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公司QC小组高层建筑测量精度控制成果汇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公司QC小组高层建筑测量精度控制成果汇报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QC成果汇报高层建筑测量精度控制申报单位:中核XX建设有限公司小组名称:XX国际项目第二QC小组发布人:H发布日期:XX年3月9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括1第二章、QC小组概括1第三章、选题理由2第四章、现状调查2第五章、目标设定及可行性分析3第六章、原因分析3第七章、要因确认5第八章、制定对策6第九章、对策实施7第十章、效果检查17第十一章、巩固措施18第十二章、工作总结及打算18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建筑施工测量,按照设计要求,并埋设各种测控标志,落实测量工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实体施工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2、也是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一个关键性的工序。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工作要点、方法和工作流程及预防性措施。为的是更有效控制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以满足设计、规范、合同规定的各项要求。第一章、工程概括XXXX国际工程位于高新区科技六路。由XX国电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XX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监理单位为XX建筑工程建设监理公司,中核XX建设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单位。本工程总建筑面积59219m)地上建筑面积44909m地下建筑面积14310m1楼结构形式为框筒结构,建筑高度95.5米,地下2层,地上24层,建筑面积为3
3、2914112楼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建筑高度45.78米,地下2层,地上12层,建筑面积为11951m2.第二章、QC小组概括为了确保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在工程开工之初,项目部就成立了专门针对高层建筑测量精度控制”QC小组,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现将小组成员介绍如下:QC小组成员简介小组名称中核XX建设有限公司XX国际项目第二QC小组课题名称高层建笏L测量精度控制课题类型现场型小组人数9人接受TQC教育时间41h平均年龄31岁活动时间XX.Il-XX.2姓名性别年龄文化匡度项目职务小组职务小组分工男44大专项目经理组长全面组织男50大专项目书记副组长组织协调男32本科生产经理组员组织实行男30
4、本科技术经理组员技术指导男24本科技术员组员技术方案编制男29大专质量/测量员纽员质量检查、现场实施男22专科测量员组员具体实施男25本科技术员组员具体实施女24本科技术员组员资料整理制表人:XX日期:XX年11月1日第三章、选题理由一、质量创优目标:1#、2#楼争创“XX市优质结构示范工程”二、该工程基坑较深,南北跨度大,现场狭窄,四周紧邻道路,原有围墙与建筑红线基本一致:为了方便施工,土方不能一次性挖到位,施工道路做成内坡道,这样造成后浇带大跨度分段施工的情况,给测量带来一定难度。三、该建筑高度较高,外立面相对复杂,建筑的整体垂直度控制不力,会导致整个建筑的偏移过大,部分位置外墙抹灰厚度增
5、加量较大,给后期装修成本带来增加,所以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垂直度实施精控。第四章、现状调查一、我们QC小组对同类高层建筑测量控制作了全面调查,对建筑物测放线、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现将调查情况统计如下: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点数偏差限值合格数不合格数不合格率1控制线闭合偏差403mm301025%2竖向构件轴线位移555mm401527.3%3单层内构件垂直度偏差305mm22826.7%4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1615mm12425%5层高偏差35+8mm、-5mm26925.7%6表面平整度285三23517.9%7其他关键部位365三30616.7%制表人:XX日期:XX年12月4日二、根据上述调查
6、情况,绘制出影响高层建筑测量精度的排列图:不合格率制图人:XX日期:XX年12月5日三、由排列图可以看出,影响高层建筑测量精度的主要问题:1、控制线闭合偏差2、竖向构件轴线位移3、单层内构件垂直度偏差4、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5、层高偏差第五章、目标设定及可行性分析一、目标设定:为了保证本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控制线闭合偏差不得超过3mm,竖向构件轴线位移不得超过5mm,单层内构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5mm,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5mm,层高偏差不得超过+8mm、-5mm。目标率:高层建筑测量精度合格率达到95%。二、可行性分析:1、我们QC小组成员技术力量雄厚,都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现
7、场经验丰富。2、在施工现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对兄弟项目部的走访、学习,查出了问题的原因,并学习了兄弟项目的先进经验,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3、小组活动由项目部倡议发起,得到了公司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项目部对此进行了精心的部署。第六章、原因分析我们QC小组成员根据对所调查工程的实测实量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调查结果,召开原因分析会,讨论出各问题产生的主因,并采用了关联表格形式表达如下:分析表一:问题名称产生原因要因分析控制线闭合偏差竖向构件轴线位移仪器1、仪器和辅助工具选用不当。2、仪器未及时检测,精度不够。3、塑料长尺未经计量单位检
8、测,自身误差,长时间使用扭曲变形及刻度模糊。人员1、仪器操作时未对中整平。2、读数不准确。3、对仪器操作规程不理解。4、测量专业培训少。5、测量考核未落实。6、画墨线定点有误。7、压卷尺不精确。8、拉尺用力程度不同。9、弹墨线处有障碍物未清理净。10、弹墨线时未压对点及手法不熟练。11、无墨线定点乱引线。12、弹完墨线未用仪器复测。13、距离计算有误。方法1、现场布点不合理。2、测量方法不当。3、投测方案不完善。环境1、场地不平整。2、场地狭窄不易布。3、天气影响。4、温度影响。5、控制桩点沉降不均匀。6、工期紧,夜间施测。7、楼层多,累计误差大。8、施工作业层交叉施工。制表人:XX日期:XX
9、年12月12日分析表二:问题名称产生原因要因分析单层内构件垂直度偏差建筑物全高垂直度偏差仪器1、仪器和辅助工具选用不当。2、仪器未及时检测,精度不够。3、塑料长尺未经计量单位检测,自身误差,长时间使用扭曲变形及刻度模糊。人员1、仪器操作时未对中整平。2、读数不准确。3、对仪器操作规程不理解。4、测量专业培训少。5、测量考核未落实。6、高层投测无经验。7、压尺不精确及拉尺用力程度不同。8、距离计算有误。9、操作工人不认真。10、检查不到位。11、未按技术交底施工。12、工人成品保护意识薄弱。方法L技术交底不到位。2、方案针对性不强。3、模板体系支撑不稳,加固不够。4、险振捣不当,导致涨模。5,材
10、料各项性能不符合要求。环境1、天气影响。2、温度影响。3、地基沉降不均匀。4、工期紧,夜间施工。5,楼层多,累计误差大。6、层高较高,施工难度大。7、施工作业层交叉施工。制表人:XX分析表三:Fl期:XX年12月13R问题名称产生原因要因分析层高偏差仪器1、仪器和辅助工具选用不当。2、仪器未及时检测,精度不够。3、塑料长尺未经计量单位检测,自身误差,长时间使用扭曲变形及刻度模糊。人员1、仪器操作时未整平。2、读数不准确。3,架仪器不专业。4、高程传递有误差,闭合不上。5、往上一层拉标高,钢尺歪斜不顺直,中间有障碍物。6、压钢尺不精确及拉尺用力程度不同。7、塔尺压后视标高不精确。8、高程传递塔尺
11、未摆正及晃动。9、画标高线有误。10、标高计算有误。11、操作工人不认真。12、检查不到位。13、未按技术交底施工。方法1、技术交底不到位。2、方案针对性不强。3、模板体系支撑不稳,加固不够。4、碎振捣不当,导致涨模。5、材料各项性能不符合要求。环境1、天气影响。2、温度影响。3,工期紧,夜间施工。4、层高较高,施工难度大。5、施工作业层交叉施工。制表人:XX日期:XX年12月14日第七章、要因确认根据关联表,对各因素的现场调查提问、验证确认,得出以下原因:-5-分析表要因确认内容验证方法验证人要因判断分析表一现场布点不合理调查分析是测量方法不当现场验证是投测方案不完善调查分析是压卷尺不精确现
12、场验证是分析表高层投测无经验现场验证是方案针对性不强调查分析是分析表三架仪器不专业现场验证是高程传递有误差,闭合不上现场验证是塔尺压后视标高不精确现场验证是高程传递塔尺未摆正及晃动.现场验证是制表人:XX日期:XX年12月20日第八章、制定对策QC小组针对上述要因进行专项研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的对策措施,见下表:对策表序号要因采取措施负责人完成时间1现场布点不合理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控制点。1天2测量方法不当1、测量前进行培训,熟悉仪器使用方法。2、主控线采用全站仪投测。3、轴线定位采用塑料长卷尺测量(拉线配合)。2天3投测方案不完善根据现场情况和其他项目先
13、进经验,完善投测方案。1天4压卷尺不精确小卷尺不压尺头,压IOCM测量。0.5天5高层投测无经验安排现场专业培训2天6方案针对性不强通过对施工流水的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1天7架仪器不专业长期练习,能熟练架设仪器直接对准标高线,无需塔尺。2天8高程传递有误差,仪器架设直接对准标高1天闭合不上线,减少中间传递次数,塔尺摆正及不晃动。9塔尺压后视标高不精确1、现场采取两人读数。2、仪器架设直接对准标高线,无需塔尺。1天10高程传递塔尺未摆正及晃动1、塔尺放在固定平整物体上。2、两人配合扶塔尺。1天制表人:XX日期:XX年12月21日第九章、对策实施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小组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内容,争取早日完成小组计划目标.一、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的原则。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