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35602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乳房疾病乳房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感染性、增生性、导管性、肿瘤性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由于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其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乳房与经络的关系甚为密切。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中医学认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和冲、任两脉有密切关系。又因乳汁为脾胃水谷之精微所化生。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乳汁的分泌与调控与肝木之气也有关。因此,女子乳汁的分泌、质量的调摄等与脾

2、胃、肝、冲任二脉有关。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肝肾不足,或痰瘀凝结,或乳汁蓄积,或外邪侵袭,或七情内郁等因素,影响肝、肾、脾、胃的生理功能,抑或冲任失调而产生病变。乳房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四诊得出判断。必要时可借助其他检查方法,如钳靶X线摄片、CT检查、B超、红外热图像、针吸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还要求对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乳房的肿块等都要有详细的询问与检查。如乳房有疼痛,应问清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痛点是否移动、疼痛与月经有无关系等。如有肿块,则应问肿块的发生时间、大小、活动度、与月经的关系(如有的肿块经前较硬,经后则变软)。月经史包括询问初潮年龄和绝经的年龄

3、、周期是否正常、有无紫血块、量的多少、有无痛经等,孕史中应问有无流产,分娩史中有无自己哺乳等,既往史中有无纤维瘤手术史,家族史中有无母系乳腺癌史等。在望诊中应注意双侧乳房有无大小不均、乳头指向如何、有无乳头凹陷、乳晕部有无湿疹、乳房皮肤有无橘皮样改变和有无凹陷等。扪诊时的体位,应根据需要,坐位与卧位相结合。检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经后710天。因为,此阶段为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容易发现病变。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乳房。检查乳房时应四指并拢,平放于乳房上,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顺序检查,最后检查乳晕部,并轻压乳晕四周,看乳头有无溢液。扪诊中如发现肿块,应注意肿块的大小、硬度、疼痛程度、表面情况

4、、边缘情况、活动度等。一般说,肿块质地较硬、表面粗糙不平、活动度差、与皮肤有粘连、边缘不清楚、乳晕旁的肿块已引起乳头指向改变或乳头凹陷者,均应怀疑有乳腺癌的可能,应作进一步检查。乳房疾病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两个方面。内治根据辨证论治进行治疗,大致上包括解表法、清热法、理气法、化瘀法、祛痰法、补托法、补益法等治法。外治上,对于急性感染性乳房病,初起可用金黄膏外敷,溃后用黄连膏油纱布引流,腐尽收时可用生肌玉红膏等外敷;对慢性肿块性乳房病,则宜温经和阳、化痰通络,选用阳和解凝膏等外敷。乳胀乳胀中医称为“妒乳”。一般认为妒乳为乳痈的早期,实则不然。乳痈者乃毒邪已入,细菌繁殖至足以引起机体的畏寒发热之全身

5、反应,而妒乳仅“疼痛有核,乳汁不出”而已。所以妒乳乃乳络受阻,乳汁郁积,如能通其乳络,乳汁一出,肿块顿消。如任其发展,则毒邪一入,势必成痈。【诊断】1.在哺乳期中乳房某处突起肿块,皮面不红,按之轻度胀痛,婴儿吸吮或吸乳器吸拔均可见乳汁量减少且吸后肿块不消。2.无全身症状,血象正常。【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温通乳络,消肿止痛。方药举例:鹿角片(先煎)IOg,丝瓜络、路路通、漏芦、王不留行、青皮、陈皮、天花粉各10g。每日12剂。二、外治本病应着重于外治,使其乳络通畅,积乳外出,肿块则消。L按摩法(1)以左手托患者乳房,使肿块在上方。右手指稍分开在肿块上,自上向下呈梳理式抓推。如皮肤阻力大,

6、可涂少许油类;大约抓推10次左右。(2)以两手拇指自肿块上向乳头方向用力慢慢推压,使乳汁挤出。如此反复推压,乳汁逐渐挤出,直至肿块变软为止。2 .外敷药膏外敷药膏品种甚多,其中最为普遍应用者为金黄膏(即金黄散调入饴糖、蜂蜜或凡士林中制成)。外敷药膏可在按摩推拿的间隙中,或晚上唾眠时使用,每日换药1次。3 .塞鼻疗法中药塞鼻疗法治疗乳胀或早期乳腺炎的方法甚多,现就笔者单位用过的两种介绍如下:(1)鲜芫花根皮或其提取液塞鼻1)采新鲜芫花根,去其木质根及刮去表皮后,用白色内层皮,捣烂后卷成2cm长卷烟状,包以香烟蜡纸使两头畅通塞入鼻内,约5分钟后即有热辣感,留置1530分钟即可取出。2)芫花根提取液

7、制法:取新鲜芫花根,去其木质心及刮去外皮后,晒干、切碎,浸于95%乙醇中约2周左右。取出根皮水煎2小时后,将水与乙醇混和后回收乙醇,将液体浓缩成100%50%芫花根皮提取液。使用时可将适合鼻孔大小之硅胶管剪成每段2cm长,中塞棉花,滴入提取液塞入鼻中。如100%提取液刺激过大,可改用50%提取液。(2) 丁香粉塞鼻:取公丁香若干,研磨成粉,包于棉花中塞入鼻内,如热辣感太强即可取出。三、针灸疗法体针太渊、厥阴俞。乳头皴裂乳头或乳晕部分的皮肤破碎,称为乳头皴裂,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和乳胀一样,都是引起乳痈的最重要原因。常由于哺乳妇女乳头皮肤的娇嫩,不耐婴儿唾液的浸渍和吸吮;或由于哺乳妇女本身有

8、乳头平坦、凹陷、过小或乳汁分泌过少等生理缺陷,婴儿吸吮困难而强力吮嚼所致。中医认为系患者素体阳盛,肝火不得疏泄,与阳明湿热相结而成。【诊断】1.乳头或乳晕部分表皮剥脱,形成大小不等的裂口。严重的可在裂口处形成溃疡,如在乳头基底部形成溃疡,则有使乳头脱落之感。2 .皴裂或溃疡处分泌汁水,干燥后结黄色痂,产生燥裂性疼痛,尤其是小儿吸吮时,其痛难忍。3 .结痂后乳窍阻塞,或乳妇怕痛拒绝婴儿吮乳,致使乳汁排泄不畅,引起积乳,可继发乳痈。4 .若乳晕周围皮肤干燥皴裂,则奇痒难受,愈后仍易复发。【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轻者可不必内服中药。如肝火湿热盛者,可清肝火、利湿热。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5

9、g,桅子、黄苓、生地黄、当归、泽泻、车前子(包煎)各IOg,生甘草3g。加减:奇痒,加苦参、地肤子各10g。汁水多,加赤芍,赤茯苓各10g,川木通IOgo二、外治轻者可用黄连膏、蛋黄油外涂,每日数次。溃疡鲜红者可涂生肌玉红膏。汁水较多者可涂枯矶油膏(枯矶粉20%,轻粉、石膏各10%,凡士林60%)或以20%枯矶水湿敷。除以上措施外,轻者可用玻璃罩橡皮奶头罩在乳头上供婴儿吸吮。重者必须停止哺乳数天,定期按摩乳房,挤出乳汁,或以吸乳器排空积乳,待乳头皴裂愈合后再行哺乳。意性化脓性乳腺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又称“乳痈二发生于哺乳期称“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在怀孕期、哺乳期以外发生的急

10、性化脓性乳腺炎又称非妊娠哺乳期乳痈。外吹乳痈的病因主要由乳汁瘀积、肝郁胃热等引起,多见于初产妇,常发生在产后1个月内,在临床中最为常见。本节主要讨论外吹乳痈,其他乳痈可参照治疗。【诊断】1.绝大部分病例都有“乳胀”阶段,如不加以妥善处理,消除积乳,则23日后肿块开始发红,局部灼热,全身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头痛,周身不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持续1周后脓肿形成,局部可扪及波动感。2.乳晕部脓肿隆起明显,脓肿位置一般较浅;乳房部脓肿位置较深,可扪及波动感;而乳房深部脓肿或乳房后位脓肿,则皮肤发红、波动感等不明显,后位脓肿还可使整个乳房向前凸出。【治疗方法】一、辨证论

11、治1.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分泌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治法:清胃解毒,疏肝通乳。方药举例:瓜萎牛劳汤加减。瓜萎皮IOg,牛劳子IOg,蒲公英30g,银花、连翘各15g,黄苓10g,柴胡6g,青皮、漏芦、皂角刺各10g。加减:恶寒发热,加荆芥、防风各10g。胸胁胀满,加香附10g,橘叶6g。乳胀甚者,加焦山楂10g,生麦芽3060g。2.成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皮色燃红,疼痛加重,壮热不退,口渴喜饮,舌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方药举例:透脓散加味。当归、炒山甲、皂角刺、川苛各10g,蒲公英30gz连翘15g,生黄黄

12、1520g。3.溃后期破溃出脓后,一般热退、肿消、痛减,逐渐愈合。治法:排脓托毒。方药举例:四妙汤加味。黄芭12g,当归8g,金银花10g,芦根15g,天花粉12g,炙甘草3g。二、外治1.初期按“乳胀”外治法治疗,一旦乳汁通畅,毒随乳出,肿块消散,即无化脓之虞。2.脓成期切开排脓。乳房部脓肿切口应呈放射状,在脓肿低处切开,切口不宜过小,务使脓液引流通畅。乳晕部脓肿较浅,局麻后用有齿镣子钳起皮肤,用尖头刀挑破皮肤,呈放射状或沿乳晕作弧形切开均可,然后用弯头蚊式钳轻轻撑一下,脓出即可。乳晕部为主乳管集中之处,不宜多搅动。乳房后位脓肿宜于乳房下沿乳房底部弧形切开,用1618cm弯头血管钳,伸入撑开

13、创口,脓即涌出。用黄连膏油纱布塞人引流。3.溃后期如切开引流畅通,1周后脓液即减少至无,创口内不置引流物,1天后如仍无脓者,即可不置引流物,让其愈合。三、针灸疗法体针膻中、合谷、外关、后溪。耳针乳腺、内分泌、枕。慢性纤维性乳腺炎慢性纤维性乳腺炎又称“乳痈后遗僵块”。由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阶段,大量使用抗生素及中医寒凉药物使用太过,致气血凝结、毒邪痼滞所致。【诊断】1.在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后遗一僵块,表面无发红、灼热,无明显压痛。体温、外周血象正常,肿块坚硬,经久不消,病史超过半个月以上。2.有部分病例在疲劳时,肿块可略增大,稍予治疗后肿块即缩小。【治疗方法】治法:疏肝理气,温阳消肿。方药举例:四逆

14、散加减。柴胡、白芍、鹿角片(先煎)、制山甲、皂角刺各IOgo加减:阴寒明显者,可加熟附片IOg,肉桂(后下)3g。服上药5剂后,僵块缩小不明显者,可加生黄黄1520g以托毒外出,约35剂后即可在肿块上扪及食指尖大之凹陷处,称“凹陷性波动”。即在此处作切开排脓,排脓后710天内创口即可愈合,肿块亦随之消除。漏乳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切开排脓或自溃后,创口脓液逐渐减少但有乳汁漏出者,称为“漏乳”。漏乳多因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脓已成而拖延日久不作切开,或切开排脓时损伤乳管而致乳汁漏出。【诊断】1.乳房部漏乳常有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史,疮口经久不愈,常流脓水或乳汁,周围皮肤潮湿浸淫。2 .乳晕部漏乳:有乳晕部脓肿史

15、,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即有乳汁漏出,量较多。乳头乳晕部长期被乳汁脓液浸渍,可引起糜烂。【治疗方法】一般说,漏乳到后期,只要引流通畅,创口只流乳汁而无脓液。如仍有脓液者,则必须先予扩创引流,使引流通畅,脓液自清,仅漏乳汁。此时如乳汁漏出不多,如乳房部漏乳,可用棉垫加压法治之。即清洁创口后,合拢创缘,上盖黄连膏油纱布,其上以多层纱布或棉垫折叠成如创口大小之纱布块,置于油纱布上,胶布固定后,以绷带加压包扎。次日见敷料干燥即可不予更换,如已潮湿,则更换敷料,如法加压二三次后创口即愈合,不再漏乳。如反复加压包扎,仍不能消除漏乳者,只能断乳以消除,如乳晕部漏乳。附:断乳1.断乳之日起,尽量少饮水,少喝汤。3 .用朴硝(芒硝粗制品)500g,分装入与乳房大小相应的两个旧布袋内,覆盖于两乳房上,用宽绷带扎紧,使布袋紧贴于乳房。4 .断乳汤(川木通、瞿麦、车前子、篇蓄、甘草梢、制大黄各10g,生山楂IOgz生麦芽60100g),日12剂,浓煎分服。5 .乙烯雌酚或雌二醇2mg,肌注,日2次。施行以上措施3天后,一般即能回乳。二、溟隐亭断乳溟隐亭为一种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制剂,如上法未奏效,可试用之。适用于哺乳3个月以内,乳汁较多的漏乳。第1天澳隐亭半片(1.25mg),每日2次。第2天澳隐亭半片(1.25mg),每日3次。第3天澳隐亭1片(2.5mg),每日2次。第4、5天澳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外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