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国画”这个词,正是因为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进入中国,为了从本质上区别中外(主要是中西)绘画的不同,就有了“中国画”一词,其对应的词是“西洋画”。但是,随着对绘画艺术本身以及美术史的研究,中国画演变为包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本课虽然不要求也不可能完全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中国画,但是,也决不应该仅仅从表面形式和工具材料的区别上去欣赏中国画和油画的异同。这其中文人画所代表的绘画追求应该特别关注,所以教材中的“中国画家常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了画面的艺术境界”这句话一定不要忽略。中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除了表现形式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外,它
2、们的装裱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除了欣赏绘画本身外,了解它们各自的装裱形式也很重要。这在教材中特别进行了对比介绍。如果说欣赏中国画时,文人画的欣赏对认识了解中国画很重要的话,那在欣赏油画时,欣赏印象派之后至今的当代油画各不相同的表现风格同样重要。自从明末清初油画传入中国后,特别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同样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欣赏当代中国油画可以引入对中国画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国艺术的精神。二、教学思路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以往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背离了学生学习规律和新课改的精神。如何实现知识性
3、和趣味性的统一是美术欣赏课面临的问题。东方的紫禁城和西方的卢浮宫分别是中国画与油画的艺术圣殿,本课先以视频中大家熟悉的东西方艺术形象入手,用两座艺术圣殿“紫禁城”和“卢浮宫”为载体,将学生分为东西方两支艺术代表队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来领略、体会东西方文化的魅力,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内涵特点、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两座艺术圣殿中畅游。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
4、生审美和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四、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五、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六、教学准备1、将若干幅形式各异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布置在黑板上。2、投影展示(使课堂中教师及学生展示的绘画作品以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呈现出来,贯穿整个教学与展示过程)3、学生搜集中国画与油画相关的文字资料与知识。三、教学过程(一)引言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大声说出来。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
5、:当乾隆遇见拿破仑。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两种绘画表现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有所好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1 .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底下或讲台前)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出两个代表,商量一下,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2 .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紫禁城代表队介绍国画颜料、毛笔、墨汁、宣纸、砚台、调色盘、笔洗清水。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卢浮宫代表队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
6、调和油、画架。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这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三)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方法1 .辨别中国画和油画寿桃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的,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或感受。请紫禁节课我们了解到紫禁城和卢浮宫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画和油画,我想让你谈谈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这些让你难忘的部分都将成为你今天的收获。2 .世界上有两座最辉煌的宫殿,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两座宫殿经历了无数神秘的时刻,正是东西方绘画的相同与不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此刻,在我们的课堂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中国画和油画,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也不分中国还是外国。这些优美的绘画有着怎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画与油画还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探寻!课后观看记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参观: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