国的版图,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住能够点燃学生探索、发现、体验的“引火线”感动,引导学生寻找和挖掘“感动”,让学生在感动中走进文本,又在感动中走出文本,在这份感动中明白生命桥的真谛。)(四)、总结拓展。1、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2、教师小结。(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