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关于新课程的报告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漪老师关于新课程的报告讲座.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于漪老师关于新课程的报告讲座有幸参与了“走进新课程”的中学语文新课程的观摩活动,的确是受益非浅。这里就于漪老师关于新课程的报告作一整理并与大家一起共享。在这次活动中,于漪老师作了老师专业化与新课程标准的报告:这次课程改革是其正实现从应试教化到素养教化的转型。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如概念重建、队伍重组、文化重述等,对我们现行的教化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冲击波,同时,从现在的教化来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当然,这对我们老师也有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如下:一、老师即课程,课程即老师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从现在来看,这一个概念,已经很不周全,学科的设置人为化,它们是少数人的探讨,认为教化教学的本
2、质是训练。而现今的教化本质应是引导。同时,还存在着课程是安排、是预定的目标,这一概念有肯定的科学性,比较符合人的发展。但是,安排重视终极,而忽视了过程。而教化是一个过程。也有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的阅历,美国教化家杜威曾提出“全部的课程都是从学习者当下的阅历起先的,以此为阅历”。到20世纪末21世纪机初,才产生了现在的课程观念。课程存在于困难的对话之中,如老师与老师,老师与课程开发者,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之中,也存在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之中,甚至存在学校、家庭、社会之中,语文要贴近对话。可以这么说,新课程的发展趋势是:课程是学科,是学习者的阅历,是对话,是目标安排,但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原来的课程是只有教材这一因素,而现在的新课程是一个复合体,其中有老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的整和,每一个老师都应当有这样的相识。之所以有这样的概念,是因为老师是转化者,是志向与现实的转化者。教化是志向的事业,新课程改革亦是,语文标准也是这样。科学求其真,道德求其善,艺术求其美。通过课程改革,通过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达到对人的教化,同时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化目标、教化实践。老师是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者,是志向与现实的转化者。课程改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