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7429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指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手指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手指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指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指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手指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课题22.手指第2课时课型精读课教材分析手指是选自部编版教材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单元

2、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丰富的语言,并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在前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的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巧妙。本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最喜欢幽默风趣的语言,手指这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以及揣摩文章表情达意的能力,但在重点词句以及写作手法上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点拨描写手指的写作手法

3、。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把五指和生活中的具体人物相联系,懂得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深化文章主旨。语言应用: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思维能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审美创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教学重点自主阅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表达特点,感受蕴含的情感。写法迁移运用。教学难点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单元主题课件出示单元主题。(/)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字词回顾梳理文意1.生字回顾2.复习词语3.回

4、顾内容(/)学习任务二:品析赏读走进文本1.段落作用:2.文段赏析3.语句品析4.点明主旨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5.联系生活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6.小练笔选择一种修辞手法,练习描写。复习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达标检测一、读句子,完成练习。二、先体会例句

5、,再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三、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检测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结评价1.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2.课文结构图示:3.课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课后作业1.阅读丰子恺先生的著作。2.仿照课文,练习写作。深入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品读课文风趣语言的方法,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感受第45自然段风趣的语言,并在交流中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2.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大拇指和食指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的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3.课后小练笔有一定的难度,我选择当堂进行写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先明确人的五官是什么,再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运用不同的人称,可以赞扬,也可以嘲讽。通过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落实写作方法的教学,在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