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月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6月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月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知道环形山形成的原因。2、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科学探究: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2、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科学态度:1、意识到人类对宇宙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2、能通过模拟实验进行解释,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2、知道月球是地球卫星。教学难点:1、了解月球基本
2、概况,能做模拟环形山的实验。2、知道月相名称。教学具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台灯、排球。学生材料:沙盘、大小相同及大小不同的石子、小气球泡、大头针、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技术应用与设计意图古今对比导入新课谈话:(出示嫦娥奔月图片)谁愿意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古人对月球的美好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月球是天空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月球。揭题,板书。谈话: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好奇心和探索从未停止过。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清楚地观察到了真实的月球景象。他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分享,了解学生前概念。(琼楼玉宇、嫦娥奔月、
3、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说说月球表面的样子,发现并认识“月海”、高地和环形山。出示嫦娥奔月图,利用图画和学生听说过的关于月球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前概念。视频播放月球表面画面,用月球现实景象引发学生的想象冲突,让学生初步感知月球概况。探究环形山的形成1、(出示环形山放大图)这些坑洞深浅不一,大大小小,遍布月球表面。科学家称它为“环形山二观察环形山的特点,你能猜猜它是如何形成的吗?2、(课件出示陨石坑和环形山图)谈话:真的如同学们所说环形山是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吗?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如果是火山喷发所形成,你又打算如何来验证呢?3、根据不同的假设,师生交流实验方案。1、学生交流
4、。2、学生交流、猜测。(陨石撞击或者火山喷发)3、学生交流实验方案。(需要什么材料?实验步骤?)出示陨石坑和环形山放大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环形山的特点,猜想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4、谈话:老师为大家提供了沙盘、小石子和小气球泡、大头针,结合这些实验材料,实验怎样设计呢?5、师生完善实验方案。(如何模拟陨石不同的撞击力?如何利用小气球泡模拟火山喷发的内部?)6、思辨活动:各组出示模拟的环形山,对比月球环形山图片,说说环形山形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想?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5、分组领取各自需要的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沙盘、小石子沙盘、小气球泡、大头针)6、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环形山的形成最
5、有可能是陨石的撞击。我们还发现环形山的大小与深浅不仅取决于流星和陨石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它们的撞击速度。这种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对于实验条件的控制要稍微引领下。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验证月球上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观察环形山阴影的变化1、提问:要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你觉得在什么时候观察效果最好?2、我们用手电筒光来模拟太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一下沙盘中的坑,观察坑影子的变化。(演示直射、斜射。)3、观察环形山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太阳光斜射月球表面的时候。过渡:什么时间才是太阳光斜射的时候呢?就需要我们来了解月球是如何公转的。1、学生猜想。2、小组完成实验后汇报。教师演示
6、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地球的卫星一一月球1、月球和地球是什么关系?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所以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2、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吗?如果到月球旅行,需要带哪些东西?1、学生回答: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围绕地球转动。2、如果你是导游,如何提醒游客到月球旅行要注意些什么。展示相关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到月球旅行的注意事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1、谈话:同时月球不会发光,只会反射太阳光,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其实是月球被
7、太阳照亮的部分,又叫一一月相,也就是不同形模拟月球的公转状的月亮。下面我们来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2、提问:你打算如何模拟月球的公转呢?需要用到什么器材?3、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述说观察要点。打开台灯模拟太阳,排球模拟月球。手臂伸直,托住的排球比头稍高。原地转运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1、学生讨论、交流。2、学生述说观察要点。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直观感受到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4、请学生上前模拟实验,教师从旁手机现场投屏实验影像。在“月相”变化的显著特征时期,教师讲解当时月相的名称。5、回顾交流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及形成的原因。3、学生上前模拟实验。拉上窗帘
8、,关上顶灯。4、交流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着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着地球的明亮部分大一些,结合投屏介绍月相的名称,学生更容易理解不同月相的特点。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布置作业1、谈话:真实的月相变化是这样的吗?这就需要我们连续观察月亮,并做好相应记录。2、出示记录月相观察日记的要求。记录当天的日期(公历和农历);观察当天的月亮形状并按样画下来;阴雨天气空着不画。学生交流怎么画相,用什么方法?(方法一:直接画出亮面的形状,方法二:涂阴影法。)出示月相记录单,指导学生观察月相后需要记录,可自己选择月相的画法,从第一行当日
9、实际星期几的空白处开始记录。农历上半月选择每天傍晚19:00左右观察,下半月选择每天早晨6:00左右观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素养。3、提醒学生:农历每个月的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刚好斜射月球表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挑选这样的夜晚去观察环形山。照应“观察环形山阴影的变化”环节,在记录月相的同时,留心观察环形山。板书设计:6、月球“月海”高地环形山地球的卫星形成原因一一陨石撞击观察时间一一太阳斜射时月相变化月球的公转引起(教学评价:本课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围绕三块知识:月球的概况、环形山的形成和月相的变化及形成展开教学,通过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科学实验,使本节课的教学
10、目标得以很好的落实。教学设计能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教学过程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教学反思与改进: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
11、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在设计本课时,我把“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探究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时,我让学生先设计本组选做的实验,明确怎么做,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时注意什么。各组交流补充完善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
12、的实验设计,按部就班地操作,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条不紊,活而有序。有效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除了适时引领外,还用相机抓拍学生实验的精彩瞬间和实验成果照片,并及时投屏展示在大屏幕上,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模拟月球公转实验中,我从旁手机现场投屏实验影像,在“月相”变化的显著特征时期,讲解当时月相的名称,并与月相图进行对比展示,效果很好。教学过程中,我按设计的流程一步步地完成教学任务,似乎很完美。但如何对学生的活动收放有度,如何对学生的思考评价到位等做得不够好。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大胆放手给学生解决问题,但同时从放手给学生和老师适时收回话语权两个方面探索一种教学的平衡,在收放有度的智慧中寻找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给予一声喝采,在一次次的激励中让学生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