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1410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4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三、心肌酶谱检测四、心肌蛋白检测二、心脏标志物五、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粥样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引起 根据是否存在抬高的ST段可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肌钙蛋白正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非STST抬高抬高STST抬高的抬高的MIMI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心肌酶正常心肌酶异常非非STST抬高的抬高的MI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大多数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只引起局部或短暂的血管阻塞,导致冠脉缺血不伴

2、有持久的ST段抬高(不稳定心绞痛或NSTEMI)。余下的30%ACS患者,冠状动脉内的血栓造成大血管的完全阻塞而发生STE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时间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AMI致死的重要原因是不能早

3、期诊断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因而检验科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检测,对目前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显得迫切需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肌标志物心肌标志物(cardiac biomarkers):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志。心脏标志物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在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下由心脏大量释放。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CK)CK及其同工酶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传统的心肌酶谱中包含)3 1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3 3心

4、肌酶谱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心,肝,骨骼,肾,胰,红细胞内AST约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定结果升高)。心肌酶谱检测临床意义:在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一周。但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敏感性77.7,特异性53.3),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远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主张AST用于AMI诊断。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 CK: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

5、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15-25。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心肌酶谱检测组织CK-MM(%)CK-MB(%)CK-BB(%)骨骼肌98.91.10.06脑02.797.3心脏78.7201.3胃4.3095.7小肠12880肾2.8097.2肝00100肌酸激酶同工酶-MB,可以是酶活力的测定,也可以酶质量(CK-MB mass)的测定,由于骨骼肌损伤、自身免疫病等会影响CK-MB 酶活力的检测,而CK-MB质量的检测影响相对较

6、少,所以CK-MB质量比CK-MB酶活力特异性更高。若患者具有CK-MB酶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心肌酶谱检测 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检测临床意义:u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

7、清酶指标。AMI发病后38小时血清中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分析。u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MB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CK-MB高峰出现的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u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心肌酶谱检测CK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AMI患者入院 后6h内,总CK活性最佳临界点仅能达到58%的敏感性和62%的特异性,CK-MB可用于AMI早期诊断 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与骨

8、骼肌疾病、损伤鉴别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LDH)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RBC、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其同工酶有五种见表格:命名亚单位组成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LD1H4心肌、红细胞、肾、白细胞、肝LD2H3M1白细胞、肾、红细胞、心肌、肝LD3H2M2白细胞、脾、肺、血小板、肝、淋巴细胞LD4H1M3肝、骨骼肌、白细胞、血小板LD5M4骨骼肌、肝、血小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检测 总LD活性的主要测定方法为:LDH催化乳酸形成丙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NAD+)受氢形成还原型辅酶(NADH

9、),后者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增加与LDH的活力成正比.而测定LD1同工酶的活性是先测定总LD,以抗M亚单位抑制除LD1的其他同工酶,测出的即为LD1活性。还可以通过电泳法,扫描区带可以计算出各同工酶的比例。临床上还常选用a-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由于H亚单位和a-羟丁酸脱氢酶有较高亲和力,含H亚单位的LD同工酶可催化a-羟丁酸脱氢。所以a-羟丁酸脱氢酶可以代表除LD5外的其他同工酶(主要LD1和LD2)活性。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LDH水平的升高常于发作后6-10小时,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如

10、果连续测定LDH,对于就诊较迟CK已经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临床上常作为CK-MB的补充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血清中LD1和LD2活性均增高,但LD1增高更早,更显著,导致LD1/LD2比值升高。因而LD1/LD2 1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特异性指标。心肌酶谱检测不足之处:血中升高时间较迟,同工酶检测周期较长 特异性低 血中升高持续时间长,并且溶栓时多伴有溶血,不能用于再灌注的诊断。心肌蛋白检测肌钙蛋白(CTn)2肌红蛋白(Mb)3 1C反应蛋白3 3心肌蛋白检测肌红蛋白(MYO):Mb是一种氧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约占肌肉中所有蛋白的2。Mb分子量小,

11、且位于细胞质内,故出现较早。到目前为止,Mb是AMI发生后出现最早的可测标志物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单克隆抗体建立的免疫学方法测定其活性。心肌蛋白检测临床意义:血清Mb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出现最早的标志物,发病2-3小时开始升高,6-9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恢复正常。Mb的阴性预测价值为100,在胸痛发作2-12小时内,如Mb阴性可排除AMI。而且Mb消除很快,因此还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但同时也说明窗口期比较短。Mb峰值的高度与心肌损伤或坏死的范围、预后成正比。峰值越高,表示损伤或坏死的范围越大,Mb2000ng/ml为预后不良的指征。升高还可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心肌损伤、心源性休克、

12、出血性休克、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所致肌病等。在肾功能不全、烧伤、乙醇中毒、糖尿病酸中毒时血与尿肌红蛋白水平也升高。由此可见,Mb特异性差。心肌蛋白检测肌钙蛋白(CTn):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由结构和功能各不同的3个亚单位(CTnT、CTnI、CTnC)组成,参与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钙离子激活的调节蛋白。CTnT的作用是将肌钙蛋白复合物与原肌球蛋白结合在一起;CTnI是肌钙蛋白与肌凝蛋白横桥之间结合的有效抑制物。CTnT和CTnI为心肌细胞特有,分游离和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缺血受损时,游离型CTn迅速透过细胞膜释放入血,出现一个

13、偏低的峰,所以CTn的早期阳性率较高。当发生持续性或不可逆损伤时,心肌细胞坏死,肌丝降解,引起结合型CTn释放,出现第2个峰且在血中持续时间长。心肌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心肌肌钙蛋白在AMI后4-8小时开始升高,通常12-18小时达高峰.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而且能检测微小损伤。有较长的窗口期,TnT长达7天,TnI长达10天,甚至14天,有利于诊断迟发的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双峰的出现,易易于判断再灌注成功与否,溶栓成功后30min、60min后还会继续升高,敏感性80%,高于CK-MB和Mb肌钙蛋白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的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

14、指导正确治疗。胸痛发作6h后,肌钙蛋白浓度正常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足之处:心肌蛋白检测1、由于窗口期长,诊断近期发生的再梗死效果较差2、在4小时内,敏感性低,对确定早期溶栓治疗价值小。新标志物新标志物 除了以上物质可以反映AMI,新的标志物也出现1.肌球蛋白轻链(MLC):比较稳定,发病后3-6h即可升高,4天达高峰,持续10天左右,曲线也呈双峰2.糖原磷酸化酶(GP):胸痛2-4h开始升高,特性与CK-MB较相似许多3.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分子量(14-15KD)小,心肌中含量比骨骼肌含量丰富,敏感性跟Mb相似,但特异性比其高。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15、BNP:脑钠肽(Brain NP)、称B型利钠肽2孕ANP:心钠素(Atrial NP)3 1CNP:C型利钠肽 (C-type NP)3 3V-型利钠肽(VNP)4树根眼镜蛇D-型利钠肽(DNP)3 5利钠肽NP:起源和分泌刺激利钠肽脑钠肽(BNP)(临床应用比较多)由心室分泌心室压增加,或心室扩张时刺激BNP分泌 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作用利钠肽BNP的主要作用机制鸟苷三磷酸 BNP+NPR-A cGMP(环鸟苷单磷酸)血管扩张 NPRB主要作用于脑NPR-C结合BNP 使其从血循环中清除利钠肽n心室肌和脑细胞1号染色体上的BNP基因可表达134个aa的前BNP前体(preproBN

16、P),在胞内水解下信号肽和108个aa的BNP前体释放至血中。在血中肽酶作用下,BNP前体(proBNP)进一步水解分别为等摩尔的BNP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reproBNP(134aa)proBNP(108aa)信号缩氨酸信号缩氨酸(26aa)NT-proBNPBNP(32、76aa)分泌物分泌物利钠肽BNP半衰期仅20min,血浆中可降解失去抗原性,导致阳性率降低。NT-proBNP半衰期为120min,血浆中不易降解,故测定NT-proBNP反映BNP的分泌临床意义:辅助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及疗效评估:BNP100ng/L或NT-proBNP400ng/L或NT-proBNP1500ng/L,心衰可能性很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心衰预后与监视的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类早期/轻度心脏功能不全利钠肽综述MyoAMI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检测时间MbcTnICKCK-MB LDH出现时间(h)234-86386-10100敏感时间(h)48812812 峰值时间(h)691218249304872持续时间(d)0.51 510 3423714升高倍数5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