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用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通用版: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为全面准确地辨识风险点和危险源,科学地评价其安全风险,为策划风险的控制措施提供方法依据,实现风险分级管控,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XXX公司所有车间/科室。3、编制依据1 .XX省安全生产条例2 .XX省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单位3 .XX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4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5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7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通则8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9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10.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
2、17版)4、术语和定义4.1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二可能性X严重性。4.2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4.3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4.4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
3、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4.5风险点: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4.6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4.7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4.8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4.9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4.10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
4、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4.11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5、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5.1 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精确、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风险点、危险源,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风险,对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5.2 目标:危险源辨识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5.3 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贡献意识,
5、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堵塞各类安全漏洞。6、组织机构1.1 成立以公司经理为组长的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分管副经理、各科室/车间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6. 2各科室/车间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体系建设的实施。6.3各科室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等应全面参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识别、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
6、当。7、职责7. 1公司经理负责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确保全员及领导小组其他人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7. 2分管副经理是风险识别、评价及风险管控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7. 3安全保卫科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工作开展情况;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对各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7.4各科室/车间负责本单位的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
7、,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8、风险点确定与分级8.1 风险点确定8.1.1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并列出活动及设备设施清单。(附件一)8.1.2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8.1.3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8. 1.4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
8、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9. 2风险点分级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风险点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为最高,依次降低)。9、危险源辨识9.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全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中冶金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9、指导手册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9.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9.1.1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9. 2.2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9. 2.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10. 2.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11.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9.2.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9.2.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9.2.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2.9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9.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1.)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
10、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附件二)9.4危险源的评价选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附件三)9.5重大风险确定原则9.5.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9.5.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9.5.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9.5.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9. 5.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10. 6事故类型的划分事故类型可参照GB644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将事故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
11、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等。10、风险控制措施类别11. 1工程技术措施;10.2管理措施;10. 3培训教育措施;11. 4个体防护措施;12. 5应急处置措施11、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和评审I1.I措施的确定I1.1.l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13. 1.2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11.1.3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
12、、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11.1.4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11. 2风险控制措施内容评审:12. 2.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1. 2.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11.2. 3是否产生新的风险;11. 2.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12. 2.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12、重大风险控制措施13. 1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12. 2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
13、,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12. 3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11.1和I1.2规定的措施。13、风险分级及要求13. 1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并列出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统计表(附件四、五、六)13.2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
14、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公司级负责:重点管控一级风险,以及分值2100分的二级风险。厂级负责:重点管控二级以上风险。车间级负责:重点管控三级以上风险。班组级负责:管控本区域内各级风险。14、风险培训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15、风险信息更新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分析。15.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15.
15、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15.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15.4事故事件发生后;15.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16、持续改进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17、公告警示在厂区或车间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对重点工作场所或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要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型、风险等级、危险源、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18、记录管理记录结果应形成文件,至少应保留以下记录:18.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信息;18.2危险源识别记录;18.3与危险源相关的评分分级记录;18.4控制危险源所采取的描述或引用。18.5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