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总结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总结报告近年来,XX省XX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紧紧抓住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引导技能人才怀“匠心”,用“匠技”,做“匠人”,着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让更多“大国工匠”喷涌而出。突破成长瓶颈,“带培”+“带路”齐驱并进,以“靶向发力”优化培育载体。该县聚焦县域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小、师资短缺、专业设置同质化、就业渠道窄等弱项和短板,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教育培训。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坚守本地技艺传承,以产业与就业需求为导向,实施“学历教育+企业实训”双师联合培养制度,依托合作高校、职业中专开设中药制药、应用
2、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专业“订单”班、“冠名班”,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学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方式,“订单式”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能人才。现与XX中医药大学、XX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开办培训班30余期。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建立以优秀技能人才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18个,采取“1+N”师带徒的方式,定期开设技能培训班,为培训人员提供现场技能培训和答疑,带动盘活青年技能人才800余人。聚焦乡村振兴现实需求,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学院”“菱白小镇”“农业示范园”等各级人才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民宿、手工艺品制作、电商等产业技能培训
3、,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800余人次。强化产才融合,“产业”+“产能”同频共振,以“延伸半径”构筑人才高地。为构建“以产业引培人才,以人才推进产业”的良性循环,该县以技能引进产业,立足电子信息、中医药、教育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挂帅”制度,着力将高技能人才链建在产业链,助推人才将好方法、好经验、好资金、好项目带进企业,促进人才技能与产业深度对接,现累计13名高校专家教授赴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启动智慧农业、互联网+工业品等合作项目36个。以技能开拓产业,支持企业与与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共建“人才飞地”
4、,依托电子信息科研发展中心、XX县智慧中药房、XX省教育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重点科创中心,推动技能人才向产业一线配置,在中药炮制、家具设计、蜜桔深加工等项目上积极合作、联合攻关,实现技能人才与企业在资源、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把前沿技术和实用技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动能,形成T+1.2的协同效应。截至目前,已建成XX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和联谊会,共34位高技能人才服务于中医药、机械制造、食品等行业的19家企业,将人才优势充分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打破刻板印象,“保障”+“导向”双管齐下,以“思想破冰”涵养良好生态。为破除“重学历、轻技能,重仕途、轻工匠”的传统观念,该县对职业教
5、育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硬件”上,将政策和福利向职业中专和学生倾斜,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让中职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与普高学生一样对口升学,享受同样的就业、创业待遇。目前已有24位2020级汽修班学生赴抚州比亚迪公司进行顶岗实习,中草药、家具设计等多个结合当地经济特色产业办学的“订单班”学生未毕业即被“预订一空”。实施“XX才子卡”制度,固定月薪在1.2万元以上的技能人才,可直接申报“人才绿卡”并享受住房、医疗、子女入学、体检等10方面“绿色通道”服务。在宣传教育“软件”上,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优势,开展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开设“吁江才涌”人物宣传专栏,营造“技能成就未来”的浓厚氛围,累计挖掘各类优秀技能人才800余名。围绕中医药、教育装备、数字经济等技术领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让技能人才以技服人、以技获岗。目前共举办了“天工杯”等各类职业技能大赛10余次,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批“千里马”,如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崔家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陈小兰、“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获奖者罗凯等,打破了“唯学历论”等识人用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