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7608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工后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即钦二十三局铜中国铁建编制:邱先锋审核:王怀强审批:李铎二O-O年四月中铁二十三局向莆铁路FJTO标指挥部1工程概述青云山隧道为新建铁路江西向塘至福建莆田段最长隧道,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左线全长22175米,右线全长21843米,左右洞中线线间距312.4m-348.6-30-29.91m,全隧道设置4座斜井和1座通风竖井,左右线间每隔500米设一个横通道。2既有资料情况铁四院现场交接CPI、CPn平面控制网坐标成果和二等水准高程成果及技术资料,施工加密测量成果。3主要技术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硝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

2、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3)客运专线铁路无硝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8)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E2007183号);(9)客运专线无磴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10)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11)向莆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

3、2)铁道部有关规定。桥梁及隧道设计文件。4人员、仪器设备4.1 测量人员和分工本管段隧道基础工程沉降观测实施工作由邱先锋组织,共有8名测量人员参与,测量员8人。测量人员分2组,每组4人。一组人员负责(Y)DK490+253-(Y)499+992,另外一组人员负责(Y)DK499+992(Y)DK513+428段的测设。4.2 仪器设备情况徒卡(TCR-802)型全站仪1台,标称精度:测角2,测距2mm+2ppm;彳来卡精密水准仪一台,标称精度03mm(仪器检定证书见附件)。4.3 变形测量5.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管段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测量等级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

4、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In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二等0.50.33.0三等1.00.56.05.2垂直位移监测网5.2.1高程系统高程基准采用工程设计与施工一致的高程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标段建立一个基于施工高程系统的独立沉降监测网。5.2.2垂直位移监测网的建立方式沉降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点测量网组成。基准网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变形点测量网由工作基点和变形点组成。沉降观测网的建立方式是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点至满足工点

5、垂直位移监测需要。5.2.3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In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0.3F0.5R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昨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0.6F0.8R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昨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注:F-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m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km5 .2.4基准点的布置本段沉降观测控制网以设计院交CPKCPI

6、I和深埋水准点为基准点,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6 .2.5工作基点的布置工作基点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位置适宜的基准点也可作为工作基点使用,工作基点的布置在离隧道出口及斜井洞约150m左右。7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沉降观测的内容;2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3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II级围岩原则上不设变形观测点,必要时每80Om设一处

7、变形观测断面,一般情况下11I级围岩每400m、IV级围岩每300m、V级围岩每20O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4 .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别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5 .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他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合加密布设;6 .隧道洞口至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8 .施工降水范围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9 .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10 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11 .隧道衬砌施作后开始,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2m处,测点一般外露2cm-3cm;图1:隧道沉降观测点设置示意图12 .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测绘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