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导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导向.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导向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连接,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目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性质模糊、教学过程管理不足、评估考核实效不高、教学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向课程建设专门化、课程组织规范化、课程评估全面化、保障机制体系化等方向发展,以期更好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
2、23)09-0046-07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实践导向不断凸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也愈发紧迫。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做到“八个统一”,其中就包括“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1。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思政课”的重要论断,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锚
3、点。当前,各高校根据“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地域特色,积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需要在阐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廓清发展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未来的发展导向,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发展完善。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一种延伸形式,一方面,它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共同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不容缺失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它也具有自身特性,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存在区别。因此,明晰其自身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是厘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在矛盾,探索其改革与
4、发展方向的首要问题。(一)需求定位: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要求契合教学系统是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信息传播和控制系统。452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设定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指引和评估标准。因此,设定教学目标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教学实际与教学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而教学对象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更是影响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着眼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回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发展需求同教学目标相契合,从满足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首先,就学生的主体性角度来说,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
5、“口授”与“灌输”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而呈现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针对性较弱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参与度不高,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理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通过小组辩论、课堂展示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通过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社会锻炼自己,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发参与教学活动。其次,就学生的发展目标来说,“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跨学段的有机整体”5,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相较之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是认知目标,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思
6、政课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能力目标,在大学阶段学生更期盼于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在课堂、校内与校外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思想引导极为关键。思政课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了解国情党情、关心社情民情、培育奉献社会的热情与信念,促使学生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结构定位:理论导向与实践导向互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
7、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J2高校教师不仅要学好理论、讲好课堂中的思政课,更要结合现实讲好社会中的思政课,促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补,激发高校思政课的生机与活力。从结构上来说,实践教学以课程拓展的形式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各类实践实现擘与用之间不平衡状态的逐步转变,有效实现学与用的结合,维系了学与用的平衡。人的思想品格形成是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62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为实现把理论灌输进学生头脑中这一目标,在教学方式上以输出为重,更加侧重于学;而实践教学则在教学
8、方式上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实践为重,侧重于用。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形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结合。一是实践教学以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过程,一方面,这有助于学生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于课程内容的吸收理解,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观念,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和掌握。二是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一方面,能够深入社会现实,把握社会热点,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本所呈现的理论知识,而是贴近鲜活的社会,丰富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另一
9、方面,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理论教学所不能给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理论的真理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三)实践定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J1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小课堂的理论优势和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思政课堂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思政课实践教学兼具两个课堂的优势,一方面,它契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为实践教学提供
10、支持;另一方面,它融合社会优质实践资源,将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等作为实践的基石。依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场域可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课堂实践教学。这一教学形式以课堂为主要载体,通过课堂展示、课堂讨论、主题演讲,组织读书会、电影评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围绕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适时适当地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沟通交流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校内实践教学。借助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座谈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大型竞赛和主题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11、值观。第三,校外实践教学。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通过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大课堂,在深化对时代和社会了解认识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J7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已经初具成效,但部分高校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性质模糊、教学过程管理不足、评估考核实效不高、教学开展效果不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性质模糊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的教学形式,目的在“重建知识的
12、实践性,体现了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教学范式的转型”8,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各高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实践教学性质模糊的问题,即在实践方面无法和其他社会实践进行很好区分,在教学方面往往被简化为课堂教学的构成部分等问题。1.“实践”之间的界限模糊。正确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促进实践教学发展的关键。因此,辨明思政课实践与其他部门或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的区别,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规划、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既包括学校教学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学院(系)组织的实践活动、学生自发组织的实践活动等。
1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设置不明确、教学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实践教学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实践很好地区分,存在以其他社会实践的成果充当思政课实践成果,模糊实践教学任务的不良现象。2.“教学”形式之间界限模糊。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要“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其中,“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3目前,各高校将思政课实践学分纳入学分体系,但在课程建设上缺乏统一教材,没有相应的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多情况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程序,并没有独立作为一门课程存在,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专任教师指导,实
14、践教学由思政课任课教师带领完成;实践指导老师由于经费、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只是挂名参与指导,无法切实跟进;等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践和教学两方面存在的定位不清、性质模糊问题,导致实践教学表面化、形式化,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不足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基本素养的过程。只有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阶段的任务要求,才能切实高效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但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过程管理不足,无法切实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
15、各阶段任务的现象。1 .学生对实践教学相关管理机构职责分工不了解。在准备阶段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结构和不同特性,结合实际条件提出包括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在内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参与各类思政课实践。但这一阶段在组织和动员方面,存在学生不清楚思政课实践应由思政课教师负责还是由其他部门负责的问题。2 .教师对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充分。在实施阶段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安排,有效组织学生完成各类思政课实践。但在这一阶段,存在教师仅就分组、选题等进行简单组织,在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时未做指导的现象。同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走过场现
16、象,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却更重视举旗拍照、写稿宣传,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可度。3 .实践结果评估单一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一般以研究报告作为结课作业,由于考核形式单一、考核方式简单,故而难以对学生的思政课实践结果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也难以获得学生的有效反馈,在考评总结经验、反馈问题时,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验转化效率。(三)思政实践教学评估考核实效不高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目前虽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估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是教学评估仍然呈现重结果不重过程、重教师评估忽视学生评估的问题。1.重结果不重过程。部分高校虽然将实践教学纳入学制,但是在评估形式上依旧以传统教学的评估形式来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估,以实践论文、调查报告等作为结课作业,仅将结课作业作为课程的唯一评估依据。由于实践成果多为书面材料,难免存在形式主义,甚至抄袭、造假的情况,导致教师很难客观评价,难以发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