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汇报.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要求,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围绕“三清两改一提升”,积极推进“五大行动”开展,切实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一、多措并举开展“五大行动”1、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一是做好动员宣传。利用微信、宣传单等方式开展村庄清洁宣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树立文明意识,率先垂范,激励农民群众摒弃陋习,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主动爱护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提升村容、村貌。二是做好机制体制建设。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层层落实,由人大
2、代表监督,压实压牢乡、村两级责任。将村庄清洁行动要做得、该做得、必做得写入村规民约中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作用。三是完善“五有”配置。四是严格考核,保证机制平稳运行。将村庄清洁纳入村级考核,加强日常监督,按季度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2、推进农村“厕改”行动。一是组织开展农村厕所现状摸底工作,摸清各村农户厕所、农村公厕已达标的数量、需改建和新建数量,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农民改厕意愿。二是立足我乡实际,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规划,编制农村改厕方案和整村推进计划。三是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厕所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加强生活污水
3、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宣传改厕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摒弃陋习、崇尚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营造人人热爱环境、人人维护环境、人人创造环境的良好氛围。3、推进垃圾治理行动。一是积极推广“高岗村模式”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进一步树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理念意识。二是加快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方式。及时清运农村生活垃圾,引导群众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加快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三是进一步完善“五有”配置,建立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农民适当缴费、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4、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一是乡成立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专
4、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农村厕所污水专项整治行动,明确分工。二是结合本乡实际,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办法,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实现就地生态处理。三是结合农村改厕工作,逐步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推广使用技术稳定的化粪池等卫生厕所。5、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一是结合我乡实际,在辖区内划定限养区域1个(场镇周边区域),与养殖大户签订了相关责任书、承诺书,积极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大力宣传禽粪污综合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知识,鼓励粪肥还田利用,推进种养循环发展。二、工作成效1、推广“高岗村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我乡除*村因滑坡灾害道路中断,其
5、他村都已实现农村垃圾收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五有机制更加完善。各村组按照辖区内户籍人口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逐户收取垃圾清运费,各村组指导、确定垃圾分类收集到指定地点,由专职清运人员按合同约定进行垃圾清运,环境卫生显著改善。2、通过,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场镇及周边、学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宣传活动,转变生活方式,群众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明显提高。3、组织开展农村厕所现状摸底工作,摸清了农村户用厕所、农村公共厕所已达标的数量、需改建数量和新建数量,建立台账,并结合本乡实际,编制了我乡农村改厕方案和整村推进计划。同时,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目前,我乡已建有
6、沼气池268口。三、存在问题1、我乡地处偏远,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人2、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3、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认识还不够深。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狠抓落实,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结合*乡实际,借鉴其他乡镇成功案例、经典经验做法,进一步贯彻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2、加强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五有”配置。各村按照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的垃圾桶、垃圾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要保证清运费收缴不拖不拉,确保垃圾清扫、收集、清运正常运行。3、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的宣传工作,让村民知晓基本要求,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清洁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学校作用,探索建立从学生到家长,倒逼不良生活习惯转变的方式。抓好标语宣传,在公路沿线、集镇村庄出入口、人口密集区域等地,根据周围环境设置公益宣传牌、横幅标语,或张贴提示牌、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