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点亮小灯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点亮小灯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点亮小灯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题四下2.2点亮小灯泡第2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3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科学探究目标:1 .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2 .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 .能观察比较出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法的相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探究的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意识。4 .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树立安全用电意识。5 .敢
2、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学习重点1 .学会正确连接小灯泡的方法。2 .通过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归纳闭合回路的概念。学习难点分析小灯泡发光的原因,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教学准备教师: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课件。小组:1只小灯泡,1节3 .5v的干电池,1根U型导线,电池和灯泡贴纸若干,实验记录单。学习过程设计一、导入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认识到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能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谁能举例说一说电能可以转化为哪些形式的能量呢?预设:电可以转化为光能,让灯亮起来;还可以转化为声音,让广播响起来;还可以转化为动能,让风扇转起
3、来。(二)联系生活,聚焦话题1.谈话:我们能够很轻易的点亮这些生活中的灯,可在实验室里我们能让(出示小灯泡)小灯泡亮起来吗?准备材料: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你认为还需要什么材料呢?预设1:电源预设2:电池、导线教学策略1:追问:插座里的电能用来实验吗?确定用电池作为电源。教学策略2:追问:电池有什么作用?使学生明确选择电池实验的意义。2 .讲解:家用电源电压是220V,超过了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我们选择安全的电池作为电源,普通干电池的电压较小,符合人体安全电压范围,对人体没有伤害。3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三种材料来点亮小灯泡,研究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出示课题
4、)点亮小灯泡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研究来源于生活。再通过谈话明确实验材料,同时渗透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提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材料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在了解材料的基础进行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始研究。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展现出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先验证猜想,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后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发现正确连接方法的特点,体现出了教师的“教”,也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在成功点亮小灯泡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
5、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同时在记录单中粘贴电池盒灯泡,只需画好导线即可,降低了记录的难度,提高了记录的时效性。另外提出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令实验更深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电在灯泡中的流动问题,使学生的概念水平得到发展。分析小灯泡持续发光的原因,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是本节课的难点。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教师出示提示语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闭合回路、电流方向等抽象概念,学生的概念和思维也在师生互动间得到发展和提升。学以致用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想法,
6、同时进一步强化所学到知识。二、学习进程环节一:认识实验材料,提出猜想认识实验材料1 .小组长带领组员观察实验材料,并讨论这些材料应该如何使用?(时间:1分钟)问题1:电池的正负极?(突出的铜帽称为正极,用“+”表示)问题2:导线如何使用?(明确金属片与电池两极接触即可导电)问题3:小灯泡的结构是怎样的?(大屏幕出示小灯泡结构图,使学生知道小灯泡的外部结构及名称)(二)提出猜想:只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你认为怎样连接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边介绍边摆出示意图。预设1:用导线的一端连接小灯泡另一端连接电池。预设2:把电池的正极和小灯泡下面的金属触点连上,导线将电池的负极和金属螺纹连
7、接上。预设3:把电池的负极和小灯泡下面的金属触点连上,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金属螺纹连接上。预设4:导线连接电池正极和负极,小灯泡的金属接触点连上电池正极。环节二:验证猜想并尝试其他连接方法:(一)验证猜想:学生验证提出的连接方法是否能使小灯泡亮起来。1.进行实验(时间3分钟)出示实验要求:小小组进行实验,逐一验证黑板上的连接方法。每种连接方法至少尝试三次,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验证完的小小组,收拾好实验材料,举手示意。注意:不要长时间通电,1-2秒即可。2 .汇报交流,明确两极连接两点请学生分享验证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3 .教师小结: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小灯泡
8、的金属触点和金属螺纹相连时,小灯泡才会被点亮。教学策略1:若有学生对预设4的连接方法进行验证,发现电池发烫或有烧焦气味的情况,则需要讲解电路中短路的情况及造成原因。(二)再次尝试其他连接方法1.进行实验出示实验要求:充分利用两极连两点的规律。小小组进行实验,并将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用贴纸贴在实验单上。每种连接方法至少尝试三次。实验结束,收拾好实验材料,举手示意。注意:不要长时间通电。思考:观察小灯泡的哪个部分在发光?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小组展示展学要求:请小组上台将发现的新的连接方法摆出来。介绍连接方法。预设1:把电池的正极压在底下,把电池的负极与小灯泡的金属触点连接,然后用导线把它的
9、正极与小灯泡的金属螺纹连接,这样小灯泡就亮了起来。预设2:我们是把灯泡的金属螺纹放到电池的正极上,然后把这个导线的一头压在这个电池的负极,另一头接触小灯泡的触点。3 .教师将黑板上展示的不同的连接方法根据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和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进行分类。适时引出前面提出的问题。预设1:是小灯泡里面的灯丝在发光。预设2:说明电到了灯丝里,然后灯丝就亮了。教师提问:我们连接的是小灯泡外部的两个连接点,而灯丝在内部。那么,电是怎样从小灯泡外部的两个连接点流到灯丝的呢?预设1:看不见的地方应该是有两个金属支架是与这两个点相接的。预设2:通过金属触点或者金属螺纹传上去的。4 .请学生观察教材24页小灯泡内部
10、结构图,教师动画演示电在灯泡中的流动方向。5 .小结:通过对灯泡结构的观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电是从灯泡中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金属架到达灯丝,再经过金属架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灯泡就发光了。环节三:概念难点突破(一)认识闭合回路1 .我们知道了电流是怎样在灯泡内部流动的,那电流在这整个连接线路中怎样流动的呢?预设1:形成了循环的路径预设2:都有四个连接点。教学策略1:追问:你说的循环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发现闭合回路的存在。教学策略2:追问:当这4个连接点连接在一起后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径呢?小结:我们用一根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就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板书:闭合回路)(二)认识电流
11、的方向提问:那么电流是怎样在闭合回路中流动的呢?结合着自己的记录单,讨论讨论电流可以按照怎样的方向流动呢?可以用笔来画一画。学生自由发言,进行猜想。预设1:电先从负极(电池的负极)流向金属螺纹,然后灯丝,然后到金属触点,再从金属触点到正极,然后再到负极以这种方式流动的。预设2:我们认为既可以从正极,也可以从负极流出,哪种方法都可以。2 .教师讲解电流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就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然后回到负极。所以你看这个里面的电流应该是怎样流动的?3 .播放动画,帮助学生理解。4 .出示提示语,指导学生表述。(三)分析错误连接方法提问: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请你们思考一下,这些连接方法为什么不能点亮小灯泡呢?环节四:拓展与延伸1 .出示人体导电灯,挑战多人导电游戏,再一次明确闭合回路的概念。2 .学生畅谈收获。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知道了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在今天的研究过程中大家先提出自己的关于小灯泡怎样连接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把自己的这些想法进行了提升和纠正,最后我们通过找相同点知道了小灯泡能亮起来的原因。四、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认识实验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尝试更多连接方式:结论: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