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是第一个被证实为获得性基因异常的恶性肿瘤。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bl与2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bcr基因交互易位后在22号染色体构成Ph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bcr/abl融合基因,表达p210bcr/abl融合蛋白。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诊断标准】(一)慢性期1 .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脾肿在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体征,95%的病例在诊断时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脾肿大。约45%的患者可伴有肝肿大。2 .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I型+11型)5%10%,嗜酸
2、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3 .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粒细胞(I型+11型)10%o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易见。4 .有Ph染色体或/和bcr/abl基因阳性。(二)加速期具有下列之二者,考虑为本期:1 .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2 .脾脏进行性肿大。3 .非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4 .原始细胞(I型+II型)在血和/或骨髓中10%。5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6 .骨骼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7 .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8 .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3、。9 .CFU-GM增生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与集落的比值增高。(三)急变期具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1 .原始细胞(I型+II型)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o2 .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3 .骨骼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4 .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严重贫血患者可适当输红细胞悬液或少浆红细胞。高尿酸血症者可服用别喋醇0.1g,每日3次。(二)化学治疗1 .慢性期治疗(1)羟基腺:是治疗CM1.慢性期的一线药物,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价廉,最易被病人接受的优点,但羟基胭不能防止
4、急变,对加速期与急变期无效。常用量开始为1.0g,每日23次。维持量依血象而定。(2)其他口服药物白消安:常用量2mg,每日3次。维持量2mg,每日或隔日1次。不良反应有:皮肤色素沉着,肺纤维化等。靛玉红:50-100mg,每日3次。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腹痛,少数有血小板减少、皮疹和肝损害。甲异靛:是靛玉红同类物,消化道不良反应较靛玉红轻。常用剂量2550mg,每日3次,随血细胞降低减少至25mg,每日23次,白细胞小于51071.停用筑喋吟:常用量为每日2.5mgkg,口服,分23次用。维持量50mg,每日或隔日一次。(3)高三尖杉酯碱或三尖杉酯碱剂量为每日24mgd,酌情调整剂量和应用时
5、间。(4)干扰素干扰素能抑制Ph克隆性增生,剂量每日300万500万Um2,皮下注射,应用612个月或更长。干扰素可单用,也可与化疗药物合用,要根据血常规变化进行调整。总之,干扰素加化疗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案。(5)有条件者可应用STI571(格列卫)剂量400mg日。(6)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是当前最有效,可使病人获得长期存活的治疗方法。因此,年青有条件的患者,应争取在诊断一年内进行移植。慢性期比加速期疗效好。近年来,由于骨髓库的建立扩大,脐血移植的应用,为更多的CM1.患者获长期无病生存或治愈创造了条件。非清除性Allo-BMT的成功,使老年病人亦可受益。2 .慢
6、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治疗(1)慢性期用白消安者可改用羟基胭,剂量与慢性期相同。(2)筑咏喋吟:适合于慢性期未服用过硫唾喋吟者,剂量与与慢性期相同。(3)三尖杉酯碱单用或联合阿糖胞甘:根据临床与血常规选择不同剂量,三尖杉酯碱每日23mg,静滴或皮下注射,用7天;阿糖胞甘每日50200mg,皮下注射或静滴,用714天。(4)其他化疗药物。(5)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格列卫),剂量400600mgd,根据血象可作相应调整。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治疗(1)急淋变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2)急非淋变选择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3)亦可选用ST1571,剂量与加速期相同。4 .条件适合者可采用卫生部门批准的试用药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