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6465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道路设计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长度约为1120m。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车速为20kmh,道路宽度7.5m(含人行道处宽度为IL5m),路面拟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项目起点附近新建人行道,长度约100m,采用红色荔枝面透水砖铺装。全路段包含道路工程。4.2沿线工程条件4.2.1 地形、地貌本项目处于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属于广花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局部分布有残丘、岗岭,标高在15m。道路两侧为建筑和农业用地。根据地貌的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本项目区内属于冲积平原地貌等类型。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项目区的公路自然分区属于华南沿海台风区(W7区),区内的主要自然灾者为滑坡、崩塌、地陷、水毁台

2、风;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表现为:不利季节水分充足,气温较低:夏季台风雨造成水毁:对公路路基稳定和选线有影响。42.2气象、水文项目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总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受长冬短,无霜期长。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项目区夏季长约五个半月,冬季约一个半月,春秋两季约五个月。冬季时间短暂,偶有低温,但持续时间短,回暖较快。夏季虽热,但少酷暑,春秋两季气候温和。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北风,年主导风向为北偏东,风力多为12级。4.2.3 地质构造本项目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北面,根据构造体系纲要图,勘察区属于华南褶皱系的身中拗陷带

3、之增城-台山隆断束内,为晚古生代至中三叠世的拗陷,夹持于恩平-新丰与河源深断裂带之间,它是拗陷带中的相对隆起区,晚古生代沉积明显变薄,多显为海底隆起,基底为震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隆断束中断裂发肓,多为燕山期岩体所贯入,为道路设计说明1、概述本项目为炭步镇社岗村至大坳村主干道改造工程,现状道路破损严重,已无法满足通行要求。本项目为拆除现状混凝土路面新建道路。项目起点为社岗村委会附近,终点为广州路仕水产公司附近,全长约1120m,宽7.5m,新建路面结构采用混凝土路面。图1-1地理位置图2、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相关资料设计委托书测量地形图3、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

4、J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O-2OO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水泥混凝上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XX)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以及其他Ief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4、设计概要4.1工程范围、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炭步镇社岗村至大坳村主

5、干道改造工程位于花都区炭步镇,道路大致呈东西走向,改造总纵断面进行整合。1.1.1 线形设计技术要点(-)主要技术指标表4-1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编号项目设计采用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2路线总长(Km)1.123设计车速(Kmyh)204道路路基宽(m)7.55行车道数26平曲线最小半径(m)2807最大纵坡()1.1538最小纵坡()0.159凸形登曲线最小半径(Hl)400010凹形登曲线最小半径(m)600011标准轴载BZ-1001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213地震峰值加速度系数(g)0.05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电标系统采用佛山统一坐标系。(-)平面设计道路路线基本按现

6、状线型拟合,全路段设置5个转点,最小平曲线半径280m。(=)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为对现状纵断面进行整合,现状相交村道,满足道路排水要求。全路段设3个变坡点,最小纵坡为0.15%,最大纵坡为1.153%,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4000m,凹形6000m。(四)横断面设计横断面宽度为7.5m(含人行道处宽度为11.5m),车行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1.0%双侧坡。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所覆盖,呈北东向和东西向展布。线路沿线未发现有断裂构造,对拟建工程无影响。4.2.4 工程地质项目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的北面,区内自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较为频繁,燕山运动后,珠江三角洲基底基本形成,于第

7、三纪早期开始形成侵蚀低山和丘陵地形,在地壳的新构造运动阶段,地壳再度隆起开始了新的侵蚀循环,地形遭受剥蚀,直到第四纪珠江三角洲遭受四次间歇性上升运动,形成四级阶地。在河流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大量泥沙在盆地中沉积,其间洋面上升造成海侵,成陆迅速,形成三角洲平原。除上述地壳升降运动特征外,该区新构造运动还具有继承性和差异升降断块特点,使盆地堆积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和侵蚀,又使地块断陷,形成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格局。路线区域主要受广州地笈中心影响,地震活动多沿北东向广从断裂带及北西向断裂带分布,尤其是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据广东省地震局资料,广从断裂为本区主要发震断裂,挽近时期以来仍有较强

8、活动性。广州地区地慈历史记录中地震录大震级为4.745.O级,有感地震频繁,震级多为34线,无灾害性强震记载,地震最大烈度VVl度,未造成破坏性灾害。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O.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宸设防烈度为6度。4.2.5 水文地质场地内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特征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人工填土层存在上层滞水,水量一般,透水性较好,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和垂直下渗:冲积细砂、粗砂层含水饱和,屈强透水层:冲积粉质粘土水量相对贫乏,属弱透水层,相对隔水,赋水性差:地下水来源主要接受

9、大气降水渗透补给,水位变化受季节和降雨量影响较大,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和侧向径流。4.3总体设计思路现状混凝土路面严重破损,已无法满足通行要求,本次设计为拆除原破损混凝土路面(面层和基层),新建混凝上路面。新建道路路线基本按现状线形拟合,道路纵断面设计为对现状(2)路基防护无边坡防护。4.7、 路面结构设计4.7.1 设计标准表4-5路面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四级公路路面横坡1.5%路面计党荷载BZZ100型标准车交通等级中等交通路面类型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204.7.2 路面结构设计(1)路面结构组成: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如下:表4-6道路结构设计位层结构层厚度(Cm)1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4.5M

10、pa)2225%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3.OMPa)3034%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2.OMPa)15表4-7土基验收弯沉值位层结构层厚度(CnI)竣工验收弯沉值(0.Olmm)15%水泥检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3.OMPa)3080.32,稗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3.OMPa)1564.23路基顶面-383(2)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A、纵向接缝。纵向接缝包括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a.纵向缩缝纵缝须与行车道路线平行,纵向缩缝采用设置拉杆的假缝形式,填料缝深度为8cm,填料采用橡胶沥青填料缝宽度为0.5cm,填料入健内须填满。拉杆为中14螺纹钢筋,长度为70cm,4.5、 路

11、基设计U)路基设计1)路基边坡设计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利用原路基。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为道路路面中心线,路拱双向横坡,坡度l.5%o4.6、 道路排水设计和边坡防护设计(1)路基路面排水本项目为公路旧路改造,维持现状排水。号级配,底基层采用1号级配。级配范围见下表4-18施工单位应根据材料的来源和品质,做混合料组成设计的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表4-8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方筛孔尺寸结构层26.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数通过质量百分率法层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289(%)底基层50-IOo1

12、7IOo0304017(4)施工注意事项1)各种路用材料在进行技术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路面开工前,应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O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对沥青混合料、水泥稔定碎石先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及有关试验,进一步确定混合料的配比、沥青用量、压实度等,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3)为保证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均采用拌和站拌和,并采用半幅全断面机械摊铺法施工。4)基层、底基层的养生不得少于7天。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应从便道进出施工地点。5)禁止在不利季节、不利时间进行路面施工,严禁正在雨中施工和

13、雨后施工。4.7.3附属结构设计(1)人行道1)人行道结构组成:8cm红色荔枝面透水i+3cmM10水泥砂浆+15cm5%水泥稳定碎石,总厚26厘米。2)透水砖材料要求:抗压强度N35MPa,抗弯拉强度N4.5MPa,渗透性能N0.01cms,防滑性能(BPN)N70。(2)侧石、压条人行道采用15CmX30CmXIOOcmC35预制碎侧石,高出路面15cm。压条采用C35预制险压条(120x15x16cm)5、交通标线拉杆间距为60cm,最外侧拉杆与横向接缝之间距离不得小于IOcm,拉杆中部涂刷长K)Cm的防锈涂料。b.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为平缝,填缝深度为4cm,填缝宽度0.5cm,填缝内

14、须用橡胶沥青料满填,拉杆氏度及间距等要求同纵向缩缝。B、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包括横向缩缝和横向施工缝及胀缝。a.横向缩缝横缝与纵缝应垂直,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施工时必须按此规定实施。横向缩缝采用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填料采用橡胶沥青,填料缝深度为6cm,填料缝宽度为05cm,填健内须用填缝料满填。b.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的设置应尽可能选在横向缩缝及胀缝处。设在横向缩缝处时,采用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填料缝深度为6cm,填料缝宽为0.5cm,填料采用橡胶沥青,用填料满填缝内,同时应设圆30光面钢筋的传力杆,设在板厚的1/2处,传力杆间距为30cm,传力杆长度为50cm.与板块边缘和纵向缩缝之间距离为20cm,在传力杆一端需涂刷长为30cm的防锈涂料。C、胀胀缝设置于凹形竖曲线底部及构造物处。横向张缝宽为2cm。缝内设填缝料及可滑动的30光面钢筋的传力杆,设在板厚的1/2处。传力杆间距为30cm,长度为50cm,与板块边缘和纵向缩缝之间距离为25cm。在传力杆一端需涂刷防锈涂料,刷涂料长度为30Cm并在其端部加金属套,套内径D=32mm,金属套长度为IOCn,传力杆套入金属套,并留3cm的空隙填以纱头。胀缝内采用泡沫橡胶板填塞,面板顶面3cm填橡胶沥青。(3)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碎石所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