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56865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城市内涝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内涝治理和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于9月中旬依法开展了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情况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城市内涝治理专题调研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同志专门审定调研方案、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城工委认真拟定方案,于6月20日将方案下发至市政府办公室、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城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对本辖区城市内涝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要求城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书面汇报工作开展

2、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9月13日、1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专题调研组,采取“集中视察+小分队调研”形式,深入城市防汛指挥部、城区泄洪道、易涝点、桥涵泵站、居民小区、溪塘疏浚清淤现场、防汛物资储备仓库等,实地察看城市防汛、备汛、应急处置情况。通过实地察看,调研组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防洪法省实施防洪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规定,城市防汛和内涝治理体系科学完备、指挥高效、衔接有序、运行顺畅,成功应对了“72”“712”两次强降水影响,守住了城市安全线、群众生命线,依法防汛、安全度汛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一)指挥体系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

3、防汛工作,*率先垂范开展巡河,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窕防汛工作,对城市内涝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及时调整城市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城防指先后下达城市防汛值班、汛期安全、强降雨过程防范等指令。市城市管理局严格履行城防指办公室职责,各相关单位及县(市、区)认真落实分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建立健全了防汛指挥、统筹调度、应急处置、协调督导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二)组织体系到位。立足于打好城市防汛有准备之仗,6月9日,全市组织开展防汛应急实战演练;各县(市、区)先后组织各类城市防汛应急演练11场次、防涝培训6场次,实战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加快推进,

4、市民期盼已久的十八溪塘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全市新改造城市积水点57处、新建桥涵雨水泵站4座。汛前准备工作有力有效,各县(市、区)对城区道路管网、排水井窖、桥梁涵洞、排洪河道、雨水泵站等开展拉网式大检查,清淤、疏浚、检测、加固、管养等措施同步推进,防汛备战效能得到提升。(三)应急体系到位。建立完善四级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响应的适用范围、响应程序和预案措施,确保了城防指统一高效指挥。建立完善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机制,城防指办公室密切与气象部门的联合监测、会商预报,有效提高了对强降雨发展趋势及影响的综合性评估和预见能力。积极搭建智慧防汛数字化平台,在市区41处重点监测点位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基本覆盖城

5、区主要桥涵隧道和易积水路段。(四)动员体系到位。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制度,压实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工作责任,对易涝点建立了“市、区、街道、点位”四级责任体系,形成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醒”机制。围绕城区立交道口、城市生命线工程、桥梁涵洞、地下空间等重点点位和设施,督促相关权属单位明确值守单位、责任人,建立了城市排水防涝“一本账”。同时,在全市组建成立33支应急抢险队伍,强化防汛技能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二、存在问题在“一法一办法”中,涉及城市防汛的规定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防汛规划、加强防汛指挥、强化防汛组织、备足防汛物资、压实防汛责任等。对照法律法规要求,我市城市防汛治涝工作也

6、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城市防汛规划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防洪法规定,要科学编制城市防洪规划,依据流域防洪规划、上一级人民政府区域防洪规划编制,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我市城市地理条件复杂、垂直落差较大,城市防汛点多面广、任务艰巨,但目前我市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还相对滞后,规划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同时,我市城市历史欠账较多,道路雨污水管网服务能力较弱,亟需高标准编制城市污水工程专项规划、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以此指导提升城市雨污水管网的综合服务能力。(二)河道调蓄行洪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洪法规定,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

7、河道沟叉、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在调研走访中,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香山沟、月台河、稻田沟、金鹰河等湛河支沟行洪情况,由于年久失修、管理缺失,河道堵塞、河床抬高、占压河道等问题较为突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推动市区十八溪塘综合治理工作,人大代表和沿线群众高度评价、充分赞赏,但通过实地察看,也感受到目前疏浚清淤、违建拆除、污水截流等各类工程量较大、工作难度较大,加之正值汛期,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高标准提升十八溪塘综合整治效果,实现“汛时排涝、平时蓄水”的目标。(三)防洪排涝设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防洪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区排涝管网、泵站的建设和管理。我

8、市因地理构造原因,城市桥涵较多,易涝点较多,通过“72”“712”两次强降水过程,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运行也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如十矿医院铁路桥泵站因强降雨出现淹水损坏问题,一些大型桥涵隧道还存在抽水泵站建设缺失问题;东平郑路铁路桥等桥涵抗强降雨能力较弱,排水难度较大,退水周期较长,影响城市道路正常通行。同时,在两次强降雨过程中,十矿家属院等个别小区出现雨水倒灌、房屋进水问题,给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四)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防洪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市民的防洪意识还较为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在强降雨过程中,存在不听

9、桥涵驻守人员劝阻、冲卡通行、强行涉水等现象;部分沿街商户落实“五包”责任制不到位,还存在肆意向雨污水管网倾倒垃圾、浑水等现象,造成管网堵塞,直接影响城市防洪排涝。三、工作建议城市防汛工作应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提高依法防汛、安全度汛能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城市防洪规划体系建设。建议市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防洪法规定,加快编制我市城市防洪规划,进一步明确防护对象、治理目标和任务、防洪措施和实施方案,划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为城市防洪提供科学规划指引。同时,建议市城

10、市管理部门加快城市污水工程专项规划、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等委托编制工作,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依托规划科学谋划、分步实施,推进道路桥涵管网提档升级,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二)加强防汛应急指挥系统管理。建议充分发挥市防指、城防指应急指挥作用,坚持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等“五预联动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建议进一步压实各级防汛责任,严格落实“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干部包户”分片包保责任制,压实主城区易涝点“市、区、街道、点位”四级责任体系,确保直达基层的“叫醒”机制落实到位。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加强防汛物资储备专项监督,按照分级负担、分级储备、分级使用、统筹调度的原则,

11、备齐备足防汛抢险物资。(三)加强河道联排联调体系构建。建议将城区十八溪塘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城市防洪规划,用法治力量保护珍贵的溪塘生态系统。建议加快溪塘疏浚清淤、蓄水堰坝工作,同步推进“四水同治”,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周边河湖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议依托城市河道、溪塘、绿地、游园等,加大城市气象监测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区域站点布局密度,提高气象测量预报精准度,创建气象宜居城市。(四)加强城市防洪风险点位治理。建议对“72”“712”强降雨应急处置过程进行复盘推演,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不留死角排查风险隐患,全面梳理积水点位、积水原因,制定标本兼治的整

12、治方案。建议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对人流密集、积水严重的桥涵隧道,在桥涵洞内施划水位线,配置救生圈、救生索,有条件的安装临时封闭伸缩门,提高应急救灾能力。建议对地势低洼小区、老旧危房等,坚持一区一策、一楼一策,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雨水倒灌住宅小区现象,帮助群众安全度汛。(五)加强市民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建议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防灾减灾氛围,有针对性开展防灾减灾、避险自救宣传教育,推动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等,提高全社会防范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市人大常委会将引导常委会各位委员并带动各级人大代表关注防汛、参与防汛、宣传防汛,加大对“一法一办法”的宣传,依法打好城市防汛主动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说明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